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Tapio模型评价2010—2019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结合LMDI模型将水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近10 a累积下降率达10.5%。(2)甘肃省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处于强脱钩状态,工业和农业脱钩关系均较为稳定;省内4个分区中,陇中区脱钩效应最好,其次为河西区,但陇东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3)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是水资源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抑制对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加,且程度较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更强,所以,近10 a甘肃省水资源利用的总效应为负;各市(州)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张掖市、武威市、兰州市等8市累积总效应为负值,其余6市(州)累积总效应为正值。目前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处于较协调状态,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下,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
基于脱钩理论对2009—2018年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构建Tapio脱钩指数模型,并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脱钩的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较协调的状态,但又并未实现绝对脱钩;从产业结构来看,总脱钩弹性优于工业脱钩弹性,优于农业脱钩弹性;经济水平是河南省水资源利用量最主要正向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和水资源利用强度均起负向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
减轻经济增长对水资源消耗的依赖,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城市两个维度分析其水资源负载状况,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9-2019年经济增长与用水量的脱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LMDI分解法探究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负载较高,除肇庆、惠州、江门3市外,其他6市水资源负载等级均达到Ⅴ级;珠三角城市群强、弱脱钩状态占比为98.9%,部分城市则呈现强、弱脱钩交替状态;技术效应、产业结构、节水能力是珠三角城市群脱钩的主要驱动因素,单位水资源效益、人口规模则抑制了脱钩。本研究可为减少城市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因子,基于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Kaya-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总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2)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呈弱脱钩态势,脱钩状态较为良好;下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好,其次为上游五省(区),中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差。3)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为脱钩正向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则为脱钩负向驱动因素,各省(区)脱钩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2—2020年江西省时序数据,通过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对江西省近年经济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水平进行测度,并识别出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13—2015年江西省经济与水资源的脱钩状态整体得到较大改善,之后保持基本稳定,且城际波动随年份逐渐减小。经济水平是促进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是次要的正向因素;能源结构是抑制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是次要的负向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是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作为当前我国水污染强度最突出的流域之一,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活力,实现水体保护与经济腾飞的双重目标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与经济交互问题展开研究,探寻推动区域水污染防治和绿色高效发展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人民珠江》2021,42(7)
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构建水足迹-扩展LMDI模型,将脱钩驱动因素分解为四大脱钩因子,研究河南省2004—2018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人均水足迹占有量和自给率上看,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匮乏情况有所缓解但仍处于紧缺状态;从脱钩状态方面看,河南省整体脱钩状态向好发展,农业用水脱钩状态较稳定,水文年份对农业虚拟用水量及脱钩状态均有影响;在脱钩因素分解方面,技术脱钩因子对河南省脱钩有所贡献,产业结构和规模经济分别为脱钩主要促进和抑制因子,人口驱动因子变化对于河南省脱钩的抑制效应不明显。因此,需要提高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率,以及促进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7个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夏沿黄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黄河流域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为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城市不断增多;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受经济强度和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小,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和脱钩模型定量分析了甘肃省2000年~2021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并采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脱钩效应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水资源生态赤字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的脱钩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脱钩协调发展变化特征与整体的基本一致,且两者的协调程度不断加强;未来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应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期为提高甘肃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基础性生态资源和经济战略资源,探寻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实现路径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尖锐的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04—2018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程度,并从要素投入视角探究不同因素对实现脱钩的驱动贡献.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应用Tapio脱钩模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7~2015年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时序演变和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总体上经历了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耦合-强脱钩等几个阶段,而且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以弱脱钩为主,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着冲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各个城市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在近9 a中,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利用产生的压力最高,北海市在强脱钩和弱脱钩之间徘徊,南宁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内部存在的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人民珠江》2021,42(7)
为探讨广州市产业用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演变驱动机制,利用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法将产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用水效率、产业结构等,分析各因素对广州市2000—2015年产业用水量变化的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分别是促进广州市产业用水量增加的主次因素,其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5.38亿、45.83亿m~3;用水效率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别是抑制广州市产业用水量增加的主次因素,其累计贡献值分别为-117.89亿、-25.47亿m~3。  相似文献   

13.
