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五种热电偶,特别是双层遮热罩热电偶对窑尾系统联接管道内烟气测温误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根据计算的需要,由联接管道外壁温度计算出了其内壁温度。计算了五种类型热电偶在窑尾系统各联接管道位置的烟气测温相对误差δ,并与相关计算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热电偶测温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热电偶对窑尾联接管道内烟气进行测温时的读数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各种样式热电偶测温的相对误差范围:普通式为7.20%~16.39%,单层遮热罩式为0.69%~6.34%,单层遮热罩抽气式为0.46%~5.23%,双层遮热罩式为0.07%~2.68%,双层遮热罩抽气式为0.04%~2.01%。相比普通热电偶,遮热罩抽气式热电偶的测温准确性大幅度提高。最后对实际生产中热电偶的选配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振刚  冯青 《陶瓷学报》2013,34(1):81-84
抽气热电偶对于精确测量窑炉温度、减少测温误差、提高制品烧成质量等都有着突出的作用和意义.设计优化遮热罩结构,提高测温精度已成为当前研究和开发新型热工测量设备的重要课题.通过FLUENT6.0软件模拟抽气热电偶工作,针对热电偶遮热罩结构,在遮热罩制作成减缩喷管、加长遮热罩长度和缩小遮热罩直径等三种方式的结构优化并模拟,从而验证了通过优化遮热罩结构,可以减小测温误差.  相似文献   

3.
燃烧器是煤粉锅炉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的性能关系到煤粉燃烧程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热态试验方法研究燃烧器的性能,获得的数据对于开发高效低氮煤粉燃烧器更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从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煤粉燃烧各热态试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所,对于火焰温度测量,热电偶测温操作简易、便捷,但精确度不高,且只能同时单点测温,对火焰扰动较大;抽气式高温测温准确度较热电偶高,但操作复杂,对气流易造成干扰;光谱法有足够的精确度,对火焰扰动较小,可同时多点测量,能进行三维温度场重建,但相较于热电偶测温法和抽气式高温测温法,光谱法操作复杂、造价高。对于气固相采集,冷却取样法是准确采集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烟气实时成分的常用手段,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因而水冷式取样法是应用最广的取样方法;XPS和灰示踪法均为煤粉燃烧过程中测量煤焦样品化学组成的常用方法,均可定量分析固体煤焦样品,但两者检测重点不同,XPS主要分析化学官能团组成,灰示踪法着重分析其元素组成、计算煤转化率等;XPS操作较繁琐,灰示踪法操作简单。对于气体样品的检测和分析,电化学检测法和红外检测法均可测量多种气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红外检测法检测范围更广;溶液吸收法适用于检测NH3和HCN浓度,但由于测量中不易捕捉、较为繁琐,且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工程应用较少。在现场测量时,尽可能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或多次测量,以规避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通过多种测量方法可建立煤粉燃烧器热态下三维温度场、三维气氛场等,多维度研究煤粉的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过程,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治理污染,对于新型高效低氮燃烧器的开发以及煤粉工业锅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成武  朱伟  满滨  班昂 《水泥》2014,(11):75
<正>窑尾温度是水泥烧成系统中重要的热工参数,我公司采用耐热耐磨热电偶测量窑尾温度,由于温度过高(1100℃左右),且不断承受大量物料的冲刷,致使热电偶寿命很短,有时每两天就要更换一根,每根高温热电偶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不仅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加大了仪表的维护量,对工艺操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1红外测温系统介绍1.1系统工作原理系统通过安装在窑尾的红外测温仪接收窑尾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条水泥生产线窑尾烟气成分的测试分析,探讨CO浓度、炉型、喷枪位置等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窑尾烟室CO浓度与氮氧化物(NOx)浓度密切相关,CO浓度越高,烟气中NOx浓度越低,反之亦然;分解炉炉型对NOx排放有较大影响,单从NOx减排角度来看,旁置预燃室炉和流化床炉型有利于还原窑尾烟气中的NOx;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系统喷枪安装在C5旋风筒入口或C5出口位置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升;分级燃烧名义脱硝效率在11.0%~46.3%之间,SNCR名义脱硝效率在75.9%~92.2%之间,综合名义脱硝效率在77.4%~93.1%之间。  相似文献   

6.
《燃料与化工》2010,(5):31-31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可控自动抽吸式焦炉机侧炉门烟气收集装置,该装置由烟气传送管道、可控自动阀门、下部集尘罩、管道支架、自动阀门的控制系统组成,在焦炉炉柱上部设有管道支架,烟气传送管道位于管道支架上部,烟气传送管道下面连接有可控自动阀门,可控自动阀门位于两个相邻炉柱中间,可控自动阀门下面连接下部集尘罩,下部集尘罩封闭了相邻两炉柱在炭化室上部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原油管线一般采用加热方式输油。管线运行一段时期后,管道外防腐绝缘层会逐年老化,影响管线正常运行,因此需要有计划地安排防腐层大修。大修时,热油管线与土壤建立的稳定温度场遭到破坏,为了保证管线安全生产运行,常常需要对管线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测量。以便监测管道内原油温度的变化。在本文中,详细查阅了大量有关热电偶和土壤温度场的资料,掌握了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测温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通过查阅前人关于土壤温度场的研究,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的分布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分析了采用热电偶测温装置测得的土壤、大气温度数据,得到了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梭式窑炉是间歇性窑炉,在烧制陶瓷产品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测温仪表显示的温度与实际窑炉的温度有较大的误差。本文根据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传热理论,对上述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测温误差的一些实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友德 《水泥技术》2015,(2):106+109
<正>瑞士CemCon公司是专门从事水泥、矿物和环保行业的公司,该公司对早期投产的最下一级预热器下料管道从两侧入窑尾进料烟室改为从后部进入,提高了产量。1窑尾进料烟室回转窑是水平倾斜布置,而预热器是垂直布置,为使窑内热烟气进入预热器和预热器内热物料入窑,中间  相似文献   

