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对孟烷的氧化反应。作者研究了湿度、催化剂、原料纯度和用氧气或空气等不同条件,对该氧化反应产物对孟烷氢过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孟烷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孟烷的氧化反应,作者研究了湿度、催化剂,原料纯度和氧气或空气等不同条件,对该氧化反应产物对孟烷过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孟烷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气质联用仪,微机图谱检索对不同来源的双戊烯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实施分阶段控制反应条件,用雷尼镍催化多数组分加氢成对孟烷,无需提纯,即达到有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娆  曹立民  孙彩兰 《应用化工》2012,41(6):1019-1021
研究了石蜡在一种氧化引发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的用量、引发温度、引发时间等对石蜡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左右,反应时间6.5~7 h,引发剂用量2.0%,引发温度160℃,引发时间30 min,空气量0.5~0.75 m3/(h.k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符合产品性能指标的氧化石蜡。  相似文献   

5.
段宁宁  陈文艺  胡阳 《应用化工》2010,39(8):1152-1154
分别以硬脂酸和H2O2为引发剂进行了石蜡氧化改性研究,考察了空气流量、氧化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石蜡性质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氧化工艺条件:其中氧化温度为145~150℃,氧化时间为6~8 h。并对两种引发剂的反应效果进行了比较,其中硬脂酸效果更佳。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引发剂,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酸值高、颜色浅、气味轻的氧化蜡。制得的氧化石蜡性质与天然蜂蜡相近,而且能替代天然蜂蜡制成稳定的乳化蜡。  相似文献   

6.
刘娟  张明  付雪  李强宁 《广东化工》2012,39(5):47-48,2
文章对石蜡的氧化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对氧化蜡性能的影响。三者影响产品性能显著性的顺序依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氧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7 h,引发剂用量12%。经红外光谱分析,产物中的官能团主要是由羰基化合物、醇、醚等组成。反应生成的氧化蜡能满足多种特种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明华  洪林  陈立宇 《应用化工》2012,(3):453-455,458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SO3体系中进行甲烷的自由基反应研究。进行了引发剂的筛选,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对甲烷自由基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最终确定K2S2O8为最佳引发剂,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T=333 K,初始压力P=4 MPa,时间为6 h,搅拌速度500 r/min,催化剂用量0.018 5 mol/L。该工艺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34.72%,目的产物收率为33.17%。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质联用仪,微机图谱自动检索对不同来源的双戊烯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实施分阶段控制反应条件,用雷尼镍催化,使大多数组分均加氢成对孟烷,无需提纯,即达到工业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明华  洪林  陈立宇 《陕西化工》2012,(3):453-455,458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SO3体系中进行甲烷的自由基反应研究。进行了引发剂的筛选,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对甲烷自由基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最终确定K2S2O8为最佳引发剂,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T=333 K,初始压力P=4 MPa,时间为6 h,搅拌速度500 r/min,催化剂用量0.018 5 mol/L。该工艺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34.72%,目的产物收率为33.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鼓泡反应器,以乙酰丙酮钴(Ⅱ)为催化剂、空气为氧化剂,常压下研究了对叔丁基甲苯(PTBT)液相无溶剂氧化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 PTBA)的反应过程;基于氧化产物分布,分析了PTBT的氧化反应机理与历程,认为氧化反应为串联反应;考察了空气流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氧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气流量150 mL/min、反应温度150℃、催化剂Co含量占原料质量的0.003%,在此条件下反应8h,PTBT转化率和PTBA的收率分别为54.9%和 94.8%.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工业化连续生产对(艹孟)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原料中重组分含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不同条件对对艹孟烷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主要生产工艺参数为:原料中重组分含量不超过 1.2%,反应温度185~200℃,反应压力9~11 MPa。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工业化连续生产对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原料中重组分含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不同条件对对烷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主要生产工艺参数为:原料中重组分含量不超过1.2%,反应温度185-200℃,反应压力9-11 MPa。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常压及气压为61.66~90.98kPa、温度424.89~444.31K条件下高浓度对meng烷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根据稀溶液的溶剂符合Raoult定律的规则,使用EVIEWS数理统计软件推算出上述实验温度下纯对meng烷的饱和蒸汽压,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编写VB程序回归出Antoine方程的各参数,回归相关系数达0.9989,建立了对meng烷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联式,其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60%~0.79%,为天然产物饱和蒸汽压的实验测定与关联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工业双戊烯主要的下游产品聚酯树脂、精细化工中间体如对伞花烃、对孟烷以及香料如香芹酮,乙酸松油酯等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介绍了相应产品的主要性质、用途。得出开发廉价的双戊烯的下游产品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姜守霞  张强 《辽宁化工》1997,26(3):141-143
苯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苯乙烯生产的发展概况,合成乙苯,苯乙烯所用的催化剂种类,并就苯乙烯生产及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聚合物材料杂志》2012,61(1-4):113-122
Abstract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oxidation of 6 acetals by molecular oxygen and ozone in liquid phase have been studied. Reac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70°C, 15–16 h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monoethers of the corresponding glycols with 68–90% selectivity. Salts of metals and complexes with crown-ethers have increased the reaction rate significally. Ozone have reacted with acetals with formation similar products. The mechanisms of intermediate stages have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气化及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生物质原料的特点及生物质单独气化的缺点;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及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在此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概括了开展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研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variation of the Au 4f binding energy of Au clusters with the cluster size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measuring the binding energies of clusters whose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independently determined by HREM and STM. The binding energ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luster size is less than 2 nm. Au-Cu bimetallic clusters of the composition Cu3Au have been deposit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carbon substrates. The shifts in the core level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bimetallic clusters show the effect of alloying in the case of large clusters, but show effects of both alloying and cluster size in the case of the small clusters. The interaction of CO with Cu3Au clusters is stronger than with a bulk Cu metal. The interaction of CO with small Cu clusters also seems to be stronger than with bulk Cu or with large Cu clusters.  相似文献   

19.
泡沫起泡性、稳定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泡沫的两个基本性质:起泡性和稳定性。对起泡性和提高泡沫稳定性的方法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