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纤维长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纤维长度重量分布出发,用图解法导出照影机曲线的理论公式。并用实验方法,通过光电照影机直接测取随机夹持试样的照影机曲线与用电容式长度分析仪测量一端平齐试样按照理论公式换算成的照影机曲线对比,检验理论公式的正确性以及分析实际测量中产生的误差,探讨不同测量原理的长度仪器测试结果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照影仪的问世使纤维长度特性的测试变得快速和可再现。最早出现的照影仪是手工操作的,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作乏味的操作,才能得到可再现的结果,这种照影仪的原型和纤维图的理论是由 Hertel 提出的。其后照影仪是伺服照影仪,它摆脱了作纤维图的乏味操作。数字式照影仪和跨距长度的概念是在1960年提出的,它能更快地测得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手扯长度与各种仪器测试长度的关系,采集了不同地区40份棉样,四档不同的长度,将同一棉样在不同的仪器(Y146型光电长度仪、Y111罗拉式长度仪和530型数字式照影机)上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利用QT跨平台工具,实现动态生成菜单(工具条)命令的方法,做到不同视口之间菜单(工具条)的随意切换、相应命令的执行和命令状态及时更新。利用分离菜单命令的描述、创建、连接过程的方法,实现菜单命令的动态创建、切换,提高软件代码的通用性和交互的灵活性、易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纤维照影机测试棉纤维长度时,仪器的输出是处于光照扫描线内的纤维总遮光量的光电转换信号,即各扫描线狭缝单位宽度内的光电信号在整个狭缝范围内的积分量。由于扫描起始位置的限制及各不同长度组纤维的头端在纤维长度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使得扫描线的宽度大小影响测试结果。R.S.Krowickl利用数字照影机研究了扫描线宽度对不同长度棉纤维的跨距长度及整齐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0Cr17Ni4Cu4Nb不锈钢丝冷拉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Φ10.70mm0Cr17Ni4Cu4Nb(SUS630)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丝冷变形过程中易出现拉拔断裂、拉拔后自裂以及冷变形困难进行工艺分析和探讨,指出钢丝表面状态不佳是影响拉拔的主要原因。通过细晶表面处理技术,拉拔时选择道次压缩率8%~12%,使钢丝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盘条热处理采用(1040±10)℃保温1h加上(630±10)℃保温4h时效,中间去应力退火采用(640±10)℃保温2~4h,成品前去应力退火采用(630±10)℃保温4h时效,生产出的Φ10.70mm直条钢丝平均抗拉强度1030MPa,延伸率16.4%,硬度HRC值为31,满足GB/T1220—2007要求,用户使用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7.
刘若华  李汝勤 《纺织学报》2001,22(6):385-386
在理想取样的情况下,纤维照影机的扫描线宽度对照影机曲线的扫描起始点及终端处都有影响;在棉纤维长度测试中,特别在求原棉短纤维含量指标时,应尽可能采用窄宽度的扫描线。  相似文献   

8.
HVI900系统的强力测试方法有不少特点,最关键的是用光学质量Optical Mass来代替传统的称重质量,因而实现了快速自动。光学质量的值取自长度测试过程中所获得的照影仪曲线,即遮光量曲线。强力测试在长度测试之后进行,试样纤维束被前后夹片所夹持,后夹片前边缘的位置所对应的纤维遮光量即为参与该次强力试验的纤维束光学质量M_(op)(见下图)。计算时,光学质量M_(op)还须用该样品的马克隆值M_(ic)来修正。数学模型为:  相似文献   

9.
纤维照影仪及其起始距离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通 《纺织学报》1999,20(2):98-100
本文在研究纤维照影仪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照影仪的起始距离对跨距长度和长度整齐度的影响,指出照影仪的起始距离必须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菜单编排原则上要讲究三“S”,即简单化(simple),菜单内容清晰,一目了然;标准化(standard),菜单的内容份量要讲究一定的标准;特殊化(special),菜品的配置必须风格独具,引人入胜。一份编排好的菜单既要能反映饮食口味的变化和潮流,还要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1、菜单编排的步骤在对菜单作了通盘的了解后,接下来便要从众多的菜品中挑选最适合餐厅使用的菜肴,其步骤如下:(1)根据一般市场的需求,从食谱、烹调书籍、餐饮杂志,相关菜单,自己掌握的菜品中列出所有合适的菜品,以供参考。(2)通过市场调研,删除会因产地、季节而改变的问题项目。  相似文献   

