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了新一代大型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ECS)的内容、功能及其实现模式,认为目前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ECS(FECS)模式正在成为火电厂ECS的主流实现方案。该模式的ECS分为两个实现阶段,初级阶段为保留关键硬接线FECS模式,高级阶段为完全采用现场总线通信的FECS模式。上述两种模式都将大大提高电厂运行信息化的水平,并节省大量投资,后者更易于融入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单元机组一体化协同控制,必将成为ECS控制模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1概述安康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一种适当集中的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整个系统由主控层(上位机)和现地控制层(LCU)构成.上位机选用国产小型机双机系统,当主机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机.LCU是由五台可编程控制器组成·该控制器为双CPU结构,有两种编程语言,并配有智能通信板.系统网络结构为星型,主控层与LCU之间采用星形连接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根据水力发电厂的特点,机组间距离较远,功能相对比较独立,采用分布式系统比较合适.根据监控系统功能,采用上下两层更利于系统功能的实现,上层完成全厂功能,下层完成所控对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配置灵活、操作方便的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LCU)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了PCC在通信及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在以极高的可靠性完成机组运行控制、并网控制、保护控制、参数调整等功能的同时,又以其丰富的编程语言和强大的通信能力实现了机组运行数据统计、模拟量采集以及各种动作记录。该系统为水电站LCU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速AVR系列单片机的双CPU协调工作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了其通信方式的研究。PMU内部DSP与AVR单片机之间采用串行外围接口(SPI)实现高速可靠通信,以便AVR单片机完成瞬时数据和相量数据的记录、显示和通信,实现PMU独立运行;PMU与现场工控机之间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传送瞬时数据和相量数据,实现局域分析和控制;以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方式把相量数据传送至测量中心实现全网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现状与展望孙显利(山东省水利厅)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文参数实时收集、处理系统,它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完成江河、水库流域内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水文参数的实时收集和处理,实现防汛抗旱或...  相似文献   

6.
以太网已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发展趋势。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设备硬件平台配置较低,通常难以引入实时操作系统(RTOS)及其TCP/IP协议栈。文中研究了在低硬件配置平台上实现嵌入式以太网通信软件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分时、分层的以太网通信软件结构;对内存采用实时性较好的空间表进行管理,对报文采用动态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对间隔层设备的路由和地址解析问题,间隔层设备只实现地址解析功能,变电站的外出网关设定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另外,还针对以太网实现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变电所电力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上下位机结构,造成系统集成性差,不便于软件升级和扩充。文中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变电所高压电力设备多DSP、多微机分布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它是由多个面向设备的以DSP为核心的智能处理单元、多个并行运行具有不同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的微机构成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采取“分治”的设计思想,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交给设备层的智能处理单元完成,监测诊断层主要负责监视和故障诊断,并利用CAN总线实现设备层的检测处理单元间的通信及与上层监测主机的通信。文中给出了系统实现框架,并提出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布式对象调度机制。最后以变压器绝缘在线监测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水电厂远动通信的概况,目前几种浒的水电厂远动通信模式;分析并比较常用的几种远动通信规约;探讨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水电厂对远动通信的要求以及水电厂远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设计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的拓扑结构,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并保证各种保护、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数字化变电站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过程总线的相关技术,分析了采样值(SAV)报文和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报文发布者/订阅者通信模式的2种具体实现方式,提出了3种基于不同过程总线的母线保护通信体系结构,并利用OPNET Modeler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通信结构的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各种通信结构的适用范围,对过程层通信网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状况,提出了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人性化、可选择性、用户二次开发,并从10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1)从AGC/AVC发展到电脑值班员;(2)全面的统计功能;(3)历史数据库向实时历史数据库发展;(4)报警信号的任意定义与选择;(5)用户任意定制报表;(6)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诊断技术的应用;(7)更深层次地应用面向对象技术;(8)LCU及现场自动化元器件弱电源化的趋势;(9)LCU的远程分布与智能分布趋势;(10)LCU通信从串口通信发展到现场总线。