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佳昕  杜宏武 《城市住宅》2021,28(2):42-43,56
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传统的低密度空间城市已转变为高楼林立的紧凑型城市,导致社区活动和日常互动空间缺失等问题.空中花园作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新的建筑语汇,弥补了缺失的地面公共空间.阐述高密度环境与空中花园的相关理论,从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角度研究空中花园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空中花园建设的运营痛点...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开放空间和绿色空间的不足,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当前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空中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补充形式之一,其健康促进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值得中国高密度城市,尤其是气候适宜的亚热带城市研究与借鉴。立足于广州高密度居住现状及空中花园相关实践,探索空中花园空间类型、空间界面和绿视率的恢复性效益差异。以广州典型高层住宅小区为原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15组场景作为空中花园对照实验场景,并对被试者进行DSB测试的压力诱导干预,通过分析被试者生理恢复(皮肤电导反应,SCR)和心理恢复(情绪唤醒,STAI-S;主观恢复性评价,RCS)的综合效益,探讨空中花园各影响因素与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类型的空中花园均具备恢复性效益,且兼容性特征最为显著;2)当空中花园空间尺度受限时,界面通透性对环境恢复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3)相同量级绿视率在不同类型空中花园中的恢复性效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平屋顶造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近几十年来又有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近代城市向高密度化、高层化发展,城市绿地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化,城市居民对绿地的向往和对舒适优美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环境、健康和绿色城市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高密度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恢复性价值,集中对社区绿地、康复花园和建筑环境在减压和注意力恢复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在高密度城市中,应该将恢复性环境与积极生活研究相结合,使其与社会交往联系起来,共同构筑对于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性环境,达成景观、建筑和空间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郑坚 《华中建筑》2012,30(4):56-58
分析巨型结构的应用机制、探讨与其密切关联的、在建筑(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建筑)躯干上布置无柱大空间、开大洞的建筑意义,以及巨型结构建筑区分主、次体系的超越结构体系自身的功用,及其所能协助解决的原本与其无关的纯建筑问题:于地面层布置观众厅等大空间,人居环境中设交往场所,加大花园面积与提升其品质,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挖掘城市综合体的城市性,促进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成为高密度城市发展的重要挑战。城市综合体高层塔楼相较于近地裙房,其越向高空发展会变得越孤立,脱离城市空间语境。作为有效对策之一,通过空中联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层塔楼间的资源共享,引入城市性质的公共空间,增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城市性。该文从空中联接产生的驱动力、形态解析、联体塔楼与城市关联互动三个维度探索了城市综合体高层塔楼空中联接的形态设计及城市性表达。并以此作为对城市综合体高层塔楼空中联接现象一种新的探讨视角。  相似文献   

7.
让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就在城市中,空中花园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将空中花园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现代绿色建筑思想相结合,同时介绍空中花园在高层住宅中的设计原则以及空中花园在城市中的应用,体现出空中花园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优越性,得出城市应大力推广发展空中花园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居业》2015,(14)
现今钢筋水泥的住区构架中缺乏足够的交往空间和绿色空间,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所谓"空中花园"开始在高层住宅建筑中运用广泛。空中花园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筑有机结合,使人们亲近自然,拥有交往空间并脱离室内封闭压抑的气氛,景观设计优美,视线开阔,环境宜人,因此其目前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较多。本文围绕着"空中花园"展开讨论,从其概念入手逐步剖析这一名词,其后更是强调了其对城市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肯定了高层住宅设计中的"空中花园"的意义[1]。  相似文献   

