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得天独厚的一块生态资源宝地。20年来,随着红树林周边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保护区面积遭蚕食(陆地面积减少39.8%),毁林现象严重,造成植被减少,生境简单化,自然景观变化巨大,使得鸟类数量大幅下降,鸟类活动区偏离核心区向西南转移,生物多样性降低,红树林虫害频发,城市建设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是十分巨大的。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为此,要制定科学的保护区规划,立法管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种造林,立体绿化,创造多样生境,扩大生态空间,以环境的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当前,要控制周边楼宇建筑高度,以防止对鸟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资源的破坏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得天独厚的一块生态资源定地。20年来,随着红树林周边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保护区面积遭蚕食(陆地面积减少39.8%),毁林现象严重,造成植被减少,生境简单化,自然景观变化巨大,使得鸟类数量大幅下降,鸟类活动区偏离核心区向西南转移,生物多样性降低,红树林虫害频发,城市建设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是十分巨大的。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为此,要制定科学的保护区规划,立法管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种造林,立体绿化,创造多样生境,扩大生态空间,以环境的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当前,要控制周边楼宇建筑高度,以防止对鸟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燃煤电厂机组烟道尾气三氧化硫SO3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燃煤机组日常运行的不利影响,对SO3的脱除开展模拟研究。以燃煤机组尾部烟道为模拟对象,建立碱性吸收剂溶液吸收SO3多相流全过程反应的数值模型;以碳酸钠Na2CO3溶液为碱性吸收剂,通过该模型研究碱性吸收剂吸收SO3的基本特性,并探究碱性吸收剂各项参数对SO3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2CO3在烟道的主要存在方式为固相,烟气温度对SO3脱除效率影响较小,喷枪系统不同布置方案的脱除效率不一,Na2CO3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效果较好,摩尔比与SO3的脱除效率并非线性相关,喷雾粒径为40~70μm、雾化角度为60°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尚未有效的SO3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烟气SO3主要包含气态SO3、硫酸雾和附着在颗粒物表面的SO3结晶。为了实现排放烟气SO3浓度在线监测,设计了SO2与SO3融合检测方法,解决了SO3与SO2吸收光谱重合的问题,发明了烟气制冷水吸收加热后测量硫酸浓度的SO3在线监测预处理方法,对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制冷吸收法的SO2吸收效率为60.62%。加热制冷吸收液后的体积为加热前体积一半时,加热溶液中硫酸的含量降低为加热前的92.7%,溶液中亚硫酸溶液的含量降低为加热前的21.3%,最终得到了烟气SO3实时浓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活性焦干法联合脱硫脱硝的正交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兰廷 《煤炭学报》2009,34(10):1400-1404
采用正交实验,结合SEM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空速、温度、烟气中NO,SO2的浓度等因素对含氨活性焦硫容和脱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和SO2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SO2优先吸附在活性焦上;NO的脱除主要是NO和NH3的催化还原反应,SO2的脱除是活性焦的直接催化和部分硫铵的产生;影响脱硫脱硝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最佳工艺条件是:空速4 500 h-1、温度130 ℃、NO与SO2浓度分别为0.15%和0.10%,此时硫容为152.82 mg/g,脱硝量为57.88 mg/g.  相似文献   

6.
