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智能体的城镇家庭用水量模拟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菊良  崔毅  张礼兵  周玉良  吴成国 《水利学报》2015,46(12):1387-1397
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镇家庭用水量模拟模型(MA-UHWDS),通过构造不同发展情景,对家庭用水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青岛市为实证城市,采用2003—2012年统计资料,计算分析了居民用水边际消费倾向、基本用水需求和不同收入户人均用水量,并对不同情景下2013—2022年各类收入户人均用水量和城镇家庭用水总量进行了定量模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城镇家庭平均水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0.395%,易造成居民节水意识淡薄,最低收入户人均用水量除2008年外均低于基本需水量,而最高收入户平均超过基本需水量14.16 m3,水价改革需综合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和高收入家庭的过度用水;2022年7类收入户在水价高增长收入低增长情景下的人均用水量与在水价低增长收入高增长情景相比下,分别减少了16.7%、18.4%、18.1%、16.1%、15.0%、17.8%和13.8%,水价和收入会明显影响家庭用水量。MA-UHWDS为区域用水总量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化描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程度与节水潜力的关系,提高居民生活用水效率,提出适应于不同居民特 征的节水管理措施建议,以北京市为例,开展居民生活用水和节水行为习惯调查。建立居民生活用水及节水模型, 从个体特征角度分析居民生活用水量和行为用水规律,采用层次化需水理论,计算居民各行为的刚性、弹性和奢 侈用水量及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居民生活用水量特别是洗浴、冲厕、洗衣和饮食用水量与年龄和性别等个体特 征呈显著的规律性变化。根据计算,女性平均用水量比男性高 13%,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是用水需求最高和最低 的人群,平均用水量分别为 156?L/(人?d)和 118?L/(人?d),奢侈用水量占比分别为 27% 和 3%。研究模拟结果显示, 在不改变个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家庭内部废水再利用、换装节水器具、减少无效用水等方式,可节约 15%~20% 的家庭用水量,为城市生活用水及节水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岛高校用水与节水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用水与节水特点的基础上,就青岛市8所高校的节水器具和节水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节水器具在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节水硬件和用水管理上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人均用水量为居民人均的2倍;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具有较好的节水意识。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推广廉价节水的陶瓷阀芯及其他新型水龙头,推广小便器和蹲式便槽,在新建浴室采用具有循环系统的单管恒温供水,实行阶梯水价收费制度,及对高校内中水和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模型的农村生活用水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用水总量大,农村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和复杂性。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是对农村用水和污水治理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全国农村居民用水抽样调查,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因素分为家庭状况、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生活习惯等4大类、8个具体指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洗浴习惯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的3个最主要的因子,在制定农村水资源和用水、污水治理规划时,应该结合区域发展情景,充分考虑和科学预测这些因素对农村用水和排水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推行居住地节水工程、加大加强节水意识宣传、培养优良节水习惯和改进农村用水基础设施对提高农村生活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受水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面向"节水优先"的国家水安全保障战略,开展受水区节水分析。基于对现有节水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够全面反映区域用水结构和全社会全过程用水效率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系统剖析受水区通水前后(2003-2015年)综合节水情势和各行业节水变化趋势,并利用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2015年受水区县、市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受水区大力节水,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但与国际先进节水水平相比较,受水区节水工作还存在很多改进空间,节约用水仍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外调水及当地地表水来水过程的不均匀性及来水频率的不确定性、供用水系统的复杂性(多水源、多工程、多用户)等特点,以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群决策理论和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为指导,以优化与模拟为主要技术,构建了基于MIKE BASIN的1+7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制定了基于不同年份、不同保证率、不同节水水平、不同用水户需求条件的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在2020年供受水区来水频率组合(引江水P=50%、当地地表水P=50%)条件下,对基本节水及高效节水的优化调配方案优化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需水要求的情况下,寻求多水源与多用户之间最优的配水方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城镇用水部门的用水机理出发,辨析出影响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用水的主要因素.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历史系列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定额的需求函数.利用南水北调受水区41个地市水价与价格弹性的关系进行推演,得出该区域城镇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价格弹性的拐点分别出现在-0.465、-0.54和-0.46处,拐点处水价分别为5.0元、6.9元和9.1元.结合经济发展预测,计算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情景下受水区2015年的总需水量.结果表明,在3种可能的水价方案下,与水价不变的情景相比,受水区可分别实现节水9.72亿 m~3 、13.44亿 m~3 和15.64亿 m~3 ,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实现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至关重要。水务局的成立,加快了北京节水工作的步伐。近年来,北京节水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年用水量由2001年的40亿m3下降到2005年的34.2亿m3,用水量减少6亿m3;工业用水保持零增长;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从1/2下降到1/3;压缩社会单位用水指标20%,实行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公共场所和社会单位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0%;综合水价由1.60元提高到5.04元。完成的雨水利用工程共47项,总汇水面积为809万m2,年节水量达120万m3;全市42442眼机井,完…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正截止到2016年4月30日,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累计通过中线干线27个口门引用长江水2.4亿m~3。