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Planning》2014,(10)
云南新平县某铁矿,铁品位为22.98%,主要含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褐)铁矿,脉石以硅酸盐类矿物为主,矿石中有用矿物结晶粒度较细。根据该矿石性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重选工艺对该矿石进行分选,获得铁精矿品位为56.21%,回收率为70.80%。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型铁矿,采用强磁抛尾工艺,可以获得较好分选指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磨矿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对铁尾矿进行的弱磁场分选试验、强磁场分选试验及重力分选试验的结果分析,确定了磁-重联合流程对铁尾矿进行分选的试验方案,得到了产率为9%以上,铁品位为60%以上,铁回收率约为27%的铁精矿.在铁矿尾矿回收铁的研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焙烧浸出法对中品位硫化铜矿的工艺条件,以及经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品位达89%),再制取饲料级硫酸铜的工艺.通过适当的焙烧温度,可大大降低硫酸耗量,使铜浸出率达98%,铜的总回收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4.
俞工 《砖瓦世界》2002,(9):46-46
云母是一种复杂的含水铝页硅酸岩类矿物,它主要包括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锂云母、铁锂云母等,目前开发利用的是白云母,其次为金云母。白云母亦称钾云母,是主要开发对象,金云母由于资源分布不广,产地少,开发利用有限等原因,大规模工业利用受到限制,至今已发现的金云母矿床仅产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和科拉半岛及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白云母(富铝云母)主要产于酸性火山岩以及花岗岩、伟晶岩和细晶岩中。世界上重要的白云母矿床发现于美国(东南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以及印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等),上述这些矿床基本上与花岗岩、伟晶岩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民久玛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属于喜马拉造山带中东部的喜马拉雅地块,呈不规则状侵位于侏罗系普普嘎组碳酸盐岩中,其主要岩性为(含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23±0.7Ma(MSWD=1.4),时代为中新世。属于新喜马拉雅阶段(Neo-Himalayan:26~13Ma),与藏南拆离系(STDS)活动时代相吻合。反映了STDS的活动促使了高喜马拉雅地区的快速隆起,产生淡色花岗岩,使喜马拉雅地区从挤压背景过渡到了伸展垮塌背景这一造山过程。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年代证据。  相似文献   

6.
双层溜棉板     
我矿原来用单层溜棉板在矿山回收短棉,提高原棉品位,但效率不高,不能适应矿山生产的需要.以后我们将单层溜棉板规格加大到长3.5米、宽2米,将两个溜棉板重迭起来使用,并制成了离心分离器和圆筒筛,以分选四级和五级纤维,这样经过多次改进而成双层溜棉板.实践证明,使用双层溜棉板,不但大大提高了回收率和矿石品位,而且缩短了工作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双层溜棉板的分选原理系利用蛇纹石块和石棉纤维的比重不同,以及蛇纹石块在斜面上的滚动摩擦系数比石棉纤维的滑动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333-336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根据它们各自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分别为地幔橄榄岩区混熔了一部分楔形地幔上面的地壳;地壳安山质源岩混有部分幔源;硬砂质岩石以及泥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花岗岩类岩石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处置库候选围岩为花岗岩。新场地段是北山预选区中的一个有利地段,其围岩为花岗岩类岩石,主要包括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为石英闪长岩等。岩石中广泛产出角闪石、磁铁矿、榍石等多见于同熔型、I–型花岗岩类中的特征矿物;少部分花岗闪长岩中出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上地壳特征矿物。花岗岩类的常量化学成分,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具同熔型或I–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据预测,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将增加4000万t,需要相应增加铁矿石供应量6800万t,实际上国际市场的铁矿石增量为4200万t左右,余量不得不依靠增加国内低品位铁矿石的生产来满足.通过对山东某地铁品位9.71%的低品位铁矿石开展的可选性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一粗一扫磁选流程,即可获得铁品位62%以上、铁回收率40%以上的铁精矿.这使得尚未完全开发的低品位铁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黄军  钱征江 《江西建材》2013,(2):216-218
以江西某铜钨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再分离、铜硫尾矿再浮选回收钨的闭路试验,从含Cu 0.74%,WO30.078%的原矿中获得产率2.16%,铜品位30.35%、铜回收率92.94%的铜精矿;产率0.17%、钨品位33.10%、钨回收率73.59%的钨精矿,铜、钨得到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鸡西地区的典型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富含晶质大鳞片石墨.结合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采用一段钢球粗磨粗选,粗精矿空白精选后再经二段再磨四次精选,通过筛分获得+0.147mm的大鳞片产品,继续两段再磨五次精选得到高品位产品.最终得到大鳞片产品品位95.16%、回收率17.17%,细鳞片产品品位96.29%、回收率73.50%,合计精矿回收率为90.6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干燥和饱水花岗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饱水对花岗岩破坏前声发射平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花岗岩破裂前声发射事件率均出现平静期,干燥花岗岩在峰值载荷的54.89%时进入声发射平静期,饱水花岗岩约为峰值载荷的89.87%;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AE事件率小且恒定,AE能率较高,饱水后平静期内AE事件率增大,AE能率减小;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声发射波形信号的熵值为1.5~2.5,饱水花岗岩为0.5~1.5;饱水改变了花岗岩的微观破裂模式,这为水是如何影响岩石的声发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丰富了对岩石声发射平静期的认识,这对岩石破裂声发射监测中前兆现象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样品滑石矿手选尾矿主要成分为滑石和菱镁矿,另有少量石英等。试验采用粗磨粗选、二次精选、中矿再磨返粗选的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滑石含量为95.67%(SiO2含量为61.68%)的高品位精矿粉,滑石回收率为89.43%。对该手选尾矿的回收利用,不仅提高了优质滑石产品的产量,同时使滑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石瑶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境内,是近年来探明的大型钼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与东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通过对比石瑶沟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及花岗斑岩矿化蚀变特征研究,认为该区钼矿化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花岗斑岩具有富硅、铝,富碱,低钙、镁的特点;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δEu具轻度亏损;微量元素中强烈富集Rb、Th、U,轻度亏损Sr。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显示该岩体属于钾玄岩系列、过(准)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是在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垮塌、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上地壳变质砂屑岩受地幔岩浆底侵加热、同化混染及源区白云母的脱水作用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孙雅琳  许虹  祝新友  刘新  蒋斌斌 《矿产勘查》2017,8(6):1044-1053
