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型复合絮凝剂在轧制乳化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向慧敏  方月梅  黄莺 《化学工程师》2006,20(3):54-56,63
制备了不同Al∶Si、Fe∶Si和(Al Fe)∶Si摩尔比的聚硅酸金属盐系列絮凝剂:聚硅氯化铝(PASC)、聚硅硫酸铁(PFSS)和聚硅硫酸铁氯化铝(PFASC),实验考察了成分摩尔比、废水pH值、絮凝剂投加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与硅的摩尔比对除油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最佳摩尔比为:n(Al)∶n(Si)=3∶1、n(Fe)∶n(Si)=2∶1和n(Al Fe)∶n(Si)=4∶1;废水pH值为4~10时,处理效果都较好;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油的去除率增加,PASC、PFSS和PFAS适宜的投药量(以金属离子浓度计)分别为:900mg.L-1、1100mg.L-1、800mg.L-1。用它们来处理实际废水时,效果很好,残余油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改性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结晶AlCl3为原料制备聚合氯化铝(PAC),用聚硅酸对其进行改性,获得了改性的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考察了pH值、SiO2浓度、温度、Al/Si摩尔比等因素对改性聚硅酸氯化铝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5~6,SiO2浓度2.5%,温度20~30℃,Al/Si摩尔比1.0。用改性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其最佳的处理条件为:投加量125 mg/L,pH值8,搅拌时间20 min,搅拌温度50℃。改性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具有更好的除油、去除COD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镁盐、锌盐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PAZMSc),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红外光谱证实了PAZMSc中部分铝离子、锌离子、镁离子及水解络合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成铝锌镁硅聚合物,其絮凝性能高于聚硫酸铝。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聚硅氯化铝复合絮凝剂,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Ray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聚硅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复合过程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部分铝离子及水解络合铝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通过羟基结合,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铝硅聚合物。为了检测样品的絮凝性能,采用镇江段长江水作为絮凝水样,选用传统的絮凝剂聚氯化铝和聚硅酸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纳米聚硅氯化铝的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6%和93.5%,比聚氯化铝和聚硅酸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絮凝-吸附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选择了聚硅氯化铝(PASC)作为絮凝剂,电厂炉渣作为吸附剂,并考察了pH值、n(Al)/n(Si)、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6~8时,PASC的n(Al)/n(Si)=2,投加量为200mg.L-1(以Al3 计);吸附时炉渣投加量为20g.L-1,吸附时间为1h。处理后焦化废水的COD由1112.8mg.L-1降至110.6mg.L-1,出水pH值在7左右,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红外图谱中有 Si-O-B键、Al-O-B键、Fe-O-B键、Al-O-Si键、Fe-O-Si键生成,表明Si、B、Al3 、Fe3 及其水解产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作用的大小受Al/Si、Fe/Si摩尔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聚硅酸中引入铁盐制得聚硅硫酸铁(PFSS)复合絮凝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铁硅摩尔比的PFSS的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其中铁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和絮凝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聚硅硫酸铁的形貌均为长链枝杈状聚集态,铁硅摩尔比对形貌结构及絮凝性能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证实PFSS中硅与铁形成了Si-O-Fe键;聚硅硫酸铁的稳定性高于聚硅酸,并且随着n(Fe)∶n(Si)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Na2SiO3、Al2(SO4)3和ZnSO4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铝锌(PAZSS),以高岭土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Na2SiO3的摩尔浓度、Zn/Al摩尔比、(Al+Zn)/Si摩尔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该絮凝剂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Zn/Al摩尔比为1.0、(Al+Zn)/Si摩尔比为1.0时的去浊效果最佳,此时的去浊率可达到98%以上。且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说明,向聚硅酸中引入的铝、锌离子与聚硅酸产生了一定相互作用,有利于链网状结构的生成,提高絮凝性能。并将PAZSS与聚硅硫酸铝(PASS)进行了比较,其处理效果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铟置换液制备聚硅酸氯化铝及其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铟置换液(Al2O3,质量分数为5.35%)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以盐酸为活化剂和调节剂制备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考察了聚硅酸氯化铝制备过程中铝硅比、pH、温度和陈化时间对脱色性能的影响.其优化工艺条件为:铝硅比为1,pH为1.8.聚合温度30℃,聚合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制得铝质量分数为1.13%、盐基度为51%的聚硅酸氯化铝净水剂.其对蔗渣造纸中段废水的脱色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铝铁(PSFA)絮凝剂.考察了pH、n(Si)∶n(Al+Fe)对矸石基聚硅铝铁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灼烧过程中煤矸石的晶型结构发生了变化,采用向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提取液并加压的方式制得的絮凝剂具有最佳絮凝效果.