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聚合物多元醇在聚氨酯微孔弹性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及聚合物聚酯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多元醇的引入可使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制品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因此该类聚合物多元醇在聚氨酯领域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将乙烯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合成的接枝聚酯聚合物多元醇(GPOPs),应用于聚酯型微孔聚氨酯弹性体(PES-MPUE)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聚酯型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泡孔结构、表面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聚酯多元醇在鞋底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酯多元醇、聚合物聚酯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采用半预聚体法制备了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鞋底,讨论了操作温度对A组分粘度、聚合物聚酯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性能及鞋底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聚酯多元醇用于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能够增强弹性体的硬度、强度等机械性能,改善弹性体的泡孔结构;虽然A组分的粘度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工艺,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可调节。  相似文献   

4.
用苯乙烯和丙烯腈对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进行改性,考察了中间体用量、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聚酯多元醇的影响。以改性聚酯多元醇(或改性前的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丁二醇等为原料,制备了密度分别为0.4 g/cm~3和0.5 g/cm~3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试片,对比改性前后聚酯多元醇制得的试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改性聚酯多元醇可有效提高弹性体的硬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相似文献   

5.
以聚酯多元醇POL-2016、聚醚多元醇PPG-330N、异氰酸酯MT和MDI-100LL、交联剂乙二醇和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法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研究了多元醇的种类及质量比、游离NCO的质量分数、交联剂和固化剂的质量比、及异氰酸酯的质量比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m(POL-2016)/m(PPG-330N)=60/40、NCO质量分数为6%-6.5%时,弹性体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6.
以N-甲基二乙醇胺和癸二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醇胺聚酯多元醇。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比等参数对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将该产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配方中,与一般的聚酯多元醇制得的弹性体相比,礤耐温性、耐焰性及制品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聚酯多元醇合成了1,5–萘二异氰酸酯(NDI)预聚体,该预聚体具有较好的室温和高温贮存性,在80℃下贮存48 h或室温下贮存90 d后,黏度和NCO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所合成的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聚酯多元醇为基,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聚酯多元醇结构及分子量、扩链剂类型及用量等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分子量为2000及3000的聚酯多元醇制得的SPUE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当扩链剂中带有苯环结构时,PU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储能模量增高,阻尼因子下降;PU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储能模量随着扩链剂L-MOCA用量的增加线性升高,阻尼因子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聚酯多元醇为基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以聚酯多元醇为基的聚氨酯弹性体(PUE),研究了聚酯多元醇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扩链剂类型及用量等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及3000的聚酯多元醇制得的PUE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当扩链剂中带有苯环结构时,PU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储能模量增加,阻尼因子下降;PUE的Tg及储能模量随着扩链剂L-MOCA用量的增加线性升高,阻尼因子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自制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2 000的聚酯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高档油墨用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聚酯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酸值和扩链剂用量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所制产品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光泽度,耐水解,耐低温以及剥离强度高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鞋底制品,并对影响其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三官能度聚醚及接枝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适量引入,可显著改善鞋底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原材料对聚氨酯注浆料(PGMs)抗压强度的影响,以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PM200)为主要原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交联剂和发泡剂为助剂,制备了不含溶剂的环保型PGMs,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GMs的官能团、泡孔结构、抗压强度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10%(质量分数,下同)掺量的聚酯多元醇可以增加体系中苯环的含量,使PGMs的抗压强度提升到1.09 MPa。原材料以多元醇质量为基础单位进行计算,确定PGMs的最佳配比为聚醚多元醇90份、聚酯多元醇10份、三乙烯二胺(Dabco33lv)0.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SDJ 9902)0.6份、表面活性剂2.0份、三乙醇胺(TEOA)4.0份、水2.5份、发泡剂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9份。  相似文献   

13.
将自制的水性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在无有机溶剂参与的情况下进行预缩聚,然后将亚油酸与多羟基化合物三羟甲基丙烷进行酯化反应,获得油脂多元醇混合物。将该油脂多元醇混合物作为干性油脂结构的扩链剂引入到聚氨酯预聚体结构中交联分散于水中,合成了气干型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万用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气干型聚氨酯胶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耐水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酯聚合物多元醇以及大分子分散剂端羟基预聚体、巯基改性聚酯多元醇和顺丁烯二酸酐(MA)改性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对合成聚酯聚合物多元醇所需的原料提出了具体要求。聚酯聚合物多元醇用于制备聚氨酯软质泡沫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5.
蓖麻油基聚酯多元醇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再生资源蓖麻油、苯酐和小分子醇为原料,钛酸正丁酯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合成蓖麻油基聚酯多元醇,考察了反应时间对聚酯多元醇酸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官能度的小分子醇对醇解蓖麻油结构和羟值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色谱(GPC)、热失重仪(TGA)对醇解蓖麻油、蓖麻油基聚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小分子醇官能度的增加,醇解体系中单酯和二酯含量明显减少,转化率也相应减小;甘油醇解蓖麻油和蓖麻油基聚酯多元醇较普通聚醚多元醇635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以脂肪族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得聚醚酯多元醇用于微孔聚氨酯弹性体(MPUE)的合成,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MPUE材料。在相同硬段含量下,聚醚酯型MPUE的力学性能接近聚酯型MPUE,优于聚醚型MPUE,并且其耐水解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接近聚醚型MPUE。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linear polyester polyol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various diacids, neopentyl glycol, as a diol, and a trimethylol propane, as a branching monomer.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were prepared primarily from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polyester polyol, and 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 as potential ionic center for water dispersibility, and were subsequently chain extended with ethylene diamine. The effect of polyester polyols based on variable diaci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were evaluated by hardness, flexibility, impact resistance, solvent resistanc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Particle size was evaluated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number of alkylene groups present in the polyester polyol soft segment in addition to its molecular weight had a pronounced effect on the particle size, physico‐chem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ith a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soft segment, it is possible to fine‐tune properties of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coat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final application.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