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洋甘菊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洋甘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组分,并对该组分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PPH·、ABTS+·、O2-·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功能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洋甘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HPLC等方法对抗氧化能力最强萃取组分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洋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ABTS+·和O2-·的IC50分别为25.6、30.6和83.3 mg/mL,总抗氧化能力(以trolox计)为16.7 mg/mL。成分分析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5.84%和14.93%,在检测到的10种多酚或黄酮类化合物中,木犀草素、蒙花苷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含量较丰富。结论:洋甘菊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富含的多酚和黄酮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实验中以L-酪氨酸为底物,空白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不同乙醇浓度的洗脱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MCI30%(体积分数)乙醇浓度洗脱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最灵敏。该部分洗脱物经MCI、ODS-A柱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化合物: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德国洋甘菊和罗马洋甘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体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水提,乙醇沉淀得多糖,再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摩尔比。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摩尔比存在差异。两种洋甘菊多糖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德国洋甘菊和罗马洋甘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体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水提,乙醇沉淀得多糖,再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摩尔比。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摩尔比存在差异。两种洋甘菊多糖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考察了不同壳聚糖浓度、pH值、金属离子、醋酸浓度对壳聚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并以壳聚糖浓度、pH值、醋酸浓度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最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壳聚糖溶于浓度为2%的醋酸溶液时,培养基pH控制在6.0时壳聚糖的抑菌活性最强;金属离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壳聚糖的抑菌活性;这3个因素对壳聚糖的抑菌活性的影响程度为壳聚糖浓度pH值醋酸浓度。 相似文献
6.
7.
以花苞期、半开期、全开期的洋甘菊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总黄酮、总糖和总酚含量,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洋甘菊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花苞期2.214%、半开期2.202%、全开期2.560%;总糖含量分别为花苞期19.55%、半开期18.89%、全开期24.41%;总酚含量分别为花苞期0.378%、半开期0.441%、全开期0.442%;不同花期的洋甘菊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以乌梅、马齿苋、大青叶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不同含醇量的溶液处理复方中草药水提物,进一步除去水提物中的杂质,进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水提醇沉后的复方中草药按照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正己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极性部分,以抑菌圈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含醇量为70%时能够有效去除复方中草药水提物中的杂质,减少对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杂质的干扰。各组分的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正丁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正己烷相。说明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高极性的物质,其余物质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研究了放线菌JSD-1的抑菌活性,并优化了影响其抑菌活性的发酵条件,从而增强抑菌效果。本研究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琼脂打孔法和液态共培养法探究菌株JSD-1抑菌活性,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JSD-1抑菌活性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出影响JSD-1抑菌活性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00 g/L,尿素2.50 g/L,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5 ℃,pH 7.0,接种量5%,培养时间7 d。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可明显增强放线菌JSD-1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由优化前的10.08 mm增长至18.63 mm,有利于菌株JSD-1作为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发现JSD-1在病原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及衰亡期持续抑制其生长增殖,这表明菌株JSD-1具有很大的抗菌潜力,可作为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来测定火炭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 nm值为指标,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及Na+、K+、Ca2+等金属离子对其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8 mg/mL;火炭母提取物在热处理、不同pH、紫外线照射等情况下抑菌活性较为稳定;当添加不同金属离子时其抑菌活性具有明显差异,0.1 mol/L Na+、K+处理时其抑菌活性有所下降,而在0.1 mol/L Ca2+处理时其抑菌活性丧失。结论: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蜂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95%乙醇及与超声波的综合作用从原蜂胶中提取蜂胶液,将得到的蜂胶提取液稀释成0.8%、0.4%、0.2%、0.1%,并分别对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黑曲霉五种菌进行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于95%的乙醇蜂胶液的方法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27.3%。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蜂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存在差异,以超声波和乙醇提取的蜂胶液对受试菌作用最强。蜂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沙门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最差的是黑曲霉。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体外抑菌法分别测定不同小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对几类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 000 u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15%、0.15%、0.15%;6 000 u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5%、0.15%、0.20%、0.15%;9 000 u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0%、0.20%、0.20%。较高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低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确定与分析10-羟基-2-癸烯酸(10-HDA)的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牛津杯法,倍半稀释法进行抑菌性能测定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采用凝胶阻滞实验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10-HDA与菌体DNA结合情况,并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10-HDA作用后菌体DNA含量的变化,以及10-HDA对菌体基因组PCR的影响。结果表明,10-HDA对多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着10-HDA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62 mg/m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当10-HDA浓度达到0.62 mg/mL时,菌体中基因组DNA的合成量明显减少,而且10-HDA与细菌基因组DNA紧密结合。对基因组DNA的PCR影响实验进一步证明,当PCR体系中10-HDA的浓度达到1.0 mg/mL时,DNA的合成被完全阻碍。通过实验,我们得出10-HDA通过与细菌基因组DNA的结合,进一步阻碍DNA的合成,最终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洋葱原汁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洋葱原汁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均有抑菌能力,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能力增强。洋葱原汁经高温处理后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洋葱原汁抑菌作用的发挥,在pH值为6时达到了最佳的抑菌效果。Fe2+对洋葱原汁的抑菌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余的金属离子无抑制作用。向大肠杆菌菌体中添加洋葱原汁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表明洋葱汁能使菌体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