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佳 《贵州化工》2011,36(1):43-45
以江苏省沭阳县饮用水源的氨氮污染事件为例,阐述了高浓度氨氮污水进入水体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氨氮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探讨了处理此类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宏  沈虹 《当代化工》2012,41(5):501-504
氮在水中主要是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的,污染受纳水体,影响水环境质量.高浓度氨氮废水可采用吹脱、汽提法去除.中、低浓度氨氮废水可采用MAP法沉氨预处理,除去大部分氨氮后,再经生物处理去除剩余的氨氮.MAP法去除中、低浓度的氨氮处理效果良好,并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
测定废水中氨氮含量,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对维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测定时用到的方法是电极法,其具有分析时间短、检测面广和流程操作简便的特点。此文以电极法测定氨氮为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旱天放江是造成上海市城区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虬江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流制泵站旱天放江后,调水对受纳河道水质的影响。选取放江当天至调水第7 d,分析对比受纳水体上游至下游,各采样断面水体中COD、TP、氨氮以及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放江后和调水连续7 d后,各断面水体中水质检测指标以及沉积物中TOC含量均高于放江前。放江开始至调水第7 d,虬江水体中COD、TP、氨氮含量均呈现先递减后趋向于平稳的趋势,沉积物中TOC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受调水作用的影响,上游水体中COD、TP、氨氮以及沉积物中TOC含量均低于下游。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氨氮对水体的危害、水体中氨氮的来源和排放趋势。详细阐述了通过完善氨氮排放标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等方式和途径实现水体中氨氮减排。  相似文献   

6.
氨氮污染是导致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要水体的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能否有效地控制点源和面源氮素污染,已经成为遏制目前水体污染加剧形势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对氨氮控制的研究很多,但是利用自然基质碳源对氨氮脱除的研究却极少。本文介绍了氨氮污染的现状,探讨了目前各类脱氮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脱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钱明梅 《清洗世界》2023,(5):128-130
近些年来,国家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氨氮排放也是造成水质出现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过高时,不仅会造成水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而且还会对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进而破坏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对氨氮进行有效的控制也能够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氨氮污染控制消减技术成为了水环境污染控制日益紧迫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开发经济高效的废水脱氮技术来治理被污染的水环境。本文讨论了传统生物脱氮的机理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机理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化学需氧量是反应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新标准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通过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试验,得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3.12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并对不同浓度的实际水样进行检测,验证了新标准的实际应用性。通过对新标准的优势进行分析,该标准能够更好地监测低浓度样品,精密度更高。通过分析不同加热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取最佳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水中氨氮的来源及危害,对比了治理水体中氨氮污染常用的方法及处理工艺。将催化氧化和吸附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理氨氮废水。  相似文献   

11.
浅议氮肥企业污水零排放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民 《化肥设计》2007,45(4):38-41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概况;阐述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企业产生的水污染源和水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以及针对性单元治理方案;提出了在废水外排总出口设置固定床生化终端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废水中氨氮去除率为99%,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龚成菊  苏克泉 《广州化工》2012,40(13):54-55
甲胺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和甲醇,大量含氨氮的甲胺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排入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坏境的污染,甚至会对人体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如何处理甲胺废水中的氨氮污染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去除甲胺废水中氨氮的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而目前自来水厂大多采用传统工艺,主要针对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差,所以必须进行工艺改造。针对我国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对当下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常见物化法、生物法和联合处理法进行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未来微污染水源中氨氮的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源的硝酸盐氮污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以人工配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海绵铁去除水中NO_3~--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海绵铁对NO_3~--N的去除;pH越低,NO_3~--N去除率越高;原水中NO_3~--N初始浓度越高,被还原NO_3~--N的量越多。产物分析表明:海绵铁还原NO_3~--N是产碱耗酸的反应,主要产物是氨氮,占NO_3~--N还原量的68%~83%。  相似文献   

15.
廖文利  宋力  高志强  唐英  李忠彬 《广东化工》2011,38(11):220-221
文章简要介绍了卫星湖的自然环境,根据功能分区,在卫星湖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在3月、9月、12月就生化需氧量,氨氮两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化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均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调查显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面源污染,并针对农业面源控制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何兵  罗建中  郭雪娥 《广东化工》2014,(14):153-154
当前珠三角地区内河涌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解内河涌的水质污染状况对更好地推进河涌治理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对珠三角地区某典型镇街的内河涌水质进行了调研,对内河涌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重点分析了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溶解氧四个水质指标;根据调研结果得出内河涌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和溶解氧。该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河涌整治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提法处理稀土行业高浓度氨氮废水,选用电解质NRTL热力学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讨论了pH值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以及进料温度和理论板数对汽提能耗和氨水产品浓度的影响。确定了较好的模拟计算条件:原水预热温度为70℃,理论板数为8块。模拟计算结果与开车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