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瑾 《工业工程设计》2020,2(6):121-126
符号是意义的承载物,是人类情感外观化的表现。人们把消费行为作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进而表达自身独特的主体性。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家具形态时,家具形态就会成为一种符号,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符号学方法论与家具消费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从家具形态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家具形态的多种符号释义和消费者对家具形态的识别认知过程,以及对应产生的心理变化。通过研究符号语义的传播方法,解释家具形态内涵与消费情感的互动关系,找出家具形态感知的基本模式和设计要素,探索家具设计与消费情感含义的本质联系,用符号学的观点揭示消费者对家具形态的辨识与释义。  相似文献   

2.
苏式家具意象在当代中式灯具中的转化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理性链接进行尝试,也为现代设计和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在重视中式传统文化渗透的设计背景下,以苏式家具的社会历史、符号美学价值为启示,分析其显现层面(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装饰等感官表现)与内在层面(设计理念、情感、方法等)意象的内容,并运用符号学设计方法提出具体的包括美学意识、材料结构、文化意象的转化设计方法。结论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中式灯具,提出苏式家具意象在当代中式灯具中的转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赋予当代中式灯具更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权玺 《包装工程》2022,43(14):264-271, 286
目的 探究传统漏窗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设计应用形式与设计原则。方法 对漏窗元素的题材类型、功能形式、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象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可拓符号学理论来分析漏窗符号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并从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元素的重构以及家具设计主题的统一性出发进行设计创新。结论 基于可拓符号学理论的漏窗元素系列现代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可以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对拓展现代家具的设计创新路径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小勇  赵瑞峰 《包装工程》2022,43(12):174-182, 198
目的 基于“五感”体验设计理论,探析适用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家具设计思路,针对当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缩小版成人式家具”的单一设计现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方法 基于“五感”体验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诉求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实验和数据分析,探析学龄前儿童感官偏好,厘清设计关键。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应通过引入“五感”体验设计理论,从家具形态构建、材质倾向、色彩偏好、气息特征、味觉感知转换等角度出发,形成以五感体验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来优化学龄前儿童家具的用户体验与益智功能。结论 “五感”感知是人类与外界环境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媒介,借助基于感官感知启发、体验与创造的“五感”体验理论,可以丰富儿童家具的产品设计理论,拓展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符号学对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给予设计师灵感与思路。设计进程不断地发展与更新,设计符号学成为工业设计所不可或缺的设计学科,把符号学原理应用在设计活动当中,达到提升产品语言表现力、发挥产品精神功能的作用。家具作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们生活品味的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购买家具时对家具的美观、风格、材质、文化内涵的感受就成为他们购买家具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家具形态的设计符号,从设计符号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剖析,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对设计符号学的应用进行深入说明。  相似文献   

6.
宋建  曾维 《包装工程》2022,(S1):128-132
目的 将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互动场景调研中得出留守儿童的行为和语言互动数据,结合儿童的互动层次和需求分析,将互动性家具分为4种类型,使留守儿童借助互动家具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方法 分析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对场景中互动家具的需求,探索和解决留守儿童互动性家具缺失的现实问题。结论 从使用者(留守儿童)—物(儿童家具)两个方面论证陪伴、趣味、协作、引导式的互动性家具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总结出留守儿童的互动家具新形式、新功能,新思路,即,既要满足使用者(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又要满足活动中心教师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此类家具的具体使用场合,从而真正达到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初衷。本次研究以互动家具设计为切入点,为身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孩子们提供贴心设计的同时,促进互动式家具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22,43(14):343-353, 382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探索侗锦非遗元素现代转化策略,为乡村非遗元素的传承与现代转化提供思路。方法 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指导,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解读侗锦文化内涵、拓展应用等内容,构建侗锦符号学解读与转化模型。在语义维度层面,分析侗锦文化元素文化因子内涵,以现代设计方法为指导,应用形状文法和四方连续构图法进行衍生化拓展。在语构维度层面,以现代生活美学价值为切入点,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探析侗锦产品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载体。在语用维度层面,从非遗体验经济视角进行分析,以服务设计理念为指导,结合用户旅程图与系统图,探索侗锦非遗体验化路径。结论 侗锦作为侗族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装饰性、功用性与寓意性,与符号学的语义、语构与语用维度相对应。构建符号学解读与转化模型,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载体形式,从语义、语构与语用等维度提出侗锦形态语义衍生化、产品生活化与非遗体验化等现代转化策略,探求侗锦文化元素创新应用与产业拓展的多种可能性,塑造侗锦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实现侗锦生产性传承与创新性振兴。  相似文献   

