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增稠剂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凝固型酸奶,选择常用增稠剂明胶、海藻酸丙二醇酯(PGA)、琼脂、马铃薯淀粉和交联变性淀粉,研究增稠剂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和添加量,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增稠剂配方。  相似文献   

2.
3.
刘亮  卢琪  段加彩  高丽  周荧  吕思伊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0,31(12):114-118
以牛乳和杜仲茶粉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茶粉与酸奶结合的功能性新型酸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杜仲茶粉添加量、加糖量、接种量和稳定剂的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杜仲茶粉添加量0.15g/100g、白砂糖添加量6g/100g、发酵剂接种量8g/100g、稳定剂添加量0.1g/100g 时,酸奶色泽、香气、滋味及组织状态具佳。杜仲茶粉和杜仲绿原酸纯品均能影响酸奶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成分复杂的杜仲茶粉能够促进乳酸菌的发酵产酸,而纯品绿原酸则对其有抑制作用;杜仲茶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品与人类》2006,(5):8-9
在韩国乳品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名为“Black Soybean Yoghurt”的健康营养酸奶。产品中加入了营养原料黑豆、黑芝麻、黑米,并且强化了钙和膳食纤维。每瓶产品补充每日推荐摄入量22%的钙和12%的膳食纤维。产品特点:功能性——黑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锌,高蛋白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SDS-PAGE法、BAPNA法分析采用不同芽长的萌发大豆制备的豆乳的蛋白亚基组成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变化,应用哈克流变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豆乳发酵后大豆酸奶的理化性质、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大豆在萌发过程中,7S蛋白的α'、α亚基及11S蛋白的酸性亚基逐渐被降解,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低、热敏感性提高;大豆酸奶的酸度增大,持水力发生变化;大豆酸奶的流变特性得到改善,粘弹性、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显著性降低;酸奶的微观结构变得细腻.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挤压加工条件对麦麸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进而考察挤压麦麸含量对酸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转速、水分含量、挤压温度的提高均有利于糖苷键的断裂,从而促进不溶性膳食纤维向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转化。选取挤压加工条件为螺杆转速200 r/min、水分含量10%、挤压温度110℃,麦麸经该挤压加工条件处理后,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较麦麸原料提升3.49倍和2.06倍,将挤压处理后的麦麸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于酸奶中,与零添加挤压麦麸酸奶样品相比,添加2%挤压麦麸酸奶的黏度与硬度均有显著改善,并且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其评分最高达83.8,整体呈现淡黄色且均匀有光泽,凝乳细腻无析出,具有麦麸香味和乳酸发酵香味。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酸奶粉品质指标影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  颜军  刘海燕 《食品科学》2005,26(3):145-147
本文采用冻干和真空干燥两种方法生产酸奶粉,对其活菌数、速溶性和发酵性等品质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干燥方法所得酸奶粉的品质差异较大,冻干酸奶粉的活菌数、速溶性和发酵性均较真空酸奶粉好。其菌种存活率分别为73.11%和38.45%。静置时的润湿下沉时间分别为76s和125s。发酵所得酸奶的菌活力分别为85°T和78°T,凝乳时间分别为3.5h和5.5h。冻干酸奶粉的最适冲调条件为4~5倍45℃的温水,其最终含水量为1.5%~3.0%。  相似文献   

8.
以奶粉为主要原料,蔗糖,乳糖,乳清蛋白为辅料,自制抗性糊精添加量为6%,10%,15%,20%,25%,30%的凝固型酸奶。以酸度、持水力、活菌总数、品质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考察抗性糊精添加量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抗性糊精的添加量在6%~20%时,可获得优良的感官评定且酸奶的酸度达到标准的要求,持水力达到100%,乳酸菌活菌总数最高也达到5.0×107CFU/m L,硬度为0.230~0.415 N,最大黏附力0.072~0.115N,黏附性为0.261~0.414 m J,内聚性为0.38~0.45,弹性为5.048~6.633 mm,胶黏性为0.102~0.145 N。添加了抗性糊精的酸奶比常规酸奶的变性温度低,变性峰展宽,反应总焓降低。综合各项指标确定抗性糊精添加量为6%~20%,为开发高膳食纤维凝固型酸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酸奶粉的研究现状,还详细介绍了干燥过程中酸奶品质变化、营养物质损失和应用等情况,探讨了酸奶粉加工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菊苣膳食纤维和脱脂乳粉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生产一种低脂凝固型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初步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菊苣膳食纤维2.08%,脱脂乳粉12.7%,蔗糖7.06%,发酵剂接种量为0.8 g/L,发酵温度为42.8℃,发酵时间为7.5 h。  相似文献   

11.
绿豆综合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根据目前绿豆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绿豆自身特性优势,着重论述绿豆改性淀粉开发,绿豆蛋白利用及绿豆膳食纤维生产加工等方面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工艺参数等情况,对绿豆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绿豆芽成品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绿豆芽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生产过程中存在成品率低的缺点进行了重点研究,在保持成品较好的色泽、饱满度的前提下找到了提高产品成品率较佳的前处理方案,即采用5%的盐水漂烫,然后用20%的糊精溶液浸泡处理,最后用5%的乳糖和5%的食盐对物料进行复合调理。  相似文献   

