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多少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没有多少泡沫 2004年房价上升较快,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议论,有人说"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而这一泡沫是由中国和美国创造的",还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半".中国楼市果真是这样的情形吗?笔者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05,(3):68-72
"地产泡沫",潜在的火药库 近来,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说法再掀波澜,一些国内外研究机构纷纷发表文章,直指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处于"破裂的前夜".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大腕们群起反驳,认为是"胡说八道",官方机构也出面澄清,表示"局部过热不等于出现泡沫".这边论战尚未结束,那边"纷争"又起."泡沫说"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今年来房地产价格迅猛增长,什么原因造成房地产价格大幅攀升?对此,"并肩作战"的房地产商和有关部门又意见相左,房地产商认为是"高地价拉高了房价",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则认为是"先有房价上涨,才有地价上涨".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05,(4):71-74
地产泡沫潜在的火药桶学者提出"泡沫论"中国经济学专●“”,●:家易宪容解读房产经济知识界的发难房地产套牢每一个中国人●:经济学家危言耸听中国房地产临近爆炸边缘地产商反击"泡●:●沫论"时下流传的房地产泡沫说是以讹传讹政府给个说法判断:●:房地产泡沫关键看是否存在真实需求面对"泡沫"恐慌是抢购,●,还是持币观望?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连续数年出现了供求两旺的景象,开发投资、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一直保持了两成或两成以上的增长率,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黄金年,促进了人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有几种评价。有的说形势很好,健康、兴旺、繁荣。也有的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过热、有泡沫现象。还有的说,总体是健康的、良性的,但是局部或者少数城市已经出现过热,有的有泡沫现象。笔者同意第三种评价,即形势很好,问题不少。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健康…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广西城镇建设》2011,(5):22-25
陈志武:中国的畸形城市化历程必须改变金融学家陈志武教授认为,在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不应该再把压力集中在少数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到今天已经超负荷,而且如果再继续下去,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会难以消退。因此,中国的畸形城市化历程必须改变,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压力必须得到缓和,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国退民进",强化民营经济和民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任何国家,判断房地产泡沫的指标都是房价和收入比,综合分析比较房价、GDP和CPI的增长速度之和的关系。目前,上海的房价和收入比例差不多达到了6:1,深圳5:1,在房价极其低的三四线城市,二者的比例也达到了2:1的水平。如此看来,中国的房地产的泡沫破裂似乎是必然趋势。然而,中国讲房地产的泡沫问题将近5年,期间,无数人预测房地产崩盘,在争论中,房价不断高升。现实现象凸显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相比较于美国、香港和日本,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本质上与其不同。  相似文献   

7.
柴强 《城市开发》2001,(10):12-14
一、警惕房地产“过热”和“泡沫”的必要性目前 ,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表明 ,越是在房地产市场形势好的时候 ,越是要保持清醒和冷静 ,警惕和预防房地产“过热”和“泡沫”。我们现在讲要警惕和预防房地产“过热”和“泡沫” ,并不是说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过热”或是出现了“泡沫”。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上正常 ,但不排除在部分地区、个别城市已有了房地产“过热”和“泡沫”的迹象、苗头。房地产如果出现“过热”和“泡沫” ,往往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泡沫”破灭后产生的危害相当大…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一旦发生房地产泡沫,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后果是灾难性、毁灭性的.例如:1923--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的房地产投机狂潮引发的房地产泡沫,最终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破裂的日本地产泡沫,使日本经济至今没有走出"泡沫"的阴影:1 992--1 993年发生在我国海南的房地产泡沫,造成了约800亿银行坏账;1997年由于房地产泡沫而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震荡.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房地产是否"泡沫化",以及怎样对泡沫化进行预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拐点这个词,房地产行业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底,中国最大的房产开发商万科董事长王石首提中国地产市场已现拐点的论断。2009年6月,王石再抛新拐点论:就全国而言,情况还没有发展成为一场房地产泡沫。但就一些主要城市来说,泡沫是显然存在的,我对此非常担心。他担心这种势头可能会波及二线城市,酿就类似日本历时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中国房地产还走上半场那种不合作、独立开发、机会型,你就没什么机会。判断房地产有"四个凡是"事实上,判断房地产形势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事,我觉得真正的判断形势在中国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来都是。判断中国房地产形势有"四个凡是":第一,凡是简单说中国房地产这个事的不能信。比如说2014年泡沫要爆,这个就不能信;第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再一次成为业界谈论的焦点,中国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产品、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前景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立青  小兀 《城市开发》2003,(4):8-12
