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信技术》2011,(10):79-79
问:Web程序漏洞是怎么形成的答:Web站点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安全漏洞,是由下列所示的这些原因造成的:①大部分的中小型网站都是使用某个建站模块来速成的,而这些通用的建站模块不仅本身存在各种安全漏洞,而且一些使用它们的建站人员根本没有在建站完成后对站点起先安全加固。②Web站点开发人员对安全不够重视,在编写网页时,没有对用户的输入进行验证,没有对数据的大小、类型和字符串进行规范,没有限制API函数对系统资源的使用,以及对Web服务器没有进行相应的资源限制,引起拒绝服务攻击。③管理员对Web服务器主机系统及Web应用程序本身配置不当,  相似文献   

2.
《通信技术》2011,(9):38-38
1、问:Web程序漏洞是怎么形成的 答:Web站点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安全漏洞,是由下列所示的这些原因造成的: ①大部分的中小型网站都是使用某个建站模块来速成的,而这些通用的建站模块不仅本身存在各种安全漏洞,而且一些使用它们的建站人员根本没有在建站完成后对站点起先安全加固;  相似文献   

3.
Web安全问答     
《通信技术》2012,(5):7-7
问:Web程序漏洞是怎么形成的答:Web站点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安全漏洞,是由下列所示的这些原因造成的:1、大部分的中小型网站都是使用某个建站模块来速成的,而这些通用的建站模块不仅本身存在各种安全漏洞,而且一些使用它们的建站人员根本没有在建站完成后对站点起先安全加固。  相似文献   

4.
“一步建站”Web管理系统是指通过Web界面一次性提交用户资料,系统自动完成为上网建站用户开通虚拟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创建FTP维护账号及指定租用硬盘空间大小等一系列操作。同时,该系统还可对已开通的用户站点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5,(20):41-43
跨站脚本是一类基于网站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攻击,将研究和解决快速化的自动化检测。为了有效地防止跨站脚本被滥用,决定创建一种基于Web的跨站脚本检测方式,以发现Web站点中潜在的跨站风险。完成主要的6大模块有:登陆模块、检测模块、扫描模块、输出模块、报表模块、日志模块。核心代码模块是检测和扫描部分,他们相互配合构造跨站参数并抓取反馈信息,其他模块配合核心代码起到辅助作用。选择PHP进行构造是一大亮点,PHP是一种Web程序语言,能够快速地解析前端DOM内容,在脚本语言中速度仅次于Python。用Web方式构造和检测本就属于Web攻击的跨站脚本,将更加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7,(9):89-92
为提高Web软件和网站的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不受损伤,提出秘钥交换环境下Web安全漏洞智能检测方法。通过研究秘钥交换环境下Web安全漏洞的产生机理,设计安全性能更高的秘钥交换安全协议,在此基础上,从SVN服务器中解析出Web软件或网站的源代码,选定用于检测Web安全漏洞的功能插件并进行驱动,使用规则表达式规范功能插件的检测规则,从而检测出秘钥交换环境下的Web安全漏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秘钥交换环境下的检测可靠性高、灵活性强。  相似文献   