维拉斯托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有色金属成矿带,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锡钨矿、脉状铜锌矿,其形成与深部碱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等手段对维拉斯托碱长花岗岩、云英岩、锡石闪锌矿石英脉3种地质体中熔融、熔流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以上3种地质体中包裹体类型由以熔融包裹体为主—以熔流包裹体为主—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渐变;熔融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以钠长石为主,少量白云母和萤石,熔流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为黄玉;由云英岩到锡石闪锌矿石英脉,均一温度降低,盐度略有降低,变化具有继承性。维拉斯托成矿流体经历了岩浆到热液的连续演化过程,晚期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成矿作用始于岩浆晚期,浆液过渡态流体与锡成矿作用具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围压升降过程中岩体渗透率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通过试验研究了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岩样渗透率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负指数规律减小,但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对有效应力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砂岩,而砂岩渗透率的恢复程度则远大于单裂隙花岗岩。在围压下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渗透率的恢复均存在明显的应力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7.
Influence of rock brittleness on TBM penetration rate in Singapore granit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rittlene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ck properties, which affects the rock fragmentation process induced by TBM cutters, and then the TBM penetration rat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ifferent measurements of rock brittleness. The ratio of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o Brazilian tensile strength was adopted to quantify the rock brittleness. By the laboratory tests, the brittleness indices of more than 100 samples cored in Bukit Timah granite along the tunnel alignments of T05 and T06 tunnels of DTSS in Singapore were obtained. The brittleness index varies in a large range from less than 10 to more than 25. The tendency shows that the brittleness index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eathering grade of granite. A series of models were then set up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rock brittleness on rock fragmentation process using UDEC.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brittleness index, the crushed zone decreases and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the main cracks outside the crushed zone also decrease. It is obviou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ck brittleness index the cutter indentation process gets easier.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rock mass proper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BM performance in tunnel projects, it was noted that TBM penetr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ock brittleness, which is consistency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采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及声发射(AE)三维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开展北山深部花岗岩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特征研究。试验得到北山花岗岩的直接拉伸强度为9.53 MPa,仅为其单轴平均抗压强度的1/17。试验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力条件下,由于无原生微裂隙闭合过程,声发射事件出现时间较晚并集中出现于破坏阶段;峰值应力后,声发射信号的继续增加说明花岗岩并未立刻破断,而仍具有一定拉伸承载能力。在压缩应力条件下,初期加载阶段即有声发射信号出现并随加载应力增加而持续增长,反映原生裂纹闭合及新生裂纹扩展演化的过程;随着围压增加,花岗岩在峰值应力阶段延性变形特征显著增强,其内部裂隙(损伤)在该阶段渐进式发展,导致声发射事件的集聚量远高于其他阶段;同时,围压增加使北山花岗岩的非线性特征增强,特别是破坏前的显著延性变形特征与其他工程常见花岗岩特性具有明显不同。研究得到北山花岗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征和声发射特征,为北山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损伤演化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B780CF钢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其概率疲劳规律。采用七点递增多项式拟合方法,计算了一系列不同焊接工艺下相同裂纹长度存活率分别为50%、90%、95%、99%、99.9%的裂纹扩展速率,得到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及表达式。定量分析了在不同可靠度下焊接工艺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Paris公式中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