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为使河北人民早用长江水、用好长江水,河北水务集团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力做好供水保障工作。每月定期核定实际供用水量,及时汇总7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下月用水计划,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管理局,及时对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用水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该市居民的用水行为、用水意识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日常用水活动、用水设施和个人的用水意识都对用水量有很大影响;推广节水设施、完善节水宣传措施,培养节水意识,可以改变居民的用水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用水量,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状用水主要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状用水量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用水量、用水构成、单位用水量指标、工业用水重复率及耗水率。我国现状人均用水量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比例很大,生活、工业用水量比例相对较低。单位用水量指标中,单位水量GDP产值最高的为3个直辖市;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单位产值用水量最低。单位灌溉用水量,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由于灌水方式落后,浪费水现象较严重,用水重复利用率仍是水资源较紧缺,节水工作开展较早的华北、辽南、胶东地区最高,南方沿江地区最低。用水重复利用仅为发达国家60年代水平。因此,正确评价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改变不合理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等,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 3种情况下,受水区节水方案缺水率比基本方案分别下降了2.91%、3.61%和3.83%;受水区节水方案下各工程基本完成了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且优先利用了泵站单位能耗较小的运西线进行调水,说明优化调度配置方式在保障受水区用水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经济节能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联合供水情况下,京津冀地区3个行业的用水紧缺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行业刚性需水量均可得到满足,其中,生活用水紧缺程度降幅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与基准情景S0相比,各受水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water competitiveness index,WCI)平均减小17.3%,缓解了该区域的行业用水竞争压力;在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情景下WCI值平均减小16.1%,区域用水竞争力分布呈现从环渤海湾区和河北南部地区双中心向河北南部单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用水管理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一方面,调水管理涉及到调水区及其下游、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关系复杂,决策的影响因素多;另一方面,南水北调水将对受水区现有供水体系、用水习惯造成较大影响,管理难度大。为切实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破解用水管理难题,用好来之不易的长江水,杜绝新水源引发新浪费,《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  相似文献   

15.
以银川市为例,对城市居民节水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居民总体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城市人均GDP、水资源危险系数和水价等因素均显著地影响居民节水行为;建立合理的水费体制、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是规范居民用水行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回答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2000年以来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状况和所辖72座设市城市用水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受水区生态环境和地下水循环更新能力正在退化;进而采用水量平衡分析方法,从一期工程对缓解受水区干旱程度、减少地下水超采、置换城市挤占农业用水量、调水可增加农业和环境用水量等方面定量分析了一期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对受水区城市供水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较显著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充分发挥一期工程效益需节水、调水、治污三项措施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外调水-当地水联合调配模型和对水源置换流程的解析,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海河流域受水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通水后受水区地下水调控与生态环境修复状态下的水量配置情景,定量评价了受水区的水源置换效应。结果表明东、中线一期工程来水中约1/3用于支撑城镇新增需水,2/3用于置换现有不合理用水并返还农业和生态。通过城镇水源置换能够使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一期工程通水条件下现有水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矛盾尚不能根本解决,还必须采取强化节水、治污、控制地下水超采和多水源合理配置等多种措施,唯此才能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弹性对城市用水量的作用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深入分析当前已有生活用水价格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进行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居民用水价格弹性的计算与研究;基于苏州市1985~2006年水价与生活用水量数据,采用L.D模型进行了该市居民用水量价格弹性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弹性与房屋卫生设施完善程度、城市用水计量管理、节水器具等城市供水细节密切相关,并随着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房屋卫生设施的完善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规律,基本在-0.20。生活用水量价格弹性的确定,为该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搞节水农业不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农业是用水大户,农田灌溉年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很低,仅30%~40%,所以节水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贾屏  徐建新 《人民黄河》2012,(8):99-101,104
在现有源水水价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受水区部分省(市)的居民可承受水价与2006年、2010年现状水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水后带来的源水价格和水源结构的变化,对最终用户水价的影响远小于2006年、2010年可承受水价的提价空间。调水后居民生活用水提价值占2006年提价空间的比例不超过42%,占2010年提价空间的比例不超过53%,因此用水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考虑到节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居民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应合理制定水价,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改善用水结构,使当地水和外调水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