9.
微绿地如同大量“肺泡”,以散点的方式分布于高密度城区,为高密度空间提供大量“自由呼吸”的渗透表面,提高城区绿地空间承载力的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公园体系。微绿地对恢复并再生城市中心活力具有关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高密度城市中心绿地发展的主导方向。文章提出微绿地在我国高密度城区发展的迫切性,以海绵城市、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梳理国内外微绿地设计的成功经验、方法和技术,提炼出以点带面、人性体验和文化载体的设计原则,并以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为实践案例,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研究。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明确场地条件和服务对象,结合上海老城厢文化确定“庇护伞”的设计主题,从而展开集约型微绿地设计构架。方案引入立体绿化、雨水花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生态技术,设计一系列生态伞和生态廊架以提高景观的生态性和实用性,为身处高密度城区的居民提供一个绿色节能的生态庇护所,并为未来微绿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前  陈雳 《工业建筑》2012,(9):51-55
以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设计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密度、小地块城市环境中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首先,探讨了基于日照分析的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的总体设计;其次,结合缩微化策略探讨了改善高层办公建筑近地面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城市环境下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建筑近地面处的细密化、孔洞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处理,以融合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取得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2012,42(9)
以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设计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密度、小地块城市环境中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首先,探讨了基于日照分析的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的总体设计;其次,结合缩微化策略探讨了改善高层办公建筑近地面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城市环境下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建筑近地面处的细密化、孔洞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处理,以融合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取得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高流动、高密度、高强度背景下,存量时期通过释放部分附属绿地公共性、优化社区级以下开放空间配置,能够解决公共需求增加与可分配资源不足的矛盾。其中,微观尺度精准的供需评估和潜力识别是实现配置优化的前提。论文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通过建立街区三维模型以及包含城市公园、广场、建筑底层附属绿地、空中花园和廊道等在内的开放空间数据库,采用3D-GIS可达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公有开放空间稀缺度、附属开放空间充足度、公共—附属开放空间互补度等,比较街区不同类型开放空间以及不同高度建筑的供给差异,识别开放空间供给溢出区、平衡区和不足区,并提出基于附属绿地率转移的联合公共化、空中公共化和就地公共化的思路。研究能够释放附属绿地的活力,加大不同类型高密度城区社区级以下公共开放空间的配置密度,建构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开放空间系统,促进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向精准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屋顶花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屋顶花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仑空中花园。近几十年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是由于近代城市向高密度化,高层化发展,城市绿地越来越少,城市居民对绿地的向往和对户外生活的渴望,是促使屋顶花园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各种旅馆、疗养院、娱乐及市政中心、商店、银行、停车场、办公楼、  相似文献   

15.
《建筑》2021,(4)
正中衡设计集团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建筑面积7.5万m2,2014年6月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2015年10月投入运行,2018年7月获得绿色建筑+健康建筑双三星运行标识,并先后获得全国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鲁班奖、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健康建筑示范基地、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主要技术措施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研发中心参考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围合-中心-关联"的空间关系布置室内外绿化景观和屋顶花园,继承中式园林"既整体又联系"的文化特点,创造出多层次的现代园林办公空间。塔楼每3层设置一个大型空中共享花园,并在楼顶镶嵌了空中花园作为建筑的"眉眼",  相似文献   

16.
《世界建筑导报》2012,27(1):46-49
TOWNLAND在万博中心(100公顷)的国际竞赛中荣获第一名,该地块位于广州市南部、番禺区北部.万博中心位于广州市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是此发展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该地块要发展成为番禺区的新商业中心区.总体来说,TOWNLAND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综合、高密度和复合型的中心(3.5公顷).设计强调高质量的开放空间网络在高密度区创建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风景园林》2005,(4):56-63
项目名称深圳万科十七英里环境设计位置深圳盐田区面积67571.1m2时间2003年设计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美国SLA Studio Land Inc.“17英里”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属海边坡地,三面环海,背靠青山,高差约50米。景观规划除了最大限度援引自然海岸景色外,保留了四周的山坡绿地,与公用花园,天然及人造的景观,各住宅群本身及之间的庭院,在整体的布局上相互串连,在空间层次上,从小区公共空间、组团公共空间、私家庭院空间形成序列,使居住者享受由共有至私有的景观资源。高层住宅上的空中花园,用泳池、花园平台、球场及商…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6,(11)
绿色建筑是绿色生态城区的核心要素。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空间布局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类型、增量成本、环境贡献及地块潜力等规划影响因子。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绿色建筑空间分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并结合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规划案例,提出了基于经济最优且兼顾环境效益的绿色建筑空间分布规划策略,以期为绿色建筑空间分布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和PM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的空间分布能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亲绿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章提出以人口密度、多重覆盖服务区覆盖服务次数、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为指标,通过GIS平台网络分析法对武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后发现:(1)人口密度分布与城市公园绿地多重覆盖服务区分布呈相反分布;(2)城市公园绿地多重覆盖服务区覆盖服务次数与其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呈反比;(3)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能反映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4)武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在空间分布上不尽合理。文章研究成果可为武安市主城区合理优化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