红外光谱表明所制得的聚硅铝铁絮凝剂中硅、铝、铁均以聚合态存在.当n(S...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制备工艺聚硅氯化铝的电性与水解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混凝剂必须具备良好的电中和能力和架桥网捕能力。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微电泳技术 ,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混凝剂聚硅氯化铝 (PASC)水解产物铝形态分布及带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碱化聚合法 ,PASC水解产物中多核羟铝配合物的含量增大 ,Alb 的质量分数从 7 6 2 %增至 8 45 %、10 35 % ,Alc 的质量分数从 6 5 6 9%增至 6 6 5 0 %、70 86 %。zeta电位明显变大 ,例如在水溶液pH =7 0时 ,zeta电位的绝对值从 7 5mV变为 17 5、30 3mV。从而使PASC具有更好的架桥网捕和电中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聚硅酸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  邵俊  梁晶  张九红 《工业水处理》2005,25(10):29-31
通过对工业水玻璃进行pH调节、降低Na^+浓度、运用不同酸化剂、添加硼和引入铝、铁金属离子等.研究了延缓聚硅酸胶凝时间、提高其稳定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pH对聚硅酸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降低Na^+浓度可提高其在中性区域的稳定性,乙酸、硼、铝离子、铁离子的加入有利于聚硅酸的稳定,同时还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适用条件,为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聚硅酸(PSi)、硫酸铝、硫酸锌、食用淀粉(St)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聚硅酸铝锌-淀粉(PSiAZ-St).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絮凝剂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证明:淀粉与聚硅酸金属盐复合成功,并增强了聚硅酸金属盐的性能,表现出更好的絮凝效果.对制备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当(Al+Zn)/Si的摩尔比为1,Al/Zn的摩尔比为1:9,St/Si的质量比为1,pH值为1.5时,絮凝效果优良.制备的PSiAZ-St絮凝剂用于处理松花江原水时,色度、浑浊度去除率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聚硅酸硫酸铝制备及印染废水处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高剪切力条件下,将硫酸铝引入到聚合硅酸中合成了新型聚硅酸硫酸铝(PASS)絮凝剂.研究了PASS的合成工艺,优化了工艺参数;进行了PASS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试验,并与其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较优的PASS合成条件为:SiO2的质量分数为2.5%;pH=1.5~2.0;n(Al)∶n(Si)=1∶4;PASS对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和除浊率均可达90%以上.PASS具有沉降速度快、絮体少、絮团紧密、脱水性能良好、CODCr去除率和除浊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锌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玉彬  黄锋  刘世海  吴仲岿  周俊 《化工进展》2007,26(6):845-848,877
通过调控SiO2含量、Zn/Si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pH值等制备了新型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锌(PZSS),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上述因素对PZSS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ZSS的聚合形态结构取决于SiO2含量、Zn/Si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pH值等的大小。红外光谱证实了PZSS中Zn2 及水解Zn2 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成锌硅聚合物,聚硅酸与Zn2 反应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混合加成作用,而是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无机高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新型絮凝剂所具有的优良絮凝特性是由各物质间以化学作用为主的物理化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废酸和钙粉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聚合氯化铝复合型絮凝剂(PSAC),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聚铝(PAC)中铝含量、聚合硅酸含量、聚硅酸pH值、n(Al)/n(Si)及复合熟化时间对PSAC絮凝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Al)/n(Si)=13:1,PAC中Al3+的含量(以Al2O3质量分数计)为9%,复合时间为1 h时,研制的PSAC对工业污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并具有较宽的pH值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聚合硫酸铁铝硅混凝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开仕  曾凤春 《化工学报》2008,59(9):2361-2365
以粉煤灰、废铁屑、废硫酸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在浸取阶段(碱溶和酸溶)温度90~95℃、液固比(体积比)3.0、时间3h和制备阶段硅酸聚合pH2.0、硫酸总量与硫酸亚铁摩尔比0.37、Si/(Fe+Al)摩尔比0.10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硫酸铁铝硅(PFASS),并对其混凝性能、晶形貌像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PFASS聚合度高、分子链长、最优形态Feb和Alb含量大,对工业废水浊度去除率达99%以上、COD去除率达93%以上,明显优于市售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铝铁(PFAC)混凝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混凝剂含硼聚硅硫酸铁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高分子混凝剂含硼聚硅硫酸铁 (PFSSB) ,考察了体系中硼量及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混凝特性和混凝机理。结果表明 ,当体系中B与Si、Fe与Si的摩尔比分别为 0 1 6及 0 50时 ,混凝剂具有最优的混凝和稳定性能。与聚铁 (PFS)、聚硅硫酸铁 (PFSS)相比 ,PFSSB的pH适用范围更宽 (pH >6 .5) ,絮体矾花大 ,适用性更强 ,沉降性能更好 ,是一种性能优异、很有发展前景的混凝剂。混凝机理分析表明 ,该混凝剂优异的混凝性能是Fe3+ 、聚硅酸、B和SO2 -4离子相互促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