10.
祁立华  王桂勇 《水泥》2003,(7):39-39
我厂水泥配料系统在熟料、矿渣、粉煤灰等物料的输送过程中原采用单层密闭罩收尘,其自身缺陷使皮带机受料点产生大量粉尘,加剧了机电设备的磨损。于是2002年9月对其进行了改造。1单层密闭罩存在的问题1)皮带机受料点均采用单层密闭罩、电振机下料,物料对皮带的冲击力较大,单层密闭罩内的负压状态被破坏,从而导致粉尘外逸。2)密闭罩侧板与移动皮带之间的密封通常采用皮帘软联接,但原密闭罩皮帘的压紧装置或采用螺栓、或采用简单的吊挂式,前者皮帘易松落,时间一长,密闭罩与移动皮带之间的密封就无法保证,密闭罩形同虚设。3)单层密闭罩内空间过…  相似文献   

11.
以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方法,界定了水泥产业的范围和边界,绘制了技术路线图边界范围链图,对水泥生产各环节的碳减排重要性进行了分级,并提出和分析了水泥产业低碳技术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的各阶段重要性要素及排序。  相似文献   

12.
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其排放主要来自碳酸盐的分解、燃料的燃烧和电力消耗.在生产工艺碳减排(如替代原料、熟料替代技术等)、生产能耗碳减排(如替代燃料、富氧燃烧技术、高效粉磨、余热发电等)、新技术碳减排(如水泥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可实现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为达到碳中和目...  相似文献   

13.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采掘到成品出厂都是散体物料的处理过程,因此粉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水泥工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泥工业中粉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水泥工业处置废弃物对粉体技术与设备的需求,这已成为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行业已成为我国继热力发电和交通运输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是引起我国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水泥工业NOx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燃煤水泥窑炉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清晰了解水泥行业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优化方向和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水泥工业实现超洁净绿色生产提供技术储备,笔者梳理总结了燃煤水泥窑炉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以及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围绕燃煤水泥窑炉常见低氮脱硝技术,阐述了燃烧前、燃烧中以及燃烧后等各种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介绍了燃烧前、中、后等各种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组合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新涌现出的以两步还原法为代表且具有潜力的低氮脱硝技术,论述其降氮原理及研究发展现状,对比总结了水泥行业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以及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脱硝效率、研究和应用现状。面对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式,水泥行业深度脱硝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结合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减排原理、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水泥行业可采用燃烧中与燃烧后各种低氮控制技术的组合应用方案,以此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并具体提出了水泥行业现有生产线以及新建生产线可行的组合应用方案。考虑到各种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原理和发展现状,笔者对水泥行业低氮脱硝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努力方向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水泥行业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应注重提高还原氛围下的碳还原能力,以激发碳还原能力为核心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以及新技术的探索,同时应考虑到与低氮燃烧技术相匹配的精准自动化、智能化测控设备的应用,以全方位监测、反馈系统的相关指标,更好地发挥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刚 《水泥工程》2022,35(4):1-4
介绍了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重大,迫切需要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针对水泥工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碳减排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能源效率提升、原/燃料替代、低碳水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水泥窑替代燃料技术。从水泥窑尾烟气中捕集CO2,除了富氧燃烧和化学吸收法外,还包括直接分离的捕碳技术。介绍了水泥窑捕集到的高浓度CO2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成果喜人。概要介绍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内容和2011年我国发布的涉及水泥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指标要求等。在此基础上,集成分析了2011年我国水泥成套装备与技术出口情况及其国际合作业绩;并就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在十二个方面取得的科技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还从七个方面对我国水泥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友德 《水泥技术》2001,(Z1):38-43
水泥生产生态化技术是工业化国家近年来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利用水泥工业生产技术的特点,一方面降低有害物排放,另一方面大量消纳工业废弃物,使水泥生产与环境共容。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工业化国家的水泥生态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水泥工业今后发展生态化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昊 《水泥工程》2021,34(5):1-3
介绍了目前国内的碳中和背景及发展现状,并基于水泥产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对该行业碳减排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水泥工业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熟料生产(碳酸钙分解、燃料燃烧),其余的10%来自原材料的准备和水泥制品的生成。指出发展创新减排燃烧、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替代燃料掺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水泥产业碳中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唐兵 《水泥工程》2023,36(6):20-2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水泥窑用替代燃料均质化技术的工艺流程,用独有的创新改造有效的改善目前替代燃料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物料预处理不清晰、物料复杂、发热量及替代率低、窑况不稳定、生产处置效率低的问题,有利于助推水泥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前,节煤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通过绿色、低碳、环保转型,为企业自身争取更多的效益及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铜陵海螺5000t/d熟料国产化示范线是国内第一条全部采用国产化主机设备的5000t/d熟料级水泥生产线,生产线建设周期仅13个月,建设总投资仅为2.56亿元,在水泥厂建设史上创下记录,并已实现高产,代耗,优质的稳定生产运行。该生产线的建设成功,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总体技术,大型设备研发制造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