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局部修订的内容,包括汶川地震灾区设防烈度、山区建筑抗震、建筑结构抗震体系、楼梯间抗震设计、村镇民居抗震等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09,8(12):47-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1年颁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刘小山 《广东建材》2010,26(5):140-143
<正>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总建筑面积113800m2,地下四层,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本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7度烈度进行抗震设计设防。  相似文献   

4.
田化 《福建建筑》2011,(9):34-36
近几年来,各地频发地震甚至超过设防烈度的强烈地震,为此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何做好城乡抗震防灾建设,把震害带来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2010年5月政府发布了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通过对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学楼的结构设计,探讨了修订后的新规范与旧规范的部分区别...  相似文献   

5.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江苏省宿迁地区地处抗震高烈度地区f抗震烈度为8度).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可靠性.保障各类房屋建筑的抗震防灾能力,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宿迁实际,市建设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技术管理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6月1日起。全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必须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其中.市区新建的住宅、办公、学校、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房屋抗震性能,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设计是关键;要想房屋更结实,提高抗震设防烈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中州建设》2008,(22):80-80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相应调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等,并对其他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本次局部修订共计修订31条。  相似文献   

9.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一些地区的抗震 设防烈度有所提高,抗震设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应对新的抗震形势,制定新的工作思路,本文就抗 震设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对砌体结构和工业厂房、设备及设施的震害调查与分析,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三水准设防和抗震设计基本要求进行探讨,分别对比了在遭遇"小震"、"中震"和"大震"情况下,按一定设防烈度设计的房屋建筑的破坏状态,判别是否达到了设防目标。结果表明,在1990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房屋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严重破坏或倒塌的大多是建造年代较早、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建筑。针对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结构整体性、传力路径、地基基础、抗震缝、疏散通道、设备和设施的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对照实际震害情况,包括过去地震震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对震前经过加固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作了介绍,证明了结构抗震加固的效果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规定的编写背景,及其与其他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的区别。论述了结构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与设防烈度、场地特征周期、结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参数的关系。列举了位于不同地区(沿海和内地)、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由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不同,计算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层间位移及墙、柱等构件轴压比也会不同。结构对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反应不同,设计应区别对待。只要设计合理,大多数结构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对一幢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综合比较,论证了各类参数之间的关系,证明我国规范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在地震区对遭受中震、大震作用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调查与分析,以典型的结构破坏为例,针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震害分析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施工质量,房屋建筑就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角度出发,比较了中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与美国国际房屋设计规范(IBC2006)中的抗震条文。结合美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基于1933年发生在加州洛杉矶的长滩地震和其后产生的费尔德法案,讨论了美国抗震设计规范实际上是建立在多次地震损失的教训上的。并且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地震损失,美国规范对于学校和医院的建筑给予特别的重视。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摧毁了许多学校和医院的建筑,造成重大伤亡。这次地震也提醒了我们,中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都有可待提高的地方。为了让学校的建筑能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医院的建筑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提供给人们持续的紧急救援,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以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铰接柱脚变截面门式刚架的滞回加载试验,刚架构件腹板的最大高厚比为94.05,超过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限值。试验中刚架变形集中于梁柱连接节点和梁梁连接节点附近的梁段,刚架最终破坏模式也为此处的屈曲破坏。试验得到了完整的荷载位移曲线,并通过其骨架曲线得到了刚架的延性系数,均值为3.09,表明刚架延性较好。进行了单调和滞回加载的有限元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在试验和有限元结果的基础上,对此类刚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刚架因形成多个屈曲段而成为“机构”,形成机构前有一定耗能能力,地震作用下承受较小重力荷载的刚架水平位移限值可适当放宽。提出了单位能效比的概念,定义为刚架耗能与刚架构件总用钢量的比值,用于综合评价门式刚架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在不同性能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延性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对120片以受弯破坏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在不同性能状态下的延性性能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分别推导和拟合出剪力墙试件在各性能目标下截面曲率和塑性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同时根据地震超越概率分布特点得出适合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的、轴压比为0≤n≤0.4的剪力墙在各性能目标下塑性位移角限值,并与美国相关规范中对应的目标位移限值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我国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和历次修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TJ 7-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我国地基基础设计的第一本规范,打破了一直沿用前苏联HNTY 127-55规范的历史。GBJ 7-89规范在TJ 7-74规范遗留问题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修改工作,内容上更加完整,与我国其它规范同步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术语和设计表达。GB 50007-2002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两种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地基基础设计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同时学习和研究了国际上先进标准规范的内容,对规范整体内容进行了调整,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规范的接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正在进行新的修订工作,针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对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抗浮设计、复合地基设计等内容充实、补充和完善。每一次的修订工作都对规范进行增补内容,有助于提高我国地基基础设计水平,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参3  相似文献   

17.
准确计算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是节点核心区抗剪设计的关键。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称《混凝土规范》)和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抗震规范》)中给出了不同的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计算公式。基于受力平衡条件,对这两部规范中的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计算公式进行讨论,并给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混凝土规范》中对不同位置节点受剪计算应采取不同的计算公式,但顶层节点公式未考虑单侧柱端剪力对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的贡献,而《抗震规范》中的建议公式可考虑这一贡献。《混凝土规范》和《抗震规范》中的公式均采用梁端弯矩之和等于柱端弯矩之和的假定,主要适用于节点核心区几何尺寸远小于梁跨或柱高的情况。建议公式中考虑了单侧柱端剪力对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的贡献,其适用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倒”。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相似文献   

19.
某工业学校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江油工业学校建筑物破坏严重,该校建筑按7度抗震设防,遭受8度地震,震害结果表明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能达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通过对该校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了解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的震害结果和抗震性能,对今后抗震设计工作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