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摩阻材料中基体树脂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树脂与橡胶共混改性是摩阻材料生产中的重要工序。通过共混,有利于改善刹车片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并使高温下摩阻性能更稳定。本文研究了共混机理,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低摩擦系数摩阻材料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性酚醛树脂为胶粘剂、碳纤维/金属纤维混杂纤维为补强剂、绢云母粉为填充剂,经合理制备工艺,可制得摩阻性能优良的低摩擦系数摩阻材料。 相似文献
3.
4.
5.
Al对MoSi2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不同载荷条件下Al/MoSi2材料与45钢配对时的干摩擦磨损性能,采用SEM观察了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利用X-ray分析了相组成,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少量Al的添加降低了MoSi2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可用负荷的4项式表示。随负荷增大,Al/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微切削、粘着磨损和凿削式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6.
摩擦材料中改性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三聚氰胺、腰果壳油为改性剂的树脂,性能优越于纯酚醛树脂,且以它作基体压制成的摩擦材料制品、摩擦、耐热和机械性能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以复合摩擦材料中的玻璃纤维为研究对象,硅烷偶联剂KH-550作为改性剂,探究了干法改性玻璃纤维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测试、台架试验、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检测等对玻璃纤维改性效果、摩擦性能、作用机理和耐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法改性工艺能够较好地将硅烷偶联剂KH-550包覆在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玻璃纤维有利于稳定摩擦因数,改善摩擦材料的热衰退和抗磨损性能。当硅烷偶联剂KH-550用量为1%时,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μ1、μmax和μmin均得到提高,磨损量降低8%。KH-550增强了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结合力,能较好地保持纤维在摩擦材料中完整形态,延缓了摩擦材料中树脂的分解,改善了摩擦材料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湿法制备半金属摩擦材料中改性的热固性树脂含量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制备的坡缕石纳米粒子改性的热固性酚醛树脂湿法生产出半金属摩擦材料,研究了该树脂不同含量对摩擦材料摩擦和磨损主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SEM扫描电镜,对比分析了摩擦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在树脂含量为20%附近范围内随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250℃以上的抗高温磨损能力明显提高,平均磨损率下降50%;热衰退温度点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摩擦系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高温下材料摩擦性能的稳定性和提高润滑组元与铜基体的界面结合效果,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C/hBN作为润滑组元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究了C/hBN含量和化学镀铜表面改性对摩擦材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hBN作为润滑组元能提高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热稳定性,当C/hBN质量分数比为6∶3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在350 km/h制动速度下其摩擦系数高达0.472,且磨损量相对较低,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C/hBN表面镀铜后,摩擦材料的致密度提高,硬度略微下降,整体摩擦系数更加稳定,与未镀铜相比其磨损量降低了28%。C/hBN颗粒表面镀铜改善了C/hBN-Cu的界面结合,制动时摩擦表面的剥落坑数量明显减少。石墨和hBN润滑组元的综合运用及表面镀铜处理可有效提高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利于制动闸片轻量化设计,为C/hBN在铜基摩擦材料中的应用提供工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压法制备制动摩擦材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制备制动摩擦材料的温压工艺方法。流变学原理和试验证明 :腰果壳油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具有在 110~ 13 0℃范围内黏度高、流动性小的特点 ,更适用于温压工艺。工艺参数研究表明 :模压温度限定于 110~ 12 0℃、成型压力调整到 2 0~ 80MPa、保压时间维持在 1~ 3min ,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此外 ,通过调节上述工艺参数 ,可以有效地调节摩擦材料的硬度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以少量Kevlar纤维增强的摩擦制动材料 ,采用高速搅拌以及依电性顺序加料混合的方法 ,重点解决了Kevlar纤维的分散混料问题 ,并系统分析了Kevlar短纤维的分散、含量、长径比、取向等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