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诸多限制.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而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保护。从理论和立法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扩大原告资格的依据.将检察机关、环保团体、公民个人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社会公益,环境侵害具有间接性、广泛性和延续性特点.我国现行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定主要遵循"直接利害关系"理论,不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应在"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基础上,根据环境权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放宽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除直接受害人与具体相对人和检察机关外,还应赋予社会公众、非政府环保组织和后代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良好社会运行机制的形成.我国要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原告资格、举证责任、受案范围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公益诉讼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坚实基础,能更好的实现行政法依法行政的价值目标,维护公共利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我国理论与实践部门的共同呼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行政法治实践中最活跃的因素,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必须解决好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及设立必要性的研究,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架构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原告诉讼资格的确定问题一直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可回避的焦点。当前,各国法律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范围的认定,主要沿着限缩与扩张两条主线发展。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过程中,学者和已开展的司法实践都倾向于扩张的态度,而立法者出于预防滥用诉权的考虑,采取限缩原告诉讼资格的做法。这一做法引起巨大的争议,而且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遭遇"寒流"的尴尬处境也否定了这一做法。有必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适时扩张原告诉讼资格范围,同时还要采取措施以避免滥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关心的事情。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却对提起环境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不仅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且会挫伤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扩大诉讼主体,特别是放宽起诉主体的资格,本文试对该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治理范围与原告资格问题。文章指出,确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治理范围,首先要考虑中国目前的司法环境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让法院通过对民事公益纠纷的审理而形成公共政策。而在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上,确立第三人主张他人利益而提起诉讼的,必须考虑其"是否可能为他人权利进行最佳的辩护",并能有利于纠纷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既需充足的理论依据,更应关注制度的现实运行。《环境保护法》唯独赋予环保公益组织原告资格,虽有一定合理之处,但就当下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而言,环保公益组织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故而,应唤回国家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有的角色,其参与诉讼具备充分的立法、实践与价值依据。国家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虽有其弊端,但其弊端并非无法克服,且基于现实环境的考量,其利甚于其弊。故此,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应考虑环保公益组织与国家机关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适应保护环境公益的迫切需要,我国有必要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论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及其法理基础,并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范围、原告、举证责任配置和诉讼费用负担等方面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谢丹阳 《商品与质量》2012,(S7):192-19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针对侵害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的民事行为提起的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关系到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能否得到充分的司法救济。确定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使民事行为侵害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时,检察机关能够依法进行监督,提起民事性的环境公益诉讼,这符合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与其作为我国法律的监督机关并不矛盾,符合宪法的精神;也不会引起环境民事诉讼结构的不平衡;检察机关也是保护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的适合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现象愈发严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立法及制度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作为新型的诉讼形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呼之欲出。本文参照国外先进立法和实践经验,对提起我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进行了界定以及对原告提起该诉讼的权利限制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针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它对于弥补法治的漏洞,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都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是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创立以后,该制度在世界其他国家亦初步构建和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整个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大体系内,着重抽取环保组织(社团)这一特殊原告主体,对其比较优势和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关键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相关系统的立法规定。要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如适当放宽受案范围、放宽起诉资格、合理分担举证责任、改进诉讼费用的承担等,从而弥补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保护的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15.
目前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实践表明,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建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从法理上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其合理性,但现阶段面临法律依据缺乏、主体地位不明、角色定位冲突、诉讼成本过高等困境.从明确原告主体资格、限定可诉范围、设置前置程序、分配举证责任、延长诉讼时效、强化内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今,环境问题颇受人们关注,各种环境纠纷也是层出不穷。环境纠纷的公益化趋势日趋明显,解决环境公益纠纷问题已经成为时下的一项焦点问题。目前学者的主要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问题及如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几个方面。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吸取和总结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认真阐述了自己对这几个方面的认识,希望与读者产生共鸣,也希望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印度公益诉讼起源于上世纪6、7十年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之处,其中包括原告的主体资格"、书信管辖制度"、司法能动主义、临时性命令等。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对于保护印度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针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它对于弥补法治的漏洞,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都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是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与一般的行政诉讼相比,其具有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独特功能.我国诉讼的司法实践只设立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私益诉讼,而无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公益诉讼.本文在论述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法治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了代位诉讼产生的基本目的是中小股东对抗大股东控制的基础上,论述了股东作为代位诉讼原告的程序法依据,并结合国外相关规定从股东持股数量、持股期限以及股东是否为公正性代表三个角度分析了股东作为代位诉讼原告资格限制的规定,并提出我国《公司法》派生诉讼股东资格应在原有持股比例和期限的基础上中引入公正性代表这一因素来确定派生诉讼原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