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糊化度是衡量谷物食品熟化程度的指标,糊化度的把控对于食品行业意义深远。本文对不同谷物的特性、糊化及现阶段食品加工业常用的糊化方式和糊化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探讨相关技术方法和思路在高粱品控和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蒸煮后高粱的感官评分、糊化焓值及总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高粱振荡蒸煮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振荡蒸煮工艺为蒸煮温度90 ℃,蒸煮时间60 min,振荡频率100 r/min。采用最优振荡蒸煮工艺对高粱处理后,感官评分为16.21分,糊化焓值为13.47 J/g,总酚含量为0.44 mg/g,与传统工艺的感官评分(16.37分)、糊化焓值(13.92 J/g)、总酚含量(0.41 mg/g)无显著差异(P>0.05)。振荡蒸煮工艺保留总黄酮类(0.22 mg/g)效果显著高于传统蒸煮工艺(0.13 mg/g)(P<0.05),保留原花色素(0.12 mg/g)能力显著低于传统工艺(0.19 mg/g)(P<0.05),与传统蒸煮工艺处理后的酚类组成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粳糯高粱的酿酒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粳高粱和糯高粱的酿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糯高粱具有吸水量小、吸水速率快、吸水膨胀率小、糊化温度高等特点;而粳高粱则与此相反。因此,在酿酒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类型高粱的酿酒品质特性,适当调整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评价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高粱蒸煮程度的技术,将传统的依靠经验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依靠数据的方式。该文基于酶解法的原理建立了一种评价高粱蒸煮程度的糊化度模型。探明了不同生产参数对高粱蒸煮糊化度指标的影响,发现粉碎度、润粮温度、粮醅酸度、蒸煮压力和高粱硬度与糊化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粮醅返生时间与糊化度指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建立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粱蒸煮程度评价标准,即“七分熟”对应的糊化度指标数据为10%~16%、“八分熟”对应的糊化度指标数据为25%~32%,有助于科学的评价酱香型白酒下沙、糙沙生产过程粮食蒸煮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整粒高粱蒸煮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高粱的带压蒸煮工艺参数:泡粮,90℃以上热水淹过粮面20~30 cm,0.05~0.10 MPa带压浸泡1~5 min,关闭蒸汽继续浸泡5~10 min;初蒸,0.14 MPa条件下初蒸5~10 min;焖粮,70℃热水淹过粮面20~30 cm,焖粮时间15~20 min;复蒸,复蒸压力0.03~0.08 MPa条件下,复蒸15~20 min。  相似文献   

6.
经研究试验,采用间隔性加水法将传统的常压蒸煮高粱改为高压旋转蒸煮,达到节约时间,减少能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将传统的蒸粮与馏酒合一改为分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出酒率提高1%~2%。(陆月霜)  相似文献   

7.
对3种南方糯高粱泸糯八号、青壳洋和国窖红一号,以及3种北方粳高粱黑龙江高粱、内蒙高粱和辽宁高粱的蒸煮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南方糯高粱中的国窖红一号、青壳洋在吸水率、胶稠度和糊化率等指标方面均高于3种北方粳高粱,而碘蓝值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远低于北方高粱,呈现出易糊化、抗老化的酿造特性。  相似文献   