13.
可食性绿豆淀粉膜制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姬娜  熊柳  卜祥辉  孙庆杰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103-106,110
以绿豆淀粉为主要材料,甘油作为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增强剂,以可食性膜厚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阻水性为指标,研究了甘油添加量、CMC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可食性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豆淀粉为成膜主体,配以0.4 g/g淀粉的甘油和0.06 g/g淀粉的CMC,在80℃烘干4 h,得到淀粉膜的抗拉强度为9.51 MPa,延伸率为114.55%,水滴渗透时间(Ts)为240.98 min/mm。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发芽对绿豆皮膳食纤维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显微镜扫描等方法测定其结构,并对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和吸附NO2 - 能力等功能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处理后绿豆皮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增加3.40%,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13.62%。发芽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97±0.32)、(4.93±0.10) g/g、(4.79±0.11) mL/g,阳离子交换能力略有降低,为(0.47±0.02) mmol/g,吸附葡萄糖能力增加,为(8.37±0.18) mmol/g,吸附胆固醇能力增加,为(2.23±0.11) mg/(mL·g),吸附NO2 - 能力有所降低,为(3.92±0.09)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发芽可使绿豆皮膳食纤维表面出现更多孔隙和褶皱,有利于膳食纤维吸附能力的提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发芽没有改变绿豆皮膳食纤维的结晶度,较好地保留了膳食纤维的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发芽没有破坏绿豆皮膳食纤维的官能团结构。绿豆经发芽处理后改善了绿豆皮膳食纤维的大部分功能性质,较好地保留了其结构,有利于绿豆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16.
梁红  唐超文  曾志成  柯辉鹏 《食品科学》2007,28(10):214-218
用富含黄酮的银杏叶提取物(EGB)处理绿豆黄化幼苗,证明绿豆黄化幼苗能从溶液中吸收银杏黄酮,并引起某些营养生长方面的变化,从而改善绿豆芽菜的外观品质;银杏黄酮处理在提高绿豆芽菜黄酮含量的同时,降低其淀粉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提高。添加0.3mg/LIAA可明显地促进绿豆黄化幼苗对银杏黄酮的吸收,大幅度提高绿豆芽菜中的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EGB水溶液处理绿豆黄化幼苗,生产高黄酮含量的保健芽菜是可行的。实验得出了高黄酮绿豆芽菜的生产工艺:即在25℃至30℃下,绿豆种子经清水精选后浸种12h,用含40mg/L银杏黄酮的EGB水溶液添加0.3mg/LIAA暗处理萌动种子48h,补充清水继续暗生长2~3d。  相似文献   

17.
普鲁兰多糖对绿豆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资源丰富的绿豆淀粉为基材,按照不同比例与普鲁兰多糖共混,对混合物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可以降低绿豆淀粉的峰黏度、谷黏度、终黏度、稀懈值和回凝值,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变化随着普鲁兰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另外,普鲁兰多糖的添加提高了绿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使其糊化受到抑制作用,且当普鲁兰多糖与绿豆淀粉的质量比达到2∶5时,这种抑制作用开始达到极显著水平。少量添加普鲁兰多糖后,绿豆淀粉老化的焓变值大大降低,但当普鲁兰多糖与绿豆淀粉的比例大于1∶6时这种抑制作用变缓。普鲁兰多糖可以增强绿豆淀粉的硬度、黏着性、弹性和胶凝性,而逐渐减小其黏聚性。  相似文献   

18.
绿豆蛋白营养及功能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国内16份绿豆主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绿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平均为24.1%。分别从中提取绿豆蛋白,对绿豆蛋白的氨基酸与蛋白质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绿豆蛋白中富含赖氨酸,含硫氨基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绿豆蛋白主要由5个亚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23.4、28.9、31.4、52.9及63.1 ku。对绿豆蛋白的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及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绿豆品种间蛋白功能特性差异显著,并分别筛选出对应功能特性较好的绿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碾轧对绿豆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L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等手段研究碾轧处理对淀粉结构和性质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揭示碾轧对绿豆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碾轧处理3~6 h时,淀粉无定型区和部分结晶区发生破坏,水溶指数、膨胀度、透光率增大,热焓减小。碾轧处理9 h时,淀粉内部发生重结晶,颗粒表面形成球状凸起,脐点区域直链淀粉聚集导致膨胀度、透光率、峰值黏度下降,水溶指数、热焓值、糊化温度增大。碾轧处理12~24 h时,淀粉的结晶区域发生显著破坏,颗粒严重变形,从而使淀粉水溶指数、透光率增大,膨胀度、热焓值减小。根据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了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  相似文献   

20.
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4 mg/mL时, 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还原力为1.526,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65% 和85.16%。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以 及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且大部分差异显著 (P<0.05,P<0.01),说明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各剂量组小 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大幅降低,高剂量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 以及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因此,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 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