7.
《通信技术》2013,(5):129-129
问:目前国内Web应用系统存在哪些最突出的安全隐患?答:由于Web应用程序的编程漏洞是很难避免的,那么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三方面:首先是网络运维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对Web系统的安全状况不清楚,哪些页面存在漏洞,哪些页面已经被挂马,不能够清晰的掌握从而及时采取改正措施;在防御方面,没有部署专业的面对Web业务攻击的防御产品对网站进行保护,而是寄托于防火墙这种访问控制类的网关安全设备;另外,从响应来看,Web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与处理也存在欠缺,没有相应的页面恢复系统,专业安全服务团队以及实时监控的网站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通信技术》2012,(7):130-130
问:目前国内Web应用系统存在哪些最突出的安全隐患?答:由于Web应用程序的编程漏洞是很难避免的,那么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三方面:首先是网络运维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对Web系统的安全状况不清楚,哪些页面存在漏洞,哪些页面已经被挂马,不能够清晰的掌握从而及时采取改正措施;在防御方面,没有部署号业的面对Web业务攻击的防御产品对网站进行保护,而是寄托于防火墙这种访问控制类的网关安全设备;另外,从响应来看,Web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与处理也存在欠缺,没有相应的页面恢复系统,专业安全服务团队以及实时监控的网站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龙娟 《通信技术》2011,44(8):130-132
随着Web应用的日益广泛,它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很多的Web网站已有比较成熟的安全防范解决方案,但Web攻击事件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针对Web站点安全现状,在实施安全方案的同时,根据安全评估评价标准,定期、不定期对评估目标通过访谈、上机检查和工具测试等评估方式进行安全评估,可准确、及时掌握现阶段Web站点的网络安全现状,发现、消除Web站点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以确保Web应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渗透测试人员通常使用扫描软件来检测网站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这些软件自动发送网络请求,分析网站返回的信息来确定安全风险。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站点利用开源程序搭建,这些通用扫描软件就显得低效和费时。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Web程序指纹扫描和漏洞精确利用的方法来进行渗透测试扫描,并实现了Web漏洞扫描工具Zscan。经过与目前主流的漏洞扫描软件对比测试扫描开源程序,Zscan在扫描效率和准确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德有 《信息技术》2005,29(5):73-75
通过对Web站点安全机制的剖析,从用户访问控制、文件访问权限和II)地址访问控制等方面尽可能全面地阐述增强Web站点网络安全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以Web为基础构建的网络中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迁移到智能移动终端,能够丰富当前的移动教育资源。但是,在对Web教育资源进行迁移时也应该关注到Web互联网众多网站的网页文档都不是使用标准语言进行描述的,如果直接将这些资源转移到移动终端上,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转换。文中主要分析了移动学习理论、传统Web资源转移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Web学习资源转换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ASP在web站点上实现缓冲的方法。说明了缓冲系统在一些商业站点中的用途,概括出了Web站点所需的缓冲功能及这些功能的实现细节,最后给出了使用和改进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Web安全测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WEB应用程序在更广泛范围的使用及WEB工程概念的提出,Web安全的测试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而Internc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得测试变得困难,必须为测试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文章在分析WEB系统的布署环境,应用程序,数据库和系统容错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的基础上,对Web安全测试的要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信技术》2012,(10):67-67
问:目前国内Web应用系统存在哪些最突出的安全隐患?答:由于Web应用程序的编程漏洞是很难避免的,那么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三方面:首先是网络运维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对Web系统的安全状况不清楚,哪些页面存在漏洞,哪些页面已经被挂马,不能够清晰的掌握从而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16.
Web攻击日益猖獗 根据Gartner的调查,信息安全攻击有75%都是发生在Web应用层而非网络层面上。同时,数据也显示,三分之二的Web站点都相当脆弱,易受攻击。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的投资花费在网络和服务器的安全上,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保证web业务本身的安全,给了黑客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量Web安全漏洞数据难以分析的问题,采用关键词抽取技术TextRank提取漏洞关键词。首先,利用网络爬虫和正则表达式获取了Exploit-db网站上1999年至2015年间的安全漏洞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近6年内该网站上Web安全漏洞数量和质量在不断下降;然后,采用TextRank方法提取了每年的漏洞关键词,结果表明每年主要漏洞类型变化情况较小,注入漏洞是主要的安全漏洞,WordPress是存在漏洞最多的应用程序,PHP应用程序是出现漏洞最多的平台;最后,研究了导致Web安全漏洞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信技术》2012,(8):117-117
问:Apache是不是比IIS要安全 答:早期的IIS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使用默认设置的话黑客可以轻松趁虚而入。不过在IIS6中微软公司对安全方面进行了大幅改进。只要保证操作系统补丁更新及时,就可以将网站安全系数尽可能的提高。APACHE在安全方面一直做的比较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用户都是在linux下使用apache,相对于微软的操作系统,Linux系统被发布漏洞更加少一些。从技术角度讲,两个发布系统的安全性没有本质区别,一个完整的Web系统的安全性更取决于Web程序的安全性以及发布系统配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漏洞的问题也在逐渐的暴露.CSR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网络攻击模式,它针对网页安全漏洞来迫使用户点击非法链接,并发送恶意站点访问请求,导致服务器端口被篡改.同时,CSRF攻击者还可能冒用用户身份来欺骗服务器端进行非法操作,给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将对CSRF攻击原理进行简要阐述,并探讨基于服务器端CSRF防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期更好地对UDICSRF攻击进行防御.  相似文献   

20.
面对信息安全攻击从网络层和系统层向应用层的转变,Web应用系统作为组织对外服务门户,面临巨大威胁。Web应用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系统Web应用层的安全性。通过对Web应用的深度扫描,Web应用的管理员或开发商可以快速了解Web应用存在的安全漏洞,客观评估Web应用的风险等级,在黑客攻击前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