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玉米废醪板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回用于全淀粉料的粉浆制备,并参与全淀粉液化、糖化、发酵过程。玉米清液可为酵母成长提供可靠的营养元素、营养盐等,不仅减少废水蒸发浓缩的负荷,还减少全淀粉粉浆拌料过程部分升温所需的一次水和蒸汽量。试验发现:用玉米清液配20%wt.全淀粉粉浆、温度87℃、淀粉酶25u/g淀粉、液化2h,此条件下得到液化醪的还原糖、粘度和DE值均相对较理想。采用同步糖化发酵,糖化酶添加量为160u/g淀粉;酵母生长良好,成熟醪蒸馏酒分13.7%v/v,液相(HPLC)酒份14.17%v/v,但是酸度和挥发酸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芭蕉芋粉为原料,考察了芭蕉芋原料清液酒精生产工艺,对料水比、液化、糖化、温度、接种量等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酒精清液生产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0,拌料水温是60℃,拌料时间为30 min,液化酶用量为6 U/g,液化时间为5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30 min,发酵pH 4.2,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7%(v/v),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芭蕉芋发酵醪液的酒精含量达8.8%vol,淀粉利用率为72.14%,原料出酒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3.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0.45g/L,KH2PO41.50g/L,CaCl2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4.
葛根酒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作为酿酒原料,对葛根酒研制中的酶解液化、糖化、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解液化时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u/g,酶解1.5h,α-淀粉酶添加量为0.7%,液化4 h;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糖化3 h,得到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糖化醪;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案:糖化醪初始糖度为18%,2∶1的混合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8 h。该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酿制出具有葛根风味的低度发酵酒,该酒葛根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5.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 0.45g/L,KH2PO4 1.50g/L,CaCl2 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0,6(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6.
利用真菌淀粉酶制备啤酒用麦芽糖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耐高温α-淀粉酶、真菌淀粉酶进行液化、糖化。控制淀粉乳浓度30%,液化DE值20,糖化pH5.5,糖化温度60℃,真菌淀粉酶用量0.4FAU/g淀粉,糖化40h得到的糖浆中葡萄糖含量<10%、麦芽糖含量在60%左右,符合啤酒用糖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将玉米原料酒精生产的糟液固液分离,滤渣干燥后作饲料,糟液经沉淀中和后全部返回生产中替代清水使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每吨酒精成本下降45.54元,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工艺:玉米粉碎(粒度在1.8mm以下)入粉浆罐,用糟液拌料,拌料温度65℃左右,同时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然后泵入糊化加热器,要求后熟温度在105~110℃之间,停留时间90min以上,糊化醪经汽液分离后进入糖化罐内,在60±2℃加入糖化酶糖化30min左右,将成熟糖化醪打入发酵罐,控制温度29~30℃,接种,发酵55~60h,成熟…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技术生产酒精。考察料液比、α-淀粉酶用量、糖化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酵母添加量、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确定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5U/g,糖化酶用量200U/g,纤维素酶用量12U/g,酵母用量0.8%,pH值为4,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白首乌、糯米为原料,经糖化、发酵生产出具有保健功能的首乌黄酒。对首乌醪液液化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液化条件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20 U/g,液化时间为25 min,液化温度为95℃。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5 d,首乌汁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酒精行业形势及生产工艺,对采用赛诺耐高温α-淀粉酶(酒精发酵专用型),分别运用95℃低温蒸煮液化、105℃中温蒸煮液化的酒精甲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液化、发酵及产品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赛诺耐高温α-淀粉酶(酒精发酵专用型)是一种良好的酒精液化用酶,应用于低温蒸煮可以显著提高酒精质量以及出品率。  相似文献   

11.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 ℃,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0.2%,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为60 min;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12 d。在此最佳条件下,最终发酵前醪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19.8 g/100 mL和75.8%,发酵后酒精度达到12.0%vol,出酒率为37.67%。  相似文献   