8.
付彧 《包装工程》2016,37(12):57-61
目的在符号学视阈下,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图标进行视觉分析与研究,并对不同类型图标的设计实践提供必要参考和建议。方法从符号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借用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结合大量实例,对APP的创意设计进行分类研究。结论基于符号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图标样式的案例分析,探索3种类型的APP图标与其表意及传播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比较三者在图标特征、构成方式、认知途径与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为智能手机APP图标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小路  陈舒丰 《包装工程》2022,43(2):266-275
目的在茶室家具设计中引入情境构建法,提升茶室家具功能适用性和文化创意性,优化多维动态的茶事体验,为茶室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方法引入情境逻辑,分解重构茶室家具情境要素,提出情境预想、情境解构、情境重构与情境实现4个阶段,以"方向引导—信息整合—转化生成—视觉呈现"为关键点,将茶室目标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实现茶室情境的多维创意表达的家具设计,结合设计实践论证其理论可行性。结论将情境构建法引入茶室家具设计,有助于改变传统茶室家具围绕"物"的设计方式,丰富现有茶室家具的呈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提升个性化、优质化、多维化的茶室家具使用体验,也为现代茶室的经营和家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包装设计作为视觉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传达信息引起受众者视觉感官的作用.因此,应该对此加强研究与探讨,充分利用更多的符号特性,更准确地运用符号学原理来进行包装设计,使符号学在包装设计中起到积极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明金芝  叶航 《包装工程》2023,44(2):298-303, 315
目的 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探讨增强儿童互动家具体验感的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征和行为发展规律,其次对儿童互动家具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具身行为研究对互动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从具身认知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层次为儿童家具的互动性提供设计指导。结果 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互动家具设计策略:微观层次顺应儿童感知觉认知偏好,关注感知觉体验;中观层次从儿童的肢体行为能力、行为偏好、行为状态等出发增强互动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宏观层次从物理环境和情境的角度为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创造多空间体验,另外增加信息表达的区域,增进儿童与家具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深化互动体验。结论 将具身认知运用于儿童互动家具的设计中,对儿童来说,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家具的亲近感,互动体验层面更具人性化;对家具来说,人机互动过程愉悦舒适,家具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基于竹材的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靖涵  岳涵  王玲  高莹莹 《包装工程》2019,40(6):229-232
目的探讨生态环保材料——竹材与儿童成长型家具在设计中的结合方式和相关设计方法原则,发现竹材质、成长型产品以及儿童家具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设计之道。方法以竹材为产品的基本造型材料,分析和总结儿童家具市场现状与儿童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对成长型儿童家具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引发相应的设计思考,进而引出成长型儿童家具的概念。结论通过上述调研和分析,提出成长型儿童竹材家具在设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依据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竹材与成长型设计思路的结合是未来儿童家具设计的方向之一,总结了设计原则和设计实践,对未来竹制成长型儿童家具的设计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往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松影  李锴 《包装工程》2016,37(16):192-195
目的研究促进儿童交往的家具设计,以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为目的,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方法引入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法,以行为为对象,通过分析儿童不同时期的交往行为特征,总结归纳儿童交往的行为模式,研究儿童、家具、同伴之间的互动,探索儿童交往行为模式下的儿童家具设计的新思路。结论研究儿童交往行为模式下的家具设计更具有适用性,能促进儿童间的交往,为儿童家具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吴国荣  陈旭辉  赵谦 《包装工程》2022,43(10):276-282
目的 为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提出一种有效的幼儿家具设计创新方法,进而构建一种新的交互模式。方法 通过对幼儿协作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当下幼儿日常生活习性的社会属性。以幼儿座椅设计为实例,探索幼儿家具产品中群体协作意识的创新设计方式,把行为、心理、环境3个基本要素作为设计对象。利用TRIZ创新理论的分离法、组合法、联合原则、预先作用法,对幼儿家具产品设计各要素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结论 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幼儿群体协作意识的家具设计方法,设计出了一款适用于培养幼儿协作意识的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15.
蔚建元 《包装工程》2024,(6):367-370
目的 解决当前儿童家具产业涌现出的缺乏创新、造型老套、趣味性不足,以及在实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无法契合儿童特征等问题,使儿童家具更符合儿童的需求。方法 基于儿童家具设计应该考虑的情况和现有儿童家具存在的几点问题,对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设计及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索。结论 儿童的发育情况和儿童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儿童家具区别于成人家具,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用户的家具使用需求,应该关注家具设计中的趣味性与可成长性。  相似文献   

16.
张祺 《包装工程》2024,(6):371-374
目的 探讨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家具设计方法,更好地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使儿童家具更好地为儿童群体服务。方法 分析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结合身心特征分析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来探讨儿童家具设计的策略。结论 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功能需求、造型需求和色彩需求,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家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赵莹 《包装工程》2023,44(18):311-314
目的 研究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且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家具,为儿童家具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案例研究法,指出可成长性儿童家具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提出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要点,分析儿童家具的材质、造型、功能设计及尺寸调节,得出住宅空间可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原则与策略。结论 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能够满足儿童发展需要,因此儿童家具设计应该注重可成长性设计,遵循安全性原则、环保性原则、舒适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曹蓉蓉  雷钰  刘思邑 《包装工程》2022,43(12):283-289
目的 对蒙太奇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种儿童成长家具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结合儿童人格培养的特点,分析蒙太奇理论与儿童成长家具的共性,提取蒙太奇叙事和表意的特点,运用蒙太奇思维,以及平行、交叉、隐喻、对比、声画、色彩等蒙太奇手法,为儿童成长家具设计寻找新的路径。结果 蒙太奇理论所包含的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叙事手法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为儿童成长家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结论 蒙太奇叙事手法和蒙太奇思维为儿童成长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叙事的手法将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记录下来,并通过对故事行为的总结反思,不断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为儿童成长家具设计融入情感因素。蒙太奇理论在儿童成长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是跨学科的创新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茹平  孙炜  张瑞秋  邓婷 《包装工程》2018,39(22):200-204
目的 构建主题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及其评价的系统模型,强调儿童家具年龄、性别的针对性设计,规范儿童家具设计生产。方法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体系,以时间维为主线,初步分析研究实际案例,旨在从“森林王子”的主题出发,参考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的霍尔三维结构理论,跟踪该系列儿童家具从产品定位、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图、效果图、模型(样品)制作的完整系统设计过程,并结合对市面热销儿童家具品牌的调研,提炼出适用于主题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研发的一般性方法。结论 优化主题儿童家具系统设计流程,形成相适应的霍尔三维结构的定向模型。有助于及时校验,发现阶段问题和减少设计重复工作,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有效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