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某矿含镍1.04%,含铁40.55%,镁及二氧化硅含量较低,为典型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矿样粒度较细,小于0.038mm粒级部分占66.58%。镍主要赋存在褐铁矿和硅酸盐矿物中,分布率分别为75.0%和24.04%。对该镍矿进行了还原焙烧—酸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炭粉粒度-0.038 mm大于90%,炭粉用量30%,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30 min,酸料比0.5 m L/g,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0 h,浸出液固比5∶1时,镍、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74.88%,93.83%,35.87%。 相似文献
5.
6.
在详细研究云南某红土型风化钛砂矿原矿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试验室选矿工艺研究,弱磁—强磁—重选流程试验得到的钛精矿含TiO2 48.06%,回收率74.47%;弱磁—强磁抛尾后的粗精矿进行小型浮选闭路试验得到的钛精矿含TiO2 40.76%,回收率85.35%,选矿指标较好,为选厂的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某新生代红土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云南某新生代红土型露天金矿金的粒度分布呈粗细极不均匀的特点,采用高离心力场重选工艺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粗粒金以及微细粒金的回收难题,当原矿金品位1.1g/t,精矿金品位47.23g/t,金回收率达到86.09%,获得了满意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野外取样、制备样品、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贵州织金某红土型钛矿中钛元素赋存状态作了系统的研究。该矿石中TiO_2含量在5.02%~8.59%,铝硅比较低,属于红土型钛矿石;钛元素以独立矿物锐钛矿、钛铁矿存在于矿物中;钛元素取代赤铁矿中的铁元素,以类质同象赋存于赤铁矿晶体中;可通过加碱焙烧后加水浸出富集锐钛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贵州某石英脉型金矿石金含量为3.04 g/t,金属硫化物中的金和单体金是金存在的主要形式,金的产出形态有浑圆粒状、板片状和角粒状等,嵌布粒度微细。为了高效回收该矿石中的金,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6%情况下,采用尼尔森选矿机重选,获得了金品位为236.01 g/t、金回收率为26.39%的尼尔森重选金精矿;尼尔森重选尾矿再磨至-0.074 mm占80.44%后,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41.37 g/t、金回收率为57.84%的浮选金精矿;总精矿金品位为55.78 g/t,金回收率为84.2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变目前隐晶质石墨高温提纯或化学提纯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加快隐晶质石墨的开发利用,本文使用新的方法对隐晶质石墨进行提纯。试验选用黑龙江鸡西生产的隐晶质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采用先对隐晶质石墨单独焙烧活化再分别进行碱浸、酸浸的方法进行提纯试验研究。本文在保持酸浸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焙烧工序和碱浸工序中各因素对隐晶质石墨提纯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焙烧条件和最佳碱浸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使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由原来的84.173%提高至93.852%。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隐晶质石墨经单独焙烧后,可提高杂质与碱、酸反应的活性,提高杂质的脱除率,提纯效果优于相同条件下未经焙烧的隐晶质石墨样品。 相似文献
17.
18.
福建钼矿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分析了福建某石英脉型钼矿的化学成分、组成 以及主要有价矿物及其赋存状态。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矿物浮选分离的合适磨矿细度、浮选粗选合 适的抑制剂、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用量,对1次精选抑制剂硫化钠及巯基乙酸钠进行了比较,并对 探索试验确定的1粗2扫6精闭路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含钼为0.19%的钼矿经选别后,获得 了钼品位46.23%,回收率86.20%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19.
20.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 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 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 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 Na2S2O3·5H2O用量0.4 mol/L, CuSO4用量4 g/L, NH3·H2O用量4 mol/L, Na2SO3用量0.3 mol/L, 液固比为4∶1, 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 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 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