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境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体,其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认知语境由情景信息、语言上下文、百科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构成,其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常紧密,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应重视这些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增进对认知语境的认识,深入了解认知语境在语言使用与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体,其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认知语境由情景信息、语言上下文、百科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构成,其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常紧密,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应重视这些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增进对认知语境的认识,深入了解认知语境在语言使用与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框架下的语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块(chunk)是兼具词法和句法特征的语言单位。将其放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分别从经验主义语言观、格式塔完型、原型和范畴化,以及"认知语法"的角度来探讨其特点和生成理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之上的传统语言教学法有着其必然的枯燥性、语言学习者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词汇记忆牢固性差等缺陷。为了改善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本文依据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架构起一种全新的语言词汇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具体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聚合理论、喻性认知模式和范畴化等理论在语言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词汇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基于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上的词汇教学方案确实能弥补传统词汇教学法的缺陷,大大提高语言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语构词隐喻与词汇学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从隐喻过程与构词过程的相互重叠可以看出隐喻的迁移途径,其隐喻化特点和认知隐喻给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语感认知进行剖析,指出语感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它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在研究语感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感认知过程进行探索,并探讨语感培养的途径,希望能够对语感研究和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情态(modality)属于人类语言重要的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范畴,英语情态助动词的多义性、语义交叉、层级性和心理认知复杂性使其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梳理了各主流语言学派对英语情态助动词意义研究脉络,试图厘清英语情态助动词意义研究范畴界限并指出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 ,语言往往给人打上标签 ,人们往往根据说话人的语言形式来判断其社会地位或获取有关这个人的其他信息 ,甚至判断他的能力和决定自己对对方应采取的态度等 ,由此形成语言等级的观念 ,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见”。文章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偏见的成因 ,进一步证实语言偏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认知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探析隐喻的认知功能入手,分析语言教学中认知因素和语言习得的认知心理,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语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者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及其与习得之间相互关系;内部因素包括语言的转移、对第二语言的认知和语言共性等一系列影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包括生理、情感、认知及学习策略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从学习者个人差异(情感、年龄、语言天赋、性格、学习策略)的角度来探讨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总结双语控制和执行控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语言语境制约下双语者认知控制的变化,旨在揭示语言语境对双语者一般认知控制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在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中,双语者的语言控制均会受到语言语境的即时调节。相比较单一语境而言,混合语境下,双语者在执行一般认知控制任务时更有优势。未来的研究可借助先进的神经影像学(PET、f MRI等)和神经电生理学技术(ERP、MEG等),考察语言语境对双语者认知控制的其它两个维度(刷新和转换)以及非语言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对一般认知控制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中关于“前”、“后”在空间方位概念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其不同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语言偏差,这种差异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误。三种语言偏误研究理论: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心灵主义的偏误分析和认知主义的中介语研究为语言偏误研究提供多视角的研究范本,但以上理论局限于对偏误现象和过程的分析,没有解释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基于ERP技术测量语言产生过程的实时研究,试图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语言偏误产生的神经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人习得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的习得及其能力的进一步拓展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幼儿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语言认知论者认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文章以语言认知论为基础,用模因论的观点解读幼儿习得语言的过程,并从中得出启示:优化语言习得环境、采取相应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促进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语料库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佐证了语料库对词汇、短语等语言形式学习的有效性,更揭示了其培养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以及英语写作学习自主性的教学价值.语料库的合理建设和充分利用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探讨翻译偏差的存在理据,并通过变量分析进一步解读其认知概念。认为翻译偏差在哲学、认知、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存在理据;翻译偏差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客观存在的,受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必然偏差,同时它又是一个由于不同译者语言、文化等认知能力差异而在偏差范围内出现波动的动态值。翻译偏差涵盖了误读、误译、改译、正译等四个认知范畴,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典型人体词"nose"的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词义拓展的基本规律、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而且对于揭示认知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对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二者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也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通过一词多义的词义网络,揭示出词义的拓展不是任意的,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拓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进一步证实语言不是自治的、封闭的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隐喻自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顺序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析了"葛底斯堡演说"中的顺序象似性,并对它在这篇演讲稿中所起到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对这篇演讲稿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蕴涵丰富内涵的语言精华,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习语的研究也逐步从附属于语言外部的修辞功能向内嵌于人类思维的认知功能发展。La-koff提出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应该用语言之外的因素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这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英语习语中隐喻语义生成的幕后心理认知机制,认为从心理认知过程分析习语中的隐喻既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助于对英语习语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