目的是推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同时为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自动化领域相关的设计、研制、使用等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之后,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通信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由若干通信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构成,除具备常规通信管理功能外,还具有元件级自诊断、远方诊断、网络管理、电压无功控制(VQC)、双机热备用等功能。采用多主网络结构,各通信子系统相对独立,避免了硬件的重复设置。以较低造价实现多32位CPU并行高速运行,远优于单CPU,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套已投入试运行的远程电能表校准系统的服务器端管理软件。管理软件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实现图形交互系统的可重用性,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多方式通信功能,并采用线程池技术实现通信控制系统高效而稳定的控制功能。远程电能校准系统采用IEC 60870-5-104通信协议制定通信数据包的帧格式以及通信传输规则,实现了远程电能校准功能,采用ASP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系统的Web数据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可靠性是制约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公用网络,低压配电网通信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从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混沌跳频(CFH)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上应用的优缺点,分析了2种技术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并设计一种适合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的CFH-OFDM系统。该系统将混沌跳频技术引入正交频分复用的编码中,提高了系统抗信道噪声的能力,并改进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通信的纠错能力,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并为提高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Modbus应用层协议在串行网络和以太网络中的通信方式,提出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分析了泵站采用Modbus通信的原因,并结合深圳沙湾泵站工程详细说明了系统主控层网络客户/服务器通信的实现,以及现控层网络主/从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Web视频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原理,并分通信层,控制层、图像编码解码层与图像采集和回放层对系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提出基于SVG/XML/CIM的变电站自动化工程配置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即将可扩展矢量图形(SVG)作为变电站图形和完整配置信息封装为整体的信息载体,在子站侧提供基于SVG及公共信息模型(CIM)设计并封装了完整配置信息的变电站一次引导图、电网地理接线引导图的配置编辑系统,进行电网拓扑、变电站一次引导图、自动化系统(主站、子站、智能电子设备)、通信系统等配置。该编辑系统将与主站实现信息交互,通过Java RMI或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将子站完成的配置信息远传至主站自动入库,实现了“子站侧图形配置、主站侧免维护”的开放式工程配置系统,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3层式广域保护系统需要传输的消息种类以及各类消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了IP over ATM over SDH作为网络类型,以充分利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自愈环的低时延和可靠性以及异步传送模式(ATM)的服务质量(QoS)和IP的多业务支持;设计了多环网络拓扑并探讨了关键消息传输的通信协议;使用OPNET Modeler对关键信息传输进行了仿真,证实了此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可以满足最恶劣情况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同步串口(SPORT)作为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总线,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以应用。针对电力系统中智能电子装置(IED)的多采样回路、多板卡通信等共性问题,给出了一套完整的SPORT系统设计方案,以ADSP-21469为主控器件,使模拟/数字转换器(ADC)芯片AD7606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通过SPORT互联完成多采样回路的采集功能;以多块ADSP-21469板卡通过SPORT互联完成板卡间通信功能。结合系统硬件设计,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为解决IED该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EWSC)系统作为未来控制中心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功能,一方面需要对能量管理系统(EMS)成熟功能进行封装,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动化系统功能演变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软件开发范式,用于开发EWSC系统的软件构架。该系统具有一个松散、开放的可插入式结构。其中核心框架是负责系统通信和任务调度的协调层,是相对固定的;其余部分为独立模块,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决策分析和人机表达智能体组成,可以独立开发,方便地嵌入系统。在该框架下系统各个模块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解耦性,并且可以实现把历史遗留系统集成到新的环境中。基于文中所提出的软件构架的在线EWSC系统已在某省级电网投运。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概念,给出了在宽带电力线通信(PLC)中应用OFDM编码方法及其实现模型,并分析了常用编码OFDM技术应用于宽带电力线通信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针对无效频谱现象,提出使用前置编码OFDM来改进常用编码OFDM技术的方案,并在模拟的低压电力载波通道模型上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宽带PLC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前置编码OFDM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小传输信号误码率,并且简化了常用编码OFDM通信系统实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