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揭示我国不同生态区烤烟外观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了西南烟草种植区、东南烟草种植区和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构成特点及其与颜色、成熟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分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和黄淮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的叶黄素比例极显著高于西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总量低、叶黄素比例高的特点可能与其独特的颜色特征(桔黄偏深色域)有关。西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外观指标分值呈明显正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的指标包括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等;黄淮烟区与西南烟区类似,但仅颜色分值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颜色和成熟度分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外观指标分值的关系与西南和黄淮烟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我国不同生态区烤烟外观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了西南烟草种植区、东南烟草种植区和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构成特点及其与颜色、成熟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分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和黄淮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的叶黄索比例极显著高于西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总量低、叶黄素比例高的特点可能与其独特的颜色特征(桔黄偏深色域)有关.西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外观指标分值呈明显正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的指标包括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等;黄淮烟区与西南烟区类似,但仅颜色分值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b索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颜色和成熟度分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外观指标分值的关系与西南和黄淮烟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基于K-means 聚类分析的不同种植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全国烤烟主产区生态特点,采集了全国112 个典型生态点初烤C3F 烟叶样品,运用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分析了各烟草种植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5 大烟草种植区中部烤烟外观质量均可分为3 类;“油分”和“色度”指标在北方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叶片结构”指标在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身份”和“色度”指标在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身份”和“油分”指标在东南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烤烟外观各项指标在西南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3—2008年全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用Surfer 8.0软件绘制烟叶厚度等值线图,研究县级区域尺度下烟叶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北部、东北部及黄淮地区为烤烟相对较厚的区域,西南地区次之,长江流域、皖南及东南地区为烤烟相对较薄的区域。烤烟烟叶厚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特性。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等值线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国烤烟烟叶厚度的空间分布,可直观展现全国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宜宾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丰缺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宜宾地区主要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基于野外采集的676份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8种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宜宾地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缓效钾含量适宜,碱解氮含量丰富,而速效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缺乏。各养分指标块金效应在44.02%~81.93%;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空间分布上,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东南高、中部和北部低;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由西北、东南向中部区域下降;全磷呈南高北低趋势,有效磷呈斑块状分布;缓效钾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逐渐下降;速效钾表现为西高东低,全钾与之相反。本研究结果为宜宾地区烤烟平衡施肥及种植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的烤烟外观质量特征区域归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2003~2008年全回烤烟中部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数据,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烤烟外观质量特征区域的归类.结果表明:①烤烟外观质量特征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色度、油分和身份的差异;②依据烤烟外观质量特征的相似性、地理位置的相连性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相近性原则将我国烤烟外观质量特征归类区域分为5个区20类.将第1~4类归为I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甘肃;第5~8类归为Ⅱ区,包括山东、河南、陕西北部、安徽北部;第9~10类归为Ⅲ区,包括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西部、重庆、贵州西北部;第11~16类归为Ⅳ区,包括安徽南部、湖南东南部、广东、江西、广西东北部、福建;第17~20类归为V区,包括贵州中部和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广西西南部.  相似文献   

7.
湖南烤烟焦油量在生态区域和叶片部位间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湖南烟区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样本180份,分析了烤烟焦油量的生态地域差异和部位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烟区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焦油量均值分别为19.9、16.9和12.71 mg/支,主要分布区间分别为17.8~20.8、13.4~16.0和10.2~14.0 mg/支,烤烟下部叶焦油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生态区域间烤烟焦油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湘西北烟区较高;地区间烤烟焦油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现为湘西州烤烟焦油量相对较高,永州市、长沙市烤烟焦油量相对较低;在生态区域分布上,烤烟上部叶焦油量存在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逐渐降低、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烤烟中部叶焦油量存在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先降低后升高、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烤烟下部叶焦油量存在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先降低后升高、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烟区烤烟焦油释放量的区域特征及其感官质量特征,选取河南烟区初烤烟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烟叶样品的焦油量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采用常规统计、地统计学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烤烟烟叶焦油量的主要分布区间为16.0~22.0 mg/支,分布频率累计值为89.19%;豫西地区焦油量最低,豫南烟区最高,其他地区焦油量居中;不同地区间焦油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空间变化趋势由河南西部向中南部逐渐升高。(2)焦油量较高的烤烟烟叶,其感官指标中的香气质、香气量的得分均较高;焦油量较低的烟叶,其感官指标中的余味分值相对较高。河南烟区可分为豫中南高焦油区和豫西低焦油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蔬菜中农药残留空间格局分布变化及规律,找到聚集热点区域,为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某省2014—2016年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信息结合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格局分布及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区域内监测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两者分布格局较一致,但三年对比变化较大,检出较高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超标率涉及区县较少,散在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2014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检出率全局存在正相关性(P0.05,Moran's I=0.410),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北部和南部地区;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超标率全局存在正相关性(P0.05,Moran's I=0.111),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检出率全局存在负相关性(P0.05,Moran's I=-0.087),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监测区域内超标率和检出率均有聚集性,超标率有一个聚类区域(LLR=27.11,P0.05,RR=20.04),分布在东北部区县;检出率有两个聚类区域,一类聚类区域(LLR=43.24,P0.05,RR=6.9)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区县,二类聚类区域(LLR=19.13,P0.05,RR=4.13)分布在西南部区县。结论 2014—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结果显示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为东北部和西南部邻近区县,且聚集区域的相对风险度RR值均4,提示这些聚集区县较其他区县农药残留风险高,是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初烤烟叶柔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关系,对全国50个主产烟区300份烤烟样品的柔软度、物理指标、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烤烟柔软度分布范围为8.47~434.61 mN,不同部位柔软度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2)不同种植区域(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黄淮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北方烟区)烤烟柔软度差异显著;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黄淮烟区的柔软度最高,说明其柔软性较差。上部烟叶其他4个烟区差异不显著,中下部烟叶东南烟区和长江中上游烟区柔软度极显著低于其他烟区,说明其柔软性较好。(3)烤烟柔软度与主要理化指标密切相关,尤其是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对烟叶柔软度有直接作用,且相关系数也最高,分别为0.704、0.695和0.559,因此总糖、还原糖和钾是影响烤烟烟叶柔软度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