12.
酒精高浓发酵过程中果胶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利用果胶酶降低甘薯原料酒精高浓发酵时发酵醪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料水比 ,降低醪液粘度所需果胶酶的用量不同。料水比为 1∶2 5时 ,果胶酶 (用量为 8u/g(原料 ) )在 4 5℃下酶解料液 1h ,液化后醪液的粘度可以降低 55 2 6 % ;α 淀粉酶的用量对液化后醪液粘度基本无影响。添加果胶酶降解果胶应在液化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13.
龙眼核发酵酒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眼核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对液化、糖化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核经粉碎过40目筛,按1:4进行调浆,加400 u/g(龙眼核)耐高温的α-淀粉酶,在92℃下液化45 min,然后冷却至60℃,调节pH值为4.4,加100 u/g(龙眼核)糖化酶在60℃糖化90 min,冷却至30℃,加相对龙眼核2.0%的酵母,于30℃,发酵68 h,可使酒精度达到7.31%vol,原料出酒率为29.05%.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液化前加相对龙眼核8.0%的脱脂米糠有利于酒精的生成,可使酒精度达到8.22%vol,原料出酒率达32.6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木薯为主要原料,添加α-淀粉酶、糖化酶和果胶酶进行液化、糖化,加酵母进行发酵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工艺,结果显示:在料液比1∶2.5,液化温度105℃,液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发酵酒精浓度为12.58%vol。残还原糖3.3 g/L;进一步研究添加不同用量果胶酶对糖化和发酵酒精的影响,添加75 U/g果胶酶,得到酒精浓度为14.40%vol,可以有效的提高发酵酒精得率。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主要研究了酶法甜荞黄酒生产工艺。液化和糖化时间为150 min和32 h,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添加量为20 U/g和150 U/g。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甜荞黄酒发酵工艺,即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h,酵母添加量0.05%,蒸煮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超期储存小麦和水稻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辅料,以发利耐高温酒用干酵母为发酵菌株,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研究了小麦添加比例、淀粉酶种类、降黏酶种类及添加方式对于混合发酵的影响。通过测定液化和发酵醪液的相关指标,优化出适合小麦混合发酵的辅料。结果显示,当干物质含量为30%,超期储存小麦添加比例30%,液化阶段使用超强复配淀粉酶(0.26 kg/t粮),同步糖化发酵阶段使用糖化酶(0.68 kg/t粮)、酸性蛋白酶(0.035 kg/t粮),在32 ℃下发酵72 h酒精度可达12.37%vol;在拌料阶段添加蔚蓝木聚糖酶(0.3 kg/t粮),可使蒸馏残液滤速由4.8 mL/min提高至7.8 mL/min,清液干物由8.2%降低至5.7%,可有效减轻后期污水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木薯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主要利用α-淀粉酶对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重点考察液化时固液比、保温时间、pH值、酶用量等因素对木薯粉液化得率的影响。再用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考察发酵醪液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物料流动性能及发酵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浆液化的固液比为1∶11,pH值为6.2,在90℃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15U/g。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薯粉液化固形物得率为85.10%。使用不同比例液化液对木薯粉调浆至初始总糖为25.5%(w/v)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酒精度均达15.0%vol以上。结论:利用木薯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在发酵过程的流动性增加50%,能够顺利进行浓醪酒精发酵。  相似文献   

18.
利用响应面对双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液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优化,对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浓度和螺杆转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2 U/g、挤出温度142℃、玉米淀粉浓度71%、螺杆转速32 Hz时,玉米淀粉液化挤出物DE值为16.76%,可满足淀粉糖化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脱胚玉米米查为原料,摸索采用湿法加酶磨浆、多酶协同糖化发酵等技术手段,优化玉米浓醪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加酶粉碎液化与干法粉碎加酶液化相比,醪液黏度降低了12.6%,液化时间明显缩短。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多酶协同糖化过程中添加的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添加量和酵母接种量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浓醪发酵酒精浓度达到14.2%vol。本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继续优化及中试放大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探讨了酶解糖化发酵乙醇和生物糖化发酵乙醇的效果。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糖化玉米秸秆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量1 400 U/g DS,时间60 h,酵母接种量13%,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为0.144 g/g。黑曲霉糖化玉米秸秆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黑曲霉接种量13%,时间60 h,酵母接种量13%,温度35℃。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为0.149 g/g。并对两种糖化发酵乙醇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