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常温常压下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用TEM、X-射线衍射仪及红外光谱仪等对其结构和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水一乙醇反应体系下,可获得纯度、结晶度和分散性均较好的纳米HA晶体材料.本实验条件下所合成的纳米HA主要为柱状晶体,平均尺寸为50nm.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作为蛋白类缓释药物载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纳米尺寸的羟基磷灰石粒子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式蛋白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吸附量,探索了影响其吸附的因素(如pH,Ca2+,PO33-),同时测定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能够作为蛋白类缓释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以模拟体液为溶剂,磷酸钠和硝酸钙为溶质反应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HAP粉体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及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用化学方法分析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Ca/P摩尔比.结果表明:合成的HAP晶体呈针状,长约60~70nm,宽约10~20nm,具有弱结晶结构,含有Na^+、CO3^2-基团,更接近于自然骨磷灰石的结构特点.HAP具有一定诱导钙、磷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并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作为模板在低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具有诱导晶体成核生长和控制晶粒尺寸的作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在80 ℃二干燥后的粒度在40 nm左右.  相似文献   

5.
针对嵌段聚合物合成过程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以国产SBS(苯乙烯〖CDF*3〗丁二烯〖CDF*3〗苯乙烯嵌段聚合物)为基本原料,通过大分子化学反应,制备得到了羟基化SBS.以羟基化SBS为模板,N〖CDF*3〗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硝酸银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制备得到了银纳米粒子.采用紫外〖CDF*3〗可见吸收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银纳米粒子可以产生纳米银所具有的表面等离子态的特征吸收峰,羟基化SBS可以为银纳米粒子的成核及晶体长大起到较好的模板作用,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具有球状形貌特征,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相沉淀法控制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AP)晶须,并采用SEM、FT-IR和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从晶体热力学性质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了模板对羟基磷灰石晶须形貌的影响,探讨了羟基磷灰石晶须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团聚,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并对其进行了900℃的热处理。借助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50nm左右均匀分散的等轴晶,超声处理有效控制了纳米粉体的团聚,热处理能显著提高羟基磷灰石晶粒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现象和沉降现象,在聚乙二醇的存在下,不加还原剂,微波辐射氯化钯水溶液,合成了纳米钯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技术对钯粒子的形貌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波时间和聚乙二醇用量对纳米钯粒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m( PEG400):m( PdCl2)=30时,微波功率300 W下反应30 min,得到单分散的纳米钯粒子,尺寸在10 nm左右。而且纳米钯的存在降低了基体聚乙二醇400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颗粒团聚。为了更好地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报道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TiO2/PBA/PMMA复合粒子。分析二氧化钛、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和超声震荡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表征核壳复合粒子。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子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51 nm,其粒径分布较未改性纳米TiO2明显变窄,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颗粒团聚。为了更好地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报道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TiO2/PBA/PMMA复合粒子。分析二氧化钛、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和超声震荡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表征核壳复合粒子。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子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51nm。其粒径分布较未改性纳米TiO2明显变窄,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借助超声波的分散、辅助引发作用,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无氮气保护下,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高吸水性树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树脂吸水性能最优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树脂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条件下,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是AA中和度为70%,T=50℃,n(AM):n(AA)=0.3,m(NMBA):m(AA+AM)=0.05%,m(K2S208):m(AA+AM)=0.2%,吸水倍率最高为398.172g/g。三维网状结构的存在是树脂高吸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超声辐射作用下,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预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r).以此预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苯乙烯为共聚单体进行ATRP反应,合成了PMMA-b-PSt嵌段共聚物.通过硼氢化钠还原聚合物体系中的溴化亚铜,制备得到纳米铜/PMMA-b-PSt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用热分析法对样品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以PMMA-b-PSt为壳,以纳米铜为核的复合粒子,并发现这种复合粒子可以形成以PMMA-b-PSt为连续相以纳米铜为分散相的圆环状组装图案,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粒子的存在降低了嵌段共聚物的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莲子低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提取莲子低聚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超声波功率(300-500 W)、料液比(g/mL)1∶15-1∶25和提取时间(30-50 min)对超声辅助提取莲子低聚糖得率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各试验因素对莲子低聚糖得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优化所得莲子低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较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320 W,液料比1∶25,提取时间48 min,在该条件下,低聚糖得率为1.13%.与热回流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法使莲子低聚糖得率分别提高66.18%和29.88%.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酸液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等研究了不同萃取剂、料液比、pH值、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值2.0,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25W.在此最优条件下,果胶得率可达1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微波与超声波提取绞股蓝总皂甙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绞股蓝全草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绞股蓝总皂甙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探讨了优化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g:25mL,微波处理时间为11min,微波功率为400W,总皂甙提取率为7.59%;超声波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g:25mL,提取温度为7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min,超声波功率为400W,总皂甙提取率为8.01%.  相似文献   

16.
运用超声、H2O2以及2种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协同H2O2方法处理苯酚模拟废水,比较3种方法处理效果的差异,并讨论了超声功率、溶液pH值、超声作用时间和亚铁离子(Fe2+)的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协同H2O2处理组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率优于超声处理组和H2O2处理组。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苯酚的降解率的大小次序先后为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加入FeSO4量,在实验参数的基础上,为了获得较高的降解率和节省成本,各因素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60min,功率为200W,pH值为3,加入0.1mmol.L-1FeSO4量为1.0mL。在该最佳条件下试验,苯酚的降解率为81.50%。相对单独超声和单独过氧化氢而言,采用超声协同过氧化氢法对苯酚具有降解率高、节省时间、降解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化学的制备方法,获得类球形的三氧化钼纳米颗粒;并在相同化学反应条件下制备出未经过超声作用的MoO3颗粒。利用两种微粒的X射线衍射谱(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观察到利用超声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度小,颗粒形状呈类球形,未经过超声作用制备出的颗粒尺度较大,形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并对两种微粒的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及光致变色的性质进行研究;经超声作用所获得溶液的光吸收比未经过超声作用所获得的溶液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分散450℃焙烧物得到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苯为模拟气体,在静态反应装置中考察了该催化剂对气相苯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能显著提高对苯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超声波制备的TiO2上苯转化率是搅拌制备的TiO2的1.7倍。BET结果显示超声波制备的光催化剂比表面比搅拌制备的光催化剂高;XRD表征结果表明TiO2呈锐钛型;紫外-可见漫反射结果显示超声波制备的TiO2在可见区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川楝子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确定最佳的温度、料液比和超声功率的工艺参数,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水为提取溶剂,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川楝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30 ℃,料液比1∶15,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30 min.影响因素极差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2.442 5%.因此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多糖,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而且收率高,明显优于传统的水提工艺.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 Hydroxyapatite(HAp)hasbeenveryusefulfor manyorthopedicapplicationsinmedicalfields[1,2].The majormineralphaseinboneisHApwithapartiallysub stitutionofCO32-forOH-,nanosizeneedleshapeand poorlycrystallization.Varioussynthesismethodshave been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