8.
蒸煮工艺参数对绿豆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泡和蒸煮是豆类食品加工的必须程序,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通过对不同浸泡时间下绿豆胀豆率以及不同蒸煮时间对绿豆硬度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确定了绿豆的最佳泡豆温度为35℃、时间为5h、最佳蒸煮时间为15min;并建立了绿豆硬度和糊化度、糊化度与RVA糊化特性各特征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证明糊化度和硬度、糊化度和RVA特征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高粱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粱糊化特性,以不同品种高粱为原料,采用Brabender型粘度仪描绘出粘度曲线,测评不同品种高粱糊化特性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高粱由于其淀粉组成、结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的优化工艺为泡粮时间10h,泡粮温度85℃,糖化酶量O.035(g/100g),糖化时间12h,在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高而稳定。因此该工艺优化条件可作为实际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生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传统正交试验方法相结合的试验数据分析、处理和优化的新方法,能充分利用试验数据,仿真获得最优组合,并将该方法应用到蒸煮工艺条件优化中,获得了最佳的蒸煮工艺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钟敏  张健 《中国酿造》2022,41(1):32-36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茅台酒酿造专用高粱红缨子淀粉的颗粒结构,采用离子色谱分析其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仪及流变仪分析其淀粉糊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缨子高粱淀粉颗粒大小介于5~20 μm,部分颗粒表面有凹陷或呈蜂窝状;淀粉颗粒晶体结构为A型,结晶度为31.0%,淀粉颗粒表面结构的有序性比水稻、马铃薯等其他淀粉高;支链淀粉含有较高的fb3长链组分;在低温及高频率条件下,其动态模量相对较高;另外,红缨子高粱淀粉拥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和糊化吸收热焓值,具备高崩解值和低回生值等适宜酿酒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01-108
利用整粒高粱为原料开发了一套以剥离产酒与生香发酵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的方法确定了产酒生香工艺高粱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甑体容积4.3 m3,每甑投粮量1 300 kg;泡粮水温70℃,泡粮时间11.3 h,泡粮水位高度17.8 cm;煮粮时间114 min,复蒸时间10 min。最佳产酒发酵工艺参数:糖化箱收箱厚度20 cm,收箱糖化时间20 h;配糟比1∶1;发酵周期12 d,酒醅酒精含量可达(11.40±0.30)m L/100g。以整粒高粱为原料可有效改善粉碎高粱、清蒸糠壳等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问题,经生产核算能最大限度降低糠壳使用量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析粳高粱和糯高粱酿造的川法小曲白酒风味物质差异。方法 对发酵过程酒醅理化指标和出酒率进行了检测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氢火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糯高粱原料出酒率极显著高于粳高粱(P<0.01);HS-SPME-GC-MS共检测出39种物质,主要为酯类和醇类物质;粳高粱发酵基酒中异丁醇、异戊醇和乙醛含量显著高于糯高粱发酵基酒(P<0.05,P<0.01),糯高粱发酵基酒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粳高粱发酵基酒(P<0.05, P<0.01)。结论 出酒率和主要风味物质的...  相似文献   

17.
以糯高粱和酿酒大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糯高粱酿制黄酒中的关键糖化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因素对糖化工艺的影响次序依次为:糖化温度>糖化时间>加曲量;求得的最佳糖化工艺参数为:糖化温度55.3 ℃,糖化时间25.5 h,加曲量为糯高粱干质量的16.2%。经验证试验得出糖化后醪液总糖含量为17.29 g/100 mL,与理论值17.32 g/100 mL相近,说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糖化回归方程和工艺参数可靠,具有参考价值。用藜麦和黍米为原料,使用相同工艺制作的黄酒进行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虽然糯高粱黄酒的总黄酮含量不及藜麦黄酒,总多酚含量稍高于藜麦黄酒,但是糯高粱黄酒具有最强的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间歇式多次投粮工艺,即下沙、1次酒、5次酒生产按5∶3∶2比例投入新粮生产酱香型白酒,对糟醅酸度、淀粉、还原糖、水分、堆积和窖内发酵温度变化规律、轮次出酒率和酒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粮投入可增加糟醅淀粉含量,适当降低糟醅酸度;相同环境条件下,堆积升温先于对照,快于对照,提前24 h达到入池温度;1~5次酒总出酒率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实验窖池6次酒出酒率比对比窖池高出0.5%;整个轮次酒质差异主要集中在3次酒和6次酒,其他轮次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酱香型郎酒酿造高粱的适用性,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酿酒的品质差异,以4种不同的高粱品种(郎酒专用糯高粱LJ1、泸州本地糯高粱LJ2、东北糯高粱NLJ1、东北粳高粱NLJ2)为研究对象,在大生产条件下进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主要营养组分差异以及产酒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富含高比例支链淀粉的糯高梁品种(LJ1、LJ2、NLJ1)更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的发酵;粳高粱不利于酱香型白酒多轮次蒸煮发酵;郎酒专用糯高粱LJ1由于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且全部为支链淀粉,全年总出酒率最高,且在第三、第四、第五轮次的出酒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LJ1的酿造酒质略优于LJ2,优于NLJ1,东北粳高粱产酒风格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酱香型酒厂更适于选用当地的糯高粱品种进行生产酿造。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2种糯高粱和2种粳高粱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籽粒外观颜色、果皮厚度、淀粉结构和小分子代谢物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糯高粱籽粒呈红色,2种粳高粱籽粒呈白色。糯高粱的果皮(果皮层和种皮层)厚度(49.35~78.16μm)显著高于粳高粱(33.39~49.03μm)(P<0.05)。糯高粱的淀粉颗粒主要呈卵圆形且排列疏松,而粳高粱的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且排列紧密。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小分子代谢物组分存在显著差异,鉴定出糯高粱的标志性代谢为物儿茶素,粳高粱的标志性代谢物为5-羟基吲哚-3-乙酸。该研究揭示了糯高粱和粳高粱在果皮厚度、淀粉形态和小分子代谢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区分不同高粱品种,为解析酒粮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