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岩破碎矿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贫化率太高,采出矿石品位太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某铜矿前期采用分段崩落法,因贫化率太高,矿山陷入困境。针对该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开展崩落法开采技术研究,采用分段挤压爆破留矿,分段和阶段联合出矿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贫损指标,提高了采出矿石品位,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采用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桦树沟矿区无底柱崩落采矿过程中,按现在的崩落步距,矿石放出不充分,端部损失大;中深孔爆破炸药分布不均匀,爆破后矿石块矿率较低。通过采矿参数优化在不增加回采成本的情况下,可减少采场二次爆破,提高矿石块矿率,有利于采矿与选矿生产;同时,崩矿步距减小后,使其与出矿设备的铲装深度相匹配,减少超前贫化和端部损失,改善矿石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3.
电耙和铲运机出矿方式在铜矿峪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电耙与铲运机出矿系统应用实践,对电耙到铲运机出矿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阐明电耙与铲运机出矿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论述自然崩落采矿法出矿方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彻底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发生矿石贫化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随机介质端部放矿理论,分析了在端部放矿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的放出过程和贫化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几个矿山现场出矿品位的取样标定,发现在崩落法爆破过程中,便发生了矿岩参杂现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端部挤压爆破条件下引起矿岩参杂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有两个发生矿岩掺杂的过程:一是扇形中深孔端部挤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二是放矿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这两个过程也正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的原因。因此,要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率,就必须优化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并选取合理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5.
某铜矿500 m水平西部区域为破碎难采矿体,采用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嗣后充填法进行开采,对回采方案中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顶板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嗣后充填法和原采矿方法分段崩落法进行了开采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嗣后充填法相比于原分段崩落法开采,虽生产能力有所下降,采矿成本有所增高,但实现了本区域恢复开采,工人作业环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矿石贫化率降低了54.9%,出矿品位提高了40%,损失率降低了17.2%。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制约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指标优劣的关键参数包括放矿方式、分段高度、进路间距与崩矿步距等。随着国内外相关采矿设备的发展,上述放矿参数也在逐步增大。以松湖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为例,在分析现有放矿参数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从放矿方式、进路间距、放矿步距(崩矿步距)三个方面优化确定合理的放矿参数。借助Image 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井下出矿进路爆堆及地表摊平矿堆进行拍照分析,确定了松湖铁矿崩落法采场实际矿岩块度粒级。根据相似物理模型试验要求,相似比选择为1∶100,通过对比5 mm以下原矿与10 mm以下原矿、5 mm以下原矿与6 mm以下配矿的椭球体形态参数,确定了采用6 mm以下配矿散体用来模拟原矿全粒级的放矿椭球体形态。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开展单口放矿试验与多口放矿试验,以回贫差作为评判指标,推荐松湖铁矿采用无贫化放矿方式组织生产作业,确定了最佳进路间距宜采用13.5 m,并且综合确定了最优崩矿步距为4 m。采用上述放矿参数之后,贫化率由现在的21.35%降低至8.77%,损失率由现在的23.61%降低至13.4%,改善了崩落法采矿的回采指标,为松湖铁矿深部矿体回采参数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深部铜矿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实践证明,该方法存在着大块率偏高,损失率、贫化率偏大,炸药单耗高、生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为此引进低贫损开采新工艺,通过优化采场结构参数、改变炮孔布置方式、应用孔底起爆微差爆破新技术、推广使用无轨出矿设备、严格控制放矿、强化出矿管理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矿石损失率、贫化率、炸药单耗、出矿效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电耙出矿与铲运机出矿应用实践,阐明电耙与铲运机出矿的优缺点厦适用条件,论述自然崩落法出矿方式的选择依据,并指出出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某铁矿矿体为热液充填型矿床,矿体较为松软,且部分矿块粉矿较多,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崩落后大部分为粉末状,造成矿石流动性较差,放出困难,损失贫化率较高。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对该矿山放矿规律的研究,调整进路间距、崩矿步距等参数,同时调整爆破参数,加强出矿管理,提高了矿石回收率,降低了贫化率。  相似文献   

