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R8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层包埋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以提高菌体的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的目的。方法:筛选冻干保护剂、益生元;优化微胶囊包埋材料海藻酸钠和固化液中氯化钙浓度;检测和分析制得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特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20%全蛋液;最佳益生元为菊粉;最佳包埋液配方为:5%益生菌、2%菊粉、20%全蛋液,1%海藻酸钠;最佳固化液配方为2.5%氯化钙。所得微囊颗粒可耐受胃液破坏,在模拟肠环境中45 min内释放完毕,人工肠液中活菌数为原微囊活菌数的65.6%。全蛋液在制备工艺过程起到保护作用,并提高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将菌体/蛋白质/海藻酸钠微胶囊进一步用壳聚糖材料进行覆膜,可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肠胃液耐受以及释放性能,并筛选适宜制备微胶囊晶球的壁材,本研究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并通过挤压法制备微胶囊晶球,通过测定包埋率、经胃液消化后存活率以及模拟肠液中对菌体的溶出效果等来评估海藻酸钠、黄原胶、结冷胶、果胶四种壁材对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微胶囊晶球效果最好,晶球粒径为3.30 mm,水分含量为93.99%,结构紧致、微观形态良好;对植物乳杆菌的包埋率达87.14%,28 d后保留率为56.98%,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经胃液消化后存活率高达71.49%,经肠道消化后释放量为2.51×109 CFU/g,表现出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晶球良好的保护能力和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发挥益生功效的前提之一是需在肠道内达到足够定植数量,部分菌株由于难以忍受胃酸、消化酶、胆汁酸等作用,限制了其益生功效的发挥。该实验利用B-390微胶囊造粒仪,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1为研究对象,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通过优化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化时间等,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IMAU10120-1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1.8%(质量分数),CaCl2添加量3.0%(质量分数),固化时间40 min。由此工艺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大小均匀,粒径在300μm左右,包埋率可达到85.1%。在不加牛胆盐的人工肠液中处理60 min后活菌释放能够稳定在1.55×1010 CFU/mL,具有较好的肠溶性。微胶囊包埋技术可有效提高该植物乳杆菌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连续胃肠液中,经人工胃液处理3 h后,其存活率为85.68%;转入人工肠液继续消化8 h后,其存活率为79.36%。该研究可为乳杆菌微胶囊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阿拉伯木聚糖与海藻酸钠为壁材,植物乳杆菌为芯材,通过锐孔凝固浴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本文拟从包载效果、物化性质及胃肠道性能方面对微胶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产率73.60%±0.01%,包埋效率81.27%±0.17%,有效载量(3.68±0.4)×1011cfu/g。此外,微胶囊休止角(35.25±4.35)°、水分含量8.82%±0.01%、密度(0.25±0.01) g/cm3。SEM图像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且致密,对植物乳杆菌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胃肠道模拟实验中,微胶囊显示出较低的胃液溶解性和较高的肠液溶解性。耐酸性实验中,载菌微胶囊菌体数量仅下降1.2lg(cfu/m L),而菌悬液下降6.4lg(cfu/m L)。肠道释放实验中,载菌微胶囊1 h即可释放完全。在连续胃肠道实验中,微胶囊菌体数量仅下降0.55lg(cfu/m L),而菌悬液下降5.6lg(cfu/m L)。储藏性评估实验中,微胶囊在-20、4以及28℃条件下储藏7周,菌体数量分别下降1.2lg、1.7lg以及5.2lg(cfu/m L),表明低温储存对菌体保存更有利。综上所述,此微胶囊对植物乳杆菌有较好的包载效果。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作为人体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在肠道内发挥益生作用,然而,其不良的环境耐受能力,使其生长、定植受到影响。研究乳酸菌的微胶囊化对提高其环境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高耐受和吸附铅能力的戊糖片球菌10-a-1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微胶囊,并优化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壳聚糖进行二次包埋,比较两种微胶囊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水油质量比30∶120,酸钙质量比3∶1,转速600 r/min,钙胶质量比1.5∶9条件下的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5.6%。对比两种微胶囊的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放快;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耐胃肠液的效果好,存活率高;两种微胶囊均可增强模拟胃肠液处理中菌吸附铅的能力,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对铅的吸附效果更好。在4°C和20°C条件下分别贮藏28 d,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中菌的存活率最高。微胶囊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戊糖片球菌10-a-1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减小模拟胃肠液处理对戊糖片球菌10-a-1吸附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4种复合壁材通过内源乳化法对干酪乳杆菌的包埋效果,及微胶囊化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含量比11,油水体积比31,海藻酸钠与碳酸钙含量比31时,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为87.50%,且微胶囊形态成球形;以明胶与海藻酸钠做复合壁材时,微胶囊粒度最小,为89.88μm;在模拟胃液中处理2h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干酪乳杆菌存活率最高,为90.39%;以酪蛋白为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肠溶性最好,菌体在30min时基本得到释放。由于蛋白质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安全可食用,包埋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ZDY2013是一株能代谢复杂碳水化合物并维持胃肠道稳态的乳酸菌,为提高菌株到达肠道的存活率,制备了肠道靶向释放植物乳杆菌的微胶囊。以植物乳杆菌ZDY2013及低聚木糖为芯材,海藻酸钠及乳清蛋白为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微胶囊耐受极端环境的能力及在胃肠道释放的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考察肠溶性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乳清蛋白、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2.0%,微胶囊包埋率为96.67%,存活率达到95.82%;微胶囊化后,植物乳杆菌在p H值1.50和0.45%胆盐条件下孵育5 h的存活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58%和7.11%,且65℃条件下热水浴10 min后仍有67.63%的存活率;微胶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只有0.90%,但在结肠液中释放率达81.90%,能靶向肠道释放;此外,该微胶囊在-20℃条件下贮藏60 d后,活菌数维持在1010 CFU/g以上。综上,肠溶性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及肠道靶向释放特点,为植物乳杆菌ZDY2013协同低聚木糖在特定环境中的功...  相似文献   

8.
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最佳包埋工艺条件:菌胶比为1︰6、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9%、乳化时间为16 min,CaCl_2质量浓度为0.1 mol/L,包埋产率Y为63.27%,与预测值相差0.67%;模拟体外胃液耐受性,胶囊化外源植物乳杆菌存活率达到46.3%,人工肠液45 min后的释放率达到87.1%,在1%高胆盐环境下微胶囊1 h后的存活率为40.5%;根据Arrhenius方程预测微胶囊有效成分减少2个数量级,有效期为72 d。  相似文献   

9.
研究副干酪乳杆菌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包埋效果,副干酪乳杆菌在冻干、贮藏及模拟胃胀道环境中的存活情况,并优化包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分离物(SPI)是适宜的内层壁材,低聚异麦芽糖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冷冻保护效果最佳。当SPI用量为3%,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5%,海藻酸钠浓度2%、氯化钙浓度为0.2 mo L/L,副干酪乳杆菌的包埋率可达93.31%,冷冻干燥后微胶囊4℃储存28 d的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达58.97%,微胶囊副干酪乳杆菌在模拟胃液中3 h存活率达67.52%,模拟肠液中45 min基本得到释放。由于挤压法制备的副干酪乳杆菌微胶囊较高的存活率,操作简便、经济,因此有较为广阔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耐酸的缺点,建立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方法。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包埋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2%、120 min固化时间,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8.96%。该工艺条件下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胃液中,微胶囊在120 min,保持完好;而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60 min完全崩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