骆建国  张林通  张青  石磊  李仰池 《煤炭与化工》2022,(11):151-153+160
本文从操作方面出发,阐述了烟道气SO2不达标的原因以及技术对策研究。EUROCLAUS硫回收技术是将来自低温甲醇洗装置产生的酸性气体中的H2S和COS转化为单质硫,该技术的重点在于提高硫磺的回收率,减少烟道气SO2的排放浓度,使排放达到环保要求。研究表明,由于酸性气流量波动、氧气对酸性气配比不当、主燃烧炉炉温控制不当、各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不当、催化剂性能下降、液硫管道堵塞、燃料气氢碳比波动、仪表分析不准确等因素,引起了烟道气SO2排放不达标。通过控制以上各因素,提高了硫磺的回收率,烟道气SO2达标,满足了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场地的原地基土和灰土换填地基中灰土进行测试试验分析研究,确定某场地建筑物灰土换填地基隆胀的原因及其隆胀发生机理。通过对原场地原土、灰土的矿物成分、易溶盐以及环境条件,结合地基变形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基灰土中矾类矿物、未熟化的石灰是造成地基隆胀的主要原因,并在分析环境条件下灰土地基中的矾类矿物,吸附水生成了铁铵矾[NH4Fe(SO4)2·12H2O]、钾明矾[KAl(SO4)2·12H2O]等矾类矿物产生膨胀,是造成灰土地基隆胀的机理,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KMnO4/CaCO3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喷射鼓泡塔实验台上,采用KMnO4/CaCO3进行了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NO浓度、浆液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模拟烟气温度对SO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NO浓度的提高而降低;SO2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而NO浓度和烟气温度对SO2脱除效率无影响作用;NO的脱除效率与浆液pH值和温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混凝剂处理选矿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铝[Al2(SO4)3]、硫酸铁[Fe2(SO4)3]、三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为混凝剂处理选矿废水, 探讨了不同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及三氯化铁处理砷、镉等离子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 用混凝工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显著, 三氯化铁(FeCl3)为最佳混凝剂, 最佳添加用量为16 mg/L, 废水经处理后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石灰石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本文从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造成水资源量减少和水质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三个方面阐述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矿山生态防护、恢复、补偿等三方面提出生态保护措施,重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齐大山铁矿部分矿石工艺矿物学及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齐大山铁矿主要开采矿石黄泥段部位和北采西石砬子及新出露矿体的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及可选性研究,了解矿石的工艺特征可能对选别造成的不良影响,为矿山开采和选矿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保霞 《煤炭工程》2020,52(8):159-162
为了更好地恢复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治理理念,分析了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区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原则,从土地复垦、土壤再造、景观再生等方面研究了平朔矿区生态恢复方式,并通过开发大棚种养采摘观光项目、林下养殖项目、矿史博物馆教育项目、康体健身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度开发工业项目等途径,打造了平朔矿区舒适宜居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露天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煤矿露天开采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为加速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提高复垦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平朔露天煤矿为例,总结现有土地复垦经验,并根据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基本方法,尝试从矿区生境再造和景观格局优化两方面探讨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境再造与景观格局优化是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手段;对排土场平台、边坡形态进行优化,提倡建立仿自然地貌;采用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壤重构技术;进行植被重建是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他生态因子恢复提供生境;优化功能冲突的矿区景观,并建立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实施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并进行生态农业景观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矿山关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结束,是新的历史生命的开始,做好新生命的铺垫,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唐山市开滦矿区荆各庄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闭矿规划设计,分析了矿区闭矿及景观环境变化规律,以及闭矿景观恢复规划、闭矿景观恢复设计方法与要求。并对矿区景观重建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荆各庄矿主要景观重建技术。实践表明关闭矿山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是矿区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渭北嵯峨山一带历史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大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CK2废弃采坑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多余石料依规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闭环的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启明  郭婧 《现代矿业》2020,36(11):235-237
通过对潼关金矿区西潼峪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恢复治理技术。采用土体重构与整治、拦渣墙与格宾石笼拦挡、导水系统重建、主动防护围加固、生物绿化复垦、监测工程六种技术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潼关金矿区西潼峪治理区的恢复治理技术。在今后绿色矿山建设中,为类似工程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景观修复等其他治理恢复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区景观恢复与整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忠义  王云凤  李晓雷  姜燕 《金属矿山》2012,41(1):144-146,150
露天采矿破坏植被、土壤和上覆岩层,形成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工业场地等类型的景观混乱与破坏,如何有效治理和恢复矿区景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露天矿区重点景观受损区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土地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露天矿区景观恢复原则与技术思路,并从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露天矿景观功能分区恢复2方面提出恢复的技术措施,为露天矿区景观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铁矿露天采场的上下部剥采比相差悬殊,3个主矿体矿量分布很不均衡。设计中通过开采程序研究,选择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开采程序方案。文中着重论述了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复杂的西矿体5个开采程序方案的比较与确定。  相似文献   

20.
陈海涛 《金属矿山》2010,39(5):151-153
矿区生态景观质量是反映矿山环境破坏程度和生态恢复后效应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评价方法在景观质量评价上存在不足,因此寻求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是矿山企业和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针对平果铝土矿矿床独特的地质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区土地种植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罗列出各植被种植的组合顺序和空间分布情况,其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对矿区生态景观设计和环境再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