11.
客观验光十二法:①眼底检查客观定性法;②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法;③视网膜检影影动识别法;④使用球镜镜片中和影动法;⑤使用柱镜片中和影动法;⑥带状光镜检影法;⑦动态检影测调节近点法;⑧检影镜片联合折算法;⑨检影后试镜与复验法;⑩角膜计测定曲率性散光法;(11)屈光计测定屈光法;(12)客观型电脑验光法。上述验光法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其中以视网膜检影法最为常用,能迅速准确地判断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公司目前3#机大复卷机上采用的磁粉制动器的情况来看,效果并未达到最佳使用状态;我公司在1998年开始使用FZ630DJ/Y2型水冷磁粉制动器,因为磨损严重而无法继续使用,到2004年底已经报废了2台FZ630DJ/Y2型水冷磁粉制动器,之后我公司又改用功率更大的FZ-1000DJ/Y2型水冷磁粉制动器来替换FZ630DJ/Y2型水冷磁粉制动器;但其使用效果也未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检影是检查者使用检影镜将光线投射到被检者眼底视网膜,通过检影镜的窥孔观察被检者眼底视网膜反光的影动情况,判断入射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后形成的焦点与视网膜的关系,从而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或是调节状况。检影是获取患者客观屈光不正度数和调节反应准确度的重要方法。通常根据检影过程中晶状体是否参与调节而将检影方法分为静态屈光检影和动态屈光检影两种类型。观察的影动现象包括顺动、逆动和中和不动状态。很多同学  相似文献   

14.
HVI910纤维照影仪—强力仪(以下简称910仪)能测定棉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等项物理量。在使用910仪测定棉纤维比强度的过程中,其测定结果常常受操作步骤、测试技术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试验(全部试验均在标准状态下,按照ASTM D4605—86大容量纤维测试仪(HVI)测定棉纤维的标准试验方  相似文献   

15.
530型数字式纤维长度照影机,用以测定棉花、羊毛、化学纤维或混合纤维长至65毫米的长度参数。重要的长度指标为跨越长度。棉条夹持器能制备棉条形式的纤维试样。取样器则用来自动制备其它状态的纤维试样。仪器对试样进行自动扫描,并即时以数字显示其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Hertel取样的棉纤维长度可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照影仪曲线上测量棉纤维长度指标的可能性,对Hertel取样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发现实际照影仪曲线与理论照影仪曲线有偏差,且微小偏差就会对长度指标产生较大影响.当叠加了幅度为±3%、±5%、±10%的光电噪声,通过Harr小波频谱分析,找到了有效的滤波算法,对照影仪曲线进行校正.在校正过的照影仪曲线上测算的棉纤维长度,其重复性在95%的置信水平上,主体长度在1.0mm内,品质长度在0.73 mm内,平均长度在1.4 mm内.当光电随机噪声为±3%时,20 000根和50 000根取样的短纤维率,其单次测量不确定度在90%的置信水平上接近±2%.  相似文献   

17.
工作菜单是Word中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你可以使用工作菜单对你常用的Word文档的列表保持轻松访问。往菜单栏或工具栏上添加工作菜单的方法如下:单击“工具”菜单中的“自定义”菜单项,然后单击“命令”选项卡。在“类别”框中单击“内置”菜单;在“命令”框中单击“工作”,并把它拖到菜单栏或已显示的工具栏上。使用工作菜单,你可以把任何打开的Word文档添加到你的列表中。要想把当前文档添加到工作菜单中,点击工作菜单上的添加到工作菜单。要想打开工作菜单上的文档,在工作菜单上点击你想要打开的文档即可。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的近视分类(按1985年全国届光会议规定) 1.对学龄前后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每日一次散瞳,连三天,其睫状肌完全麻痹后,经验光检影屈光状态改变分三种,命名如下: (1)假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度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2)混合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度明显降低,(指降低度数大于、等于0.5D),但仍未恢复为正樱。(3)真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0.5D 2.真性近视可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种(包括散瞳和不散瞳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涤纶低弹丝纬编针织物产生横影条(纬向条花)的原因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但不涉及消除横影条的技术措施。文中认为产生横影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编织设备本身的状态、纱线的卷装情况、低弹丝的加弹技术,甚至染色的能量高低,都可以成为产生横影条的原因。文中还特别提到,增加进纱路数会促成横影条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棉花检验仪器中长度仪器之多、指标项目之多是属于首位的。近年来国外对于长度检验仪器的发展也很快,测量方式也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方式:(一)光电式光电式是以光线通过照影机狭缝的量来测定纤维长度的方法。最早的是手工操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