2003年的中国房地产,形势多变,市场复杂。有人称之为决战年;有人称之为品牌年;还有人认为是泡沫年,滥楼年。而比较趋同的说法是“洗牌年”,就是说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直至淘汰出局。按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的话说,目前房地产市场有四种声音,老百姓说房价、政府说整顿和公平、专家说泡沫、开发商说机遇,这四个方面的声音构成2003房市的主旋律,虽各有侧重,百家争鸣,但最终“九九归一”——希望保持增长,繁荣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房地产市场一些泡沫概念混用导致一些言论以讹传讹,导致对房地产市场现状缺乏清醒认识,深入剖析了房价泡沫、房价波动与房价增涨,房价泡沫、房地产泡沫与泡沫房地产,房价泡沫检测与房地产泡沫检测三组概念,重新界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及其检测的内涵,有助于认清当前重点城市房价出现崩盘迹象,一些城市泡沫依然膨胀的局势,把握调节房地产市场警兆指标的选取思路等.  相似文献   

14.
面对自1998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担心楼市里是否存在"泡沫",甚至有人预测"泡沫"将于2004年破灭.媒体上诸如此类的各类报道长篇累牍、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金融真正的风险是银行隐藏的坏帐,是金融资产质量太烂,而不是其他。年初房贷持续收紧。据新华网报道,与往年"年初松、年末紧"不同,2014年开年各银行的房贷业务并未放松,大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已退出房贷市场,首套房贷款利率八五折优惠已经绝迹。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化是对房地产泡沫的严峻挑战,如果真的有泡沫的话。不是房地产泡沫能解释的所谓金融泡沫,即使用债务杠杆获得投资收益,在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房地产泡沫预警方法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要.将房价视作租金的贴现值,利用租金和房价两个变量共同确定房地产泡沫的预警值和预警度,并以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西安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检验期内五大样本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分别呈现不同的预警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州建设》2005,(4):21-21
日前.中国央行上海分行警告说.地方银行贷款状况令人担忧。虽然中国央行没有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具体问题.但是他们仍然认为目前存在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此.我们的判断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过热的苗头,更谈不上泡沫了。然而,这种全国性的分析并不适用于上海.仅就上海而言,它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策划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一个优秀的营销策划方案,会扭转销售市场的被动局面。《销售与市场》的作者包·恩和巴图曾说":不要把营销当作花费,而应该当作投资。只有正确的投资,你才有可能拥有持续生存的平台和快速发展的空间。"4月12日,旨在提高中国房地产企业营销策划水平的"房地产项目策划及营销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会议的主办方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延边州政府、延吉市政府组织了中房协开发委委员单位和东北地区的房地产企业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吉林东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了会议。与会企业代表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势与企业发展战略、房地产营销策划趋势前瞻、房地产产品策划理念与设计创新思维等进行了交流、探讨。《城市开发》杂志作为国家一级房地产品牌企业唯一会刊,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现将部分精彩内容刊登,希冀此内容对房地产企业能有参考借鉴作用,助力企业踏上做大做强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逐渐升温,泡沫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房价整体未出现大起大落,但部分城市房价的涨幅速度令人为之担忧。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目前有不少观点认为与地方政府有关,本文作者对此给予了详尽阐述。本刊分两期(2006年6、7期)将此文连载刊登,希望读者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来,美国房地产复苏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疲软复苏的一大亮点,有分析甚至认为美国房地产已经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并建议"趁机抄底"。因此,许多中国投资者大举进入美国房地产市场,迅猛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外来购买力之一。然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真的进入繁荣周期了吗?警惕美国楼市吹起诱惑暖风美国整体经济仍以"弱势复苏"为主。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