杨天通  赵文晋  周杨  高淼 《人民长江》2019,50(4):135-14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脱钩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指数模型,用于对长春市2007~2016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春市在10 a间共有5个年份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而在水资源利用体现为可持续的年份中,也仅仅是中可持续和弱可持续,无强可持续的年份;总体来看,长春市的水资源利用为不可持续。② 长春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总体上处于脱钩的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较协调的状态,但是二者又并未实现绝对脱钩。因此,还需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科学用水等方面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识别和量化导致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作用,准确把握用水变化趋势,将全国总用水量分为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量,通过构建多层次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分解模型,在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的基础上,对全国总用水量驱动效应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量化研究用水驱动效应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用水总量几乎与20年前持平,但各驱动要素的相对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用水量变化驱动效应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并且在“十三五”时期表现出了新的变化态势。结果可为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常用的趋势检验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海河受水区降水序列进行趋势诊断,据此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识别;基于历史实测和未来气候模式降水数据,通过构建边缘分布模型和Copula联合分布模型,来描述降水序列的独立结构,用于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水源区和海河受水区降水丰枯遭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5 a水源区和海河受水区降水量呈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RCP4.5和RCP8.5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降水量的丰枯遭遇概率均呈现为增加的趋势,调水有利组合降水量遭遇概率平均分别增加了3.58%和5.80%;同枯遭遇概率均小于30%,说明工程实施调水的可能性。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丰枯遭遇开展研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调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识别用水与产业发展关系并合理控制用水发展对于未来管控用水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分析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20年第三产业经济与用水的脱钩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效应,并基于分析结果对未来第三产业的用水目标和节水压力开展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实现了稳定弱脱钩,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2%,远高于用水年均变化率3.6%,2012年后全国强脱钩范围扩大;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地区第三产业脱钩状态存在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脱钩状态较好,实现良好脱钩的省市区占比可达到70%~80%;驱动因素方面,第三产业脱钩的负向驱动效应主要是经济规模,正向驱动效应是节水能力,东部和西部地区节水能力效应贡献率达到56.8%、52.6%,中部地区贡献率仅为38.3%,驱动因素作用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脱钩;未来为实现我国第三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时将面临一定节水压力,其增长过程具有规模累积效应与时间累积效应,在经济高速发展至2050年时将达到8.8%。在未来长期规划下更应重视强化节水能力,以促进第三产业良好脱钩,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讨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甘肃省2008—2019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水足迹趋势以及水资源评价指标,最后利用构建的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2年来水足迹与人均水足迹呈平行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水足迹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为86.78%,生态用水足迹有逐年上升趋势;水资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水资源经济效益由20.11元/m3(2008年)增长到43.35元/m3(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6.6%,水资源压力指数近5年有下降趋势,整体属于水安全状态;GDP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产值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不理想扩张型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基于结论,为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地协调高质量发展,在农业、进出口贸易、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水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状况,运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黄河流域水量足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最多;水环境污染得到系统治理,水质足迹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多处于相对脱钩和弱脱钩状态,水质脱钩优于水量脱钩,但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无论是水量足迹、水质足迹或是两者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状态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量足迹和水质足迹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水量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表现为上游和下游地区优于中游地区,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应通过加强农业节水力度和水污染防治并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来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强脱钩。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水资源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资源压力指数为指标,采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2011—2020年湖北省水资源压力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点,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揭示水资源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除2016年与2020年外,湖北省水资源压力整体偏大,空间上呈现鄂西最大、鄂东居中、鄂中最小的态势;湖北省水资源压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突变点在2012年与2019年前后;全省水资源压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因水文特征波动,在时序上从2012—2016年的强脱钩发展到2017—2019年的扩张负脱钩,再到2020年的衰退脱钩;因自然气候及发展战略差异,在空间上各区域的平均脱钩率从2012—2016年鄂西最低、鄂东居中、鄂中最高,发展到2017—2019年鄂东最低、鄂中居中、鄂西最高,2020年趋于平衡。为此,湖北省未来应重视制定基于水文波动的水资源压力变化应对预案,并对鄂东和鄂中地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