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其实质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若低于该水量,系统会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2.
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河段基本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75%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82.32、62.48 m^3/s;90%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1.2、55.4 m^3/s。黄河河道适宜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为:75%保证率年份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分别为264.27、133.87 m^3/s;90%保证率年份分别为213.22、158.70 m^3/s。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水文学原理,根据河流景观生态结构和功能与水资源的响应关系,确立了组成景观系统各成分的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各项景观环境需水量之间的整合方法,以黄河花园口水利风景区为例,对其景观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每年景观环境需水量为190.01亿m3.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1):42-44
黄河干流河道采砂分为营利性采砂和公益性采砂,营利性采砂的无序开采问题已经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黄河流域重要河道采砂规划对采砂的范围、采砂量、采砂时机和采砂方式等进行了统一规划,但河道采砂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黄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对采砂规划的制约因素,论述了采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进展,对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从河道内、河道外、景观娱乐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方向:基础理论知识;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相关污染法规等。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干流河道内最小环境需水量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关于河道内环境需水量研究多集中于水资源短 缺性河流,而关于水量比较充足河流的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报道较少。依据长江下游生态环境 特点提出并概算了长江下游干流河道内最小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干流河 道内最小环境需水量约为 2 069.2亿m3。在丰水年枯水期该环境流量对长江口的生态 环境影响不大,但在枯水年枯水期将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  相似文献   

8.
9.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或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进一步下降时河道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最少水量,以及在这一水量下生态系统能够容纳的最差水质。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河道蒸发损失量、河道渗漏损失量、河道基础流量三项之和。以大汶河为例计算了各主要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河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4,自引:11,他引:64  
倪晋仁  金玲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2,33(10):0001-0007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取其所需临界流量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11.
朱玉伟  拾兵  黄勇  焦志洋 《人民黄河》2005,27(1):42-43,46
为解决黄河口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须对河口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保护和维持河口三角洲湿地环境,协调人类活动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则确定其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有关概念。指出未来生态需水量研究发展趋势是综合多学科的研究,微观上从水分需求机理研究入手,宏观上关注尺度效应和耦合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把黄河上游分为上、中、下3段,根据黄河沿、玛曲、唐乃亥、安宁渡、青铜峡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1960~1990年系列资料,计算的25%、50%、70%、95%4个水文频率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35.811 8亿、230.482 0亿、193.823 8亿m3和166.056 3亿m3,河道内平均年生态需水量为径流量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实施黄河洪水资源化的研究,认为采取“蓄洪”、“调沙”、“冲污”、“造床”、“引洪”等方式,可以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断流及缺水、泥沙淤积等问题,还能缓解黄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利用好黄河的洪水资源,可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从而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最统一调度至2004年,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取得了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的斐然成绩,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初步扼制下游频繁断流的局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廊道”作用;促进了下游水功能的实现;部分修复了作为重要水禽栖息地的河道湿地,保护并丰富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恢复,维持了二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保证黄河非汛期输送一定的营养盐人海,对河口及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滨海区生态需水量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口与近海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非线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多源性、开放性、耗散性和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最新技术,建立了河口滨海区生态需水量与健康生态特征指标问的非线性耦合关系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借助Mat lah工具箱强大功能和自主开发接口,快速实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网络的训练和仿真。  相似文献   

17.
永定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沙河流生态需水量中最为重要的是输沙需水量,通过分析河道输沙的实际过程,提出了输沙需水量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而计算、分析了永定河下游河道的输沙需水量。指出输沙用水调控原则为:优先选用临界单位输沙需水最;在水流强度较大时集中输沙,保证下游河道维持相对稳定的流量。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北区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黄河河口改道清水沟流路后,面积占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的保护区北区就失去了淡水补充,出现了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倒退、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当前生态调水工程实施的形势、保护区北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从生态学角度对保护区北区的生态需水量和补水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计算,得出北区湿地的最小需水量为4.34亿m3、适宜需水量为6.40亿m3、理想需水量为8.92亿m3,最小补水量为2.85亿m3、适宜补水量为3.81亿m3、理想补水量为4.28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