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唯物史观人性论的科学基础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是人的类本性。唯物史观人性论是历史的、发展的人性论,是个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相统一的人性论,它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是一直为社会教育所关注。先秦儒家人性论开创了人性教育的先河,并且在中国人性教育理论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孟、荀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都是将人的自然欲望作为出发点,以成就人的道德价值、实现其政治抱负为落脚点。对先秦儒家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思想教育,不仅在理论上进行阐释和建构,而且提出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可实际利用的思想教育方法。先秦儒家人性论对当下的启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重视抽象空泛的理想信念等理论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实践的价值,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视环境对人思想行为的习染作用,引导人们去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硬核和根本,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过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最高价值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李大钊妇女解放思想概述 李大钊是中国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运用到妇女问题研究中的第一人。他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著作,既是试图用唯物史观解释人类历史进程和中国历史变动的作品,也是用唯物史观研究妇女问题的代表作。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精髓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上种种哲学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人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从而否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或对社会规律作唯心主义理解。唯物史观则强调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就必然得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实践是人的本质,进而得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就是产生和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结论。这就坚持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实现了对社会规律认识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首后,中共关于唯物史观中包含“社会发展”争“人的发展”两个历史过程的论断及其体系,已形成继承马恩并有创新的成熟的“执政哲学”,面对它,继续说唯物史观只从社会关系出发而不是从现实个人出发,认定人的需要只有社会性而无自然性,都不对。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哲学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正确解决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关于的质生产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唯物史观建构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的理论构架三方面,较深刻地论述了唯物史观是反映普遍真理、是科学的、完整的历史观,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理解与把握全球化问题,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历史过程作为其前提,具有方向性以及历史过程作为其源泉,具有动力性两方面展开,对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性进行论证,客观说明唯物史观的历史过程性,并坚持和认同其历史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与人文关怀精神的回归,需要重新审视以下几个问题: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问题;人类享受自己所创造的历史成果正当性和合理性问题;社会历史评价的最高价值尺度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问题;人的需要与利益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从哲学自身性质和哲学发展内在规律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可以看到 ,唯物史观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正确理论 ,是以人和人的生存问题为自己的关注中心的。研究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重要的是思考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唯物史观不断得到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对“原典”的重新解释、补充和运用 ,而是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研究过、或者研究过但没有来得及作出回答的新问题。要把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 ,不断扩大唯物史观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史上种种哲学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人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从而否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或对社会规律作唯心主义理解。唯物史观列强调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就必然碍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实践是人的本质,进而得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就是产生和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结论。这就坚持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实现了对社会规律认识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们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实现了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并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中主客体向度的统一.但以往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解和教学,更多地看重社会历史客体向度的作用,较为忽视主体向度的意义,割裂了主客体向度的内在关联.在理论上和教学中,应该自觉地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视角理解和说明社会历史的要素、动力与进程,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从哲学自身性质和哲学发展内在规律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可以看到,唯物史观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正确理论,是以人和人的生存问题为自己的关注中心的。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重要的是思考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唯物史观不断得到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对“原典”的重新解释、补充和运用,而是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过但没有来得及作出回答的新问题。要把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唯物史观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假共同体所控制、束缚的现象,从而提出了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之个性解放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规律等方面比较了萨特社会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不同,使人们认清萨特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史官身份及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使老子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老子的宇宙论以人生论为归宿,道法自然是老子人性论的理论基础,理想的人性应该是法自然的,是道的特性在人身上的体现.自然人性具有素朴性、真、无私、超越性的特点.这样,老子的自然人性论就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韩非的人性观。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应该用法律与道德来规范平衡人们的欲利之心,根据人的好利性来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操纵。人性论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