10.
某矿7~#矿体及围岩均有次级构造裂隙分布,且上盘含有5~10m的断层泥,松软易冒,矿体的强度低容易冒落,不适合采用大跨度空场下作业的采矿方法。-350m中段及以上水平采用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但常伴随着的矿石损失大、安全条件差与生产能力低等技术风险。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保证采场作业安全,以-350 m水平为界进行采矿方法过度,通过对采矿方法对比分析,-350m水平以下拟采用低贫损分段崩落法替代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通过分析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崩落步距以及回收进路的选择对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优化,确定采场参数为:分段高度6~7m,进路间距7~8m,崩矿步距1.1m,最大拉底高度为4.5m,工业性实验表明,在此参数下7#矿体能够实现低成本、低损失率、安全环境好和贫化率可控的高效率开采。  相似文献   

11.
地表不允许塌陷时,急倾斜厚大矿体的开采是一个世界采矿技术难题。国内外对此类矿体采用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和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以李楼铁矿厚大矿体的开采为实例,从矿体赋存形态和矿岩稳固性对空场法、崩落法、充填法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对生产中应用的25 m高分段凿岩空场嗣后充填法和高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从采场生产能力、采场工程布置、采准工程量、工艺技术、采场充填周期进行技术分析比较,提出以高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为主,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场采矿嗣后充填法和浅孔留矿法为辅的采矿方法,能实现安全、高效、大规模生产。随着凿岩设备、装药设备、爆破器材的发展,大孔穿爆,高分段或阶段凿岩在矿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尾砂充填采矿法采场预近顶护帮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河东金矿的采矿生产能力,我们在河东金矿进行了新的采矿方法-预控顶分段空场尾砂充填采矿方法的研究。该采矿方法采用采场预控顶技术,中深孔爆破,铲运机出矿,尾砂充填。采场切割井用中深孔一次爆破技术,采场周边及上盘则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确保采场稳定。为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在采场进行了综合的护顶和护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采矿方法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文丽  王春 《矿冶》2013,22(2):29-32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生产规模为3万t/a,是个小型矿山。矿山原采用浅孔留矿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再适用该矿山的开采,故选用浅孔留矿法和分段凿岩阶段出矿空场法进行开采。试采结果表明,选用的采矿方法方案,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及劳动强度,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涂旭东  潘健  曲岩  秦超 《现代矿业》2018,34(9):194-196
四方金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多年,技术成熟,但回采爆破易对眉线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后续爆破回采及矿石贫损指标。经过分析,巷道成形差、回采进路地质条件差、回采爆破及二次破碎不规范、支护工作、回采顺序等为造成巷道眉线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巷道掘进及中深孔施工管理,优化回采顺序,优化爆破参数及爆破网络,改善支护形式,使得眉线破坏率由73.3%降低至26.7%,成效显著,对于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留矿采矿法开采破碎、不稳固矿体所带来的矿石贫化损失问题,依据现代连续采矿思想,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无间柱连续推进分段空场崩落采矿法.通过不留间柱连续推进、随时开采随时出矿、利用顶板围岩自然崩落处理采空区等技术,解决了使用传统方法开采此类矿体所带来的问题,矿块生产能力达到150t/a,贫化、损失指标分别从60...  相似文献   

16.
朱天平 《有色金属》2004,56(1):90-91,107
介绍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深部铜矿为降低矿山损失、贫化率,提高生产能力,不同时期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所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阶段空场采矿法、高分段大跨度空场嗣后充填法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沙坪矿79#1-1矿体为新探矿体, 矿岩破碎不稳固、允许暴露面积小、矿体含硫量高, 且黄沙坪矿无胶结充填系统, 限制了采矿方法的选择, 开采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中深孔成孔试验和孔底温度监测试验, 在此基础上, 采用分段留矿阶段崩落采矿法, 并介绍了采场结构尺寸设计、采准切割、凿岩爆破、通风、出矿等采矿生产环节。生产实践表明, 该方法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8.
中深孔分段空场采矿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中厚及以上矿体开采中。随着凿岩设备日趋大型化,分段空场法的分段高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减少开拓工程量、提高矿山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因中深孔施工偏差造成的矿体开采贫损指标难以控制等问题,直接影响矿山经济效益。以西藏某矿山高分段采场开采为例,通过分析中深孔爆破参数设计原理及国内外正在实施中深孔爆破的采场技术参数,并考虑高分段造成钻机偏斜加大等因素,确定了中深孔爆破试验参数,通过多次爆破试验及生产过程中的参数优化,得到了适宜该矿山二期地下开采范围内矿岩特性的中深孔爆破参数,最终得到了大块率为4.75%,开采损失率为7.34%,贫化率为3.28%等指标,可为二期地下采场中深孔高效爆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