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二冲程汽油机分层进气系统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二冲程汽油机分层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分层进气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计算,其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通过对发动机进气过程进行一维模拟计算而获得。同时,对分层进气系统进行了实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外特性最低油耗率为348 0g/(kW·h),在整个外特性上平均油耗下降了25 5%。  相似文献   

2.
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应用分层进气提高二冲程汽油机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分层进气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分层进气汽油机的基本特性。分层进气汽油机的最低油耗率为334g/(kW·h),较原机降低了29.7%。  相似文献   

3.
黄锦成  刘海峰  李献箐 《内燃机》2005,(6):39-40,43
介绍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汽油机的空燃比、浓混合气进气比例值对HC和CO排放浓度的影响,以及HC和CO随功率、转速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分层燃烧的排放效果。结果表明,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善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4.
刘长生 《内燃机》1993,(2):9-11
小型单缸二冲程汽油机在我国应用十分普遍,为了简化机构减轻重量,一般均采用飞轮型磁电机点火。随着二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不断的提高(一般为7000~8000r/min,高者达10000~15000r/min),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汽油机采用的有机械触点的白金断电器点火,由于零件磨损、白金烧蚀等原因,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简单的有触点磁电机点火提前角为固定值,也不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有关人员从60年代末就开始研制无触点点火磁电机。用无机械动作的可控硅(SCR),代替了原来的断电  相似文献   

5.
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科  刘兵  陈波宁 《内燃机工程》2003,24(6):20-22,30
在总结汽车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的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小排量汽油机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开发了适合小排量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气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对该系统的构成细节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行了排量为50mL的TB50型二冲程汽油机进气管喷射的试验,其结果表明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李建统 《内燃机》1989,(1):47-47
摩擦车二冲程汽油机的润滑系统按润滑方式分为混合润滑和分离润滑。 1.混合润滑混合润滑即把汽油和机油按20:1~30:1的容积比均匀混合后,灌入油箱。发动机工作时,机油和汽油的混合油在汽化器内与空气混合,形成油汽混合气进入曲轴箱,机油便在主轴承、曲柄连杆机构、活塞和气缸等摩擦副表面形成油膜,起到润滑作  相似文献   

7.
二冲程汽油机双进气口分层扫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在一台80mL摩托车用二冲程汽油机上采用双进气口分层扫气方式的试验结果,其1/4节气门开度时的最低燃油消耗可降低24.8%。但也存在稳定运转区域变小的问题,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影响这种扫气方式的关键因素是储气道压力波影响和2个节气门开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分层扫气二冲程汽油机的换气过程,储气道内压力波及稳定工况下化油器主、怠速系的供油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阐明了分层扫气汽油机给气比、空燃比和纯空气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李彬轩  吴锋 《小型内燃机》1997,26(4):1-5,19
电控喷油是二冲程汽油机的一种先进的供油方式,其特点是在保留二冲程机原有优点的同时可显著降低排放和油耗。本文针对我国情况,建立起一磁二冲程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现对其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岳振武 《小型内燃机》1998,27(3):13-16,37
本文对分层扫气二冲程汽油机的换气过程,储气道内压力波及稳定工况下化油器主、怠速系的供油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阐明了分层扫气汽油机给气比、空燃比和纯空气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计处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王世忠  吕勤 《内燃机学报》1996,14(2):146-15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扫气方式——分隔扫气方式,并介绍了在回流扫气式通用2冲程汽油机上应用分隔扫气的技术,降低了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分隔扫气2冲程汽油机的油耗率平均比原机降低14.3%。  相似文献   

12.
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及扫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京元  刘兵  曾科 《内燃机工程》2005,26(1):36-39,43
本文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进行优化。对原型机(小型HS-510航空发动机)的扫气过程数值模拟发现:在缸内存在环流和涡流。环流在贴近气缸附近较强,可以将废气排出气缸;而在气缸中部较弱,难以将废气彻底排出。涡流的存在则降低了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原型机的扫气过程同理想的扫气过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原型机扫气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改进扫气系统设计,将扫气口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五个。对改型机数值模拟发现缸内没有形成涡流。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得到了提高,且发动机的功率提高11%。  相似文献   

13.
二冲程内燃机换气时新鲜充量的逃逸损失主要来自首先进入气缸的那部分扫气气体。因此,这里研究了一种新的扫气方法——向扫气道单独充入并在进气结束时尽可能存留纯空气的空气先导分层扫气方法。对一台批量生产的排量为250mL摩托车二冲程汽油机精心改装后进行的直接对比试验表明:采用空气先导式分层扫气方法其燃油消耗比采用普通扫气时明显降低,中等负荷时降低(15~28)%,且在宽广的转速-负荷范围内,油耗不超过350g/(kW·h)。最后讨论了分层扫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冲程汽油机气体流动及扫气品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稳定流动的理论,建立了曲轴箱边界、气口边界等模型,建成了适用于曲轴箱扫气式二冲程汽油机性能预测和进、排气系统分析的模型,并针对AX100型摩托车二冲程汽油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由于该有较好地分析二冲程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的压力波动,并考虑了扫气口回流中新鲜充量和复合扫气模型,计算得到的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品质与试验数据比较是吻合的。通过研究加深了对二冲程汽油机进、排气系统流动规律及其对发对机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二冲程发动机扫排气道—缸内系统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倒拖工况下的K100二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扫排气道-缸内系统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计算发现,整个扫气阶段的缸内流场是 由三维回流组成的。扫排气道-缸内系统流场是扫气气流以射流形式从周向与缸内气体混合并同时以类似类似环抱的形式将废气向排气口推挤,前类似于“完全混合”,后类似于“完全置换”。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分析复杂区域流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实现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分层扫气的膜片式喷射化油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并研究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膜片式喷射化油器(DIC),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曲轴箱峰值压力给燃油加压,由一组膜片机构将进气喉口处的压差转换到燃油主量孔两侧,使供油量与进气量成正比,从而实现燃油的计量和喷射。本系统和适当的扫气系统结合起来,可实现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分层扫气,减少燃油的短路损失,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未燃碳氢排放。本文还提出了保留常规化油器的低负荷供油系统,用来解决一般简单喷射系统低负荷性能恶化的问题,又使燃油系统结构大为简化。本文描述了DIC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在30cm3试验专用汽油机上进行了膜片式喷射化油器供油特性和发动机性能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应对欧洲、美国的汽油机排放法规,提出一种分层扫气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在扫气时未燃烧混合气的短路损失和提高燃烧效率,从而实现减少汽油机的HC和NOx排放指标的目的,并能大幅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率,达到使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即环保又节能的目的,为小型二冲程汽油机进入欧美市场扫清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8.
小型二冲程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分层扫气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减少小型二冲程发动机扫气短路损失,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研究开发了二冲程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分层扫气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50mL发动机原机,进气管电控喷射和电控汽油喷射分层扫气系统3种方案的对比试验,讨论了不同负荷时分层扫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表明电控汽油喷射分层扫气系统能够低发动机油耗25%-40%,HC排放40%以上,但CO排放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电控半直接喷射二冲程汽油机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二冲程汽油机上采用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包括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与喷油器的选择方法,以及喷油器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研制了一套可以适用于二冲程汽油机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精确控制;采用电控低压半直接喷射系统后,发动机在全负荷时的燃油消耗下降显,同时功率与扭矩也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