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强 《华中建筑》2009,27(10):100-102
该文旨在通过对前后北岸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的分析,重塑文化在历史空间中的地位,引发在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中对文化恢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地域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的不断提高,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外地游客感受成都历史底蕴、体验成都文化特色的重要场所,带来了大量的人流。文章以空间句法为基础,提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慢行空间的问题,实施具体的优化设计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张硕 《城市住宅》2021,28(4):42-44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变化演进的见证,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更是展现街区风貌的核心区域,探究其更新改造策略既有助于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又能容纳接轨现代生活,对于保留城市记忆、推动文化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在总结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道路空间、开敞空间、附属设施三方面总结现状特点,并基于"人本"思想提出相应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6.
周婧宇 《城市建筑》2023,(13):78-81
城市的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在展现市民的丰富生活和现代城市肌理的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阶段,如何调节历史街区的保护、合理利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如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以荆州市开元观、西湖单元为研究对象,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阐述了荆州市开元观、西湖单元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原有空间的梳理与利用,遵循“与古为新、传承创新”的原则,探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针对荆州市开元观、西湖单元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的历史街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内涵、塑造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压力。文章以成都市文殊坊街区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图底关系、场所理论和外部空间理论,通过实地调研、GIS技术、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文殊坊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文殊坊街区仍保持着街巷院落空间的完整性与文化活力,研究结果也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的周边景观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增大,景观协调控制与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强烈。本文首先以景观异化现象为切入点,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梳理街区保护和周边地区城市建设历程;其次对街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现状照片进行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平衡街区周边景观保护与开发强度的策略方法。本文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景观保护价值与实际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景观异化问题根源的识别和解决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活跃度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通过对城市路网线段模型的多尺度半径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阐述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空间网络结构中的地位,进而对空间句法整合度、穿行度等参数和实测人流量的相关度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人、车流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从而归纳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活跃度的影响因子,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资源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居敏 《城市住宅》2021,28(7):127-128
自古以来,大运河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还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记忆,其中,苏南段大运河为大运河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一段,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同时也影响着沿运城镇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随着大运河的成功申遗、城市的快速更新,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不断推进,苏南段大运河历史街区空间环境面临一系列的更新与发展问题.在文旅融合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持为主,其他模式并存,空间层积效应表现出建筑场所、历史文化、人文价值的集中化趋势。依据历史层积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4个有效管理手段,提出规划限制、活化赋能、公众参与、联合监管、资金法律保障的保护策略,“军队—政府”的协作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研究从最开始的单一保护文物古迹遗产,逐步开始向包容性、多元化的视角升级。现阶段对古迹建筑环境的包容性研究比较全面,但对街区景观环境的包容性研究还不够充分。为此,本文通过调研烟台奇山所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环境现状,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不同人群生理条件、心理期望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的不适应性关系,从而得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更新的包容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业态是联结文化与经济的有效桥梁,文章在分析文化传承与业态关系的基础上,选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业态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平江街区文化分析总结业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以求在保护好传统街巷的同时,实现协调、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社区邻里活力恢复,上位规划中已提出相关要求。以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典型案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以街巷建成环境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以居民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网络”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栅栏空间结构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成为日常生活载体的公共空间位置和功能特征与产生社会隔离的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形态影响日常生活轨迹;空间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培育是街区层面社区活力营造的关键;空间分异触发街区社会隔离。以期为下一阶段的街区更新规划提出以公共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和社区邻里日常生活活力恢复为导向的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共历史学是源于美国史学界的一门新兴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广的应用范围,本文即是对历史街区空间调研的公共历史学探讨.通过对重庆十八梯街区的调研实践,比对不同调研方法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以期形成更全面分析历史街区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为历史街区空间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