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树枝中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蒸气蒸馏法从茶树嫩枝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孜术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从茶树嫩枝挥发油中总共分离出38个组分,鉴定出37个组分,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挥发油主要组分是石竹烯(15.65%),3-己烯-1-醇(10.69%),α-里哪醇(8.53%),5,6-环氧-α-紫罗兰酮(7.23%),β-环柠檬醛(6.17%)等。对茶树嫩枝挥发油做了抗茵试验,其挥发油对试验菌株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48%)、1-辛烯-3-醇(9.37%)、表蓝桉醇(7.63%)、苯乙酮(7.51%)、马鞭草烯酮(7.32%)等。对糙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叶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肠炎沙门菌50040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田光辉 《食品科技》2011,(1):188-191
目的:提取野生大叶三七柄梗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叶三七柄梗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确定,对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进行抗氧化和抗菌实验研究。结果:从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组分,占全油的96.12%,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有明显地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结论: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2,6-二特丁基苯酚(20.99%),新植二烯(15.06%),降姥鲛-2-酮(6.60%),斯巴醇(4.26%),α-紫罗兰酮(4.02%)等。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CMCC44113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玫瑰红景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玫瑰红景天根茎中的挥发性物质,测试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为玫瑰红景天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红景天根茎中的挥发性物质,经GC-MS分离和鉴定,借助GC用系列正构烷烃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H2O2/Fe2+体系考察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确定抗菌活性。结果:从玫瑰红景天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53种化合物,主要组分有1-辛醇(42.72%)、香叶醇(29.85%)、苯乙醇(9.67%)、桃金娘烯醇(2.69%)、芳樟醇(1.89%)等,玫瑰红景天挥发性物质对羟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73 mg/m L,对抗菌试验所选的7个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TCC25925的MIC值是0.12 mg/m L、MBC值是0.36 mg/m L,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MIC值是0.58 mg/mL、MBC值是1.90mg/mL。...  相似文献   

5.
对秦巴山区五月份柿叶用石油醚提取、水蒸气蒸馏提取其中脂溶性挥发性物质,并用GC/MS/DS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26种组分,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中有21种含氧化合物,其在挥发性成分中的质量分数为84.237%。以4-甲基-2.6-二特丁基苯酚(39.967%)、植烯醇(6.831%)、2-甲氧基-3-丙烯基-苯酚(4.578%)为主。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柿叶中的挥发油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旨在为柿叶中挥发油的研究及利用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星彩 《食品科技》2013,(1):271-275
目的:厚朴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组分,并对其进行抗菌实验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厚朴叶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厚朴叶挥发油选取4个细菌和1个酵母菌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厚朴叶挥发油中检出50种组分,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96.20%,厚朴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厚朴叶挥发油中倍半萜类物质居多,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氧化石竹烯(32.03%),4-丙烯基苯酚(23.12%),棕榈酸(7.07%),α-亚麻酸(5.08%),桉叶油醇(4.53%)等,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灭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利用厚朴树叶中所含的天然香料及药用成分,厚朴树叶经过加工可将其用做方便卫生的食品包装材料。对秦巴山区春秋两季的厚朴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41种组分,鉴定出40种化合物。秦巴山区春秋两季厚朴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其主要组分含量秋季较春季也有较大变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春秋两季厚朴树叶挥发性物质对·OH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秋季厚朴树叶挥发性物质对·OH的清除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野生糙苏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生糙苏籽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糙苏籽的挥发油中鉴出56 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 里哪醇(13.38%)、石竹烯氧化物(11.21%)、1- 辛烯-3- 醇(8.3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22%)、亚麻酸乙酯(6.21%)等。对糙苏籽的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籽挥发油对·OH 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籽的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大肠杆菌ATCC25922 株和肺炎球菌32201 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糙苏叶子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48%)、1-辛烯-3-醇(9.37%)、表蓝桉醇(7.63%)、苯乙酮(7.51%)、马鞭草烯酮(7.32%)等.对糙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叶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时肠炎沙门菌50040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亚洲薄荷、留兰香、唇萼薄荷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双柱分析定性,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定量.同时,测定4种薄荷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估4种薄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7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甜橙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实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采用3种方法(DPPH、ABTS和FRAP)对甜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表明:甜橙精油含有101种组分,鉴定出50种成分,主要为脂肪族(5.96%)和萜类化合物(78.39%);甜橙精油对6种供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值7.5μL/m L),绿色木霉最弱(MIC值15μL/m L);甜橙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竹叶精油的化学组分构成,并考察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以食品常见腐败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作为供试菌,采用平板打孔法对竹叶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竹叶精油的组分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竹叶精油共鉴定出41个化合物,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36%,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9.35%)、植物醇(10.54%)和二十五烷(9.89%)等。竹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是最敏感的,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56 mg/mL。结论本研究可为竹叶精油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研究了草果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草果精油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23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香叶醇(29.42%)、橙花叔醇(9.87%)、十八碳烯酸(8.62%)等。草果精油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清除效果,EC50值分别为3.84、3.20mg/mL;不同浓度的草果精油对5种测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mg/mL。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86%~23.04%,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6.53%~58.54%。2种油脂主要三酰甘油均为OOO、SLO、LOO,但相对比例各不相同;甾醇含量分别为1 099~2 298,499~927 mg/kg,主要组分为β-谷甾醇和Δ7-豆甾烯醇,占甾醇总量80%以上。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中生育酚以α型为主,占总生育酚90%以上;前者角鲨烯含量为21~336 mg/kg,后者为108~198 mg/kg。研究可为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丁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丁香乙醇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丁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其主要组分有丁香酚(30.7%)、石竹烯(30.6%)、(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05%)、α-石竹烯(4.62%)。研究了丁香乙醇提取物对一些肉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其提取物对肉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ATCC25922)、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单增李斯特菌(NICPBP54002)、清酒乳杆菌(AS1.80)均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63mg/mL,对另外三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mg/mL。   相似文献   

1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74-76
研究了七叶鬼灯檠根状茎的挥发油及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七叶鬼灯檠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滤纸片法和牛津杯法对七叶鬼灯檠根状茎挥发油及其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外抑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七叶鬼灯檠根状茎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巨大芽孢杆菌和粘红酵母,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11±0.31)、(26.77±0.35)、(26.20±0.62)mm。在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丙酮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解脂假丝酵母对提取物最敏感。七叶鬼灯檠的挥发油及提取物含有天然抑菌活性物质,具有光谱的抑菌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三种桂产桉叶油对常见致腐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桉、窿缘桉、尾叶桉三种桂产桉叶挥发油,并用GC-MS对三种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三种挥发油对食品中常见致腐菌(蜡状芽孢杆菌、姜瘟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烟曲霉、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并以亚硝酸盐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三种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对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性,尤以柠檬桉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有望应用于食品保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