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 X 8132万能工具铣床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用稳态正弦、瞬态脉冲和伪随机三种激振方法,对铣床进行了动态试验.测试教据在信号处理机上进行了处理;识别出了铣床的模态参数和各阶模态振型;找出了铣床结构的主要薄弱模态和薄弱部件.针对铣床的薄弱部件,进行了结构动态特性的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切削对比试验表明,铣床的动态特性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X8132万能工具铣床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用相对伪随机激振法进行了动态特性试验;在数据处理机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识别出了结构的模态参数,以活动图形的形式显示了模态振型.找出了铣床结构的薄弱部件,并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措施.详细讨论了相关多输入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原理、相对伪随机激振原理和提高测试精度的若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伪随机激振法适用于机床结构的动态测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滚齿进行激振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模枋分析技术,对该机床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激振实验采用了宽频带的随机激振,模拟实际工况直接对刀杆处激振。所记录的信号在信号分析仪中进行处理,得到各测点的传递函数,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整机模态分析并可动画显示,识别出表征机床动态特性的模态参数及前几阶模态振型。利用得出的模态参数,对该机床几个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这些部位动态特性不好的原因,并就结构的改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滚齿机进行激振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模态分析技术,对该机床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激振实验采用了宽频带的随机激振,模拟实际工况直接对刀杆处激振。所记录的信号在信号分析仪中进行处理,得到各测点的传递函数,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整机模态分析并可动画显示,识别出表征机床动态特性的模态参数及前几阶模态振型。 利用得出的模态参数,对该机床几个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这些部位动态特性不好的原因,并就结构的改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MQ6025A型万能工具磨床的激振试验及对结果的分析。在试验中应用了CHFZ—1型传递函数分析装置来测量和分析该机床在稳态正弦激振下的响应。应用了机械阻抗法和模态分析原理来识别机床的模态参数。找出机床结构的薄弱模态、薄弱模态部件及受迫振动振源。提出了改进机床动态性能的建议以便提高在该机床上加工的工件的精度及光洁度,以及消除工件上的振纹。  相似文献   

6.
为使数控铣床在加工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必须对机床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思想,对某数控铣床的主传动系统建立集中质量模型,在得出其固有频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模态柔度和能量分布率找出主传动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从而使铣床的抗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主体结构进行试验模态测试,得到了主体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刚度等模态参数以及模态振型.通过分析其动态特性,确定了机床结构的薄弱环节是主轴前端轴承处及近丝杠立柱,给出了结构改进措施;并且,通过分析主轴前端动刚度,确定了影响机床加工稳定性的目标模态,为进一步提高机床加工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改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是提高机床抗振性能和加工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模态分析理论和机械阻抗技术,对万能回转头铣床进行了空运转振动试验和动态激振试验,测定出机床各阶模态参数和各阶振型,取得了关于该机床结构动态性能的大量数据,从而分析出其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工厂加工的试验模型与设计模型有时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试验模型的动态特性与设计模型的动态特性不一致,本文中用于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的舱段船壳模型就属于这种情况。而舱段船壳模型的动态特性对于其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是很重要的、应用锤击激励法和LMS,CADA—X结构动态测试与分析软件对简化的舱段船壳模型上部平板进行模态试验,得到了前六阶固有频率、阻尼和振型,经模态置信准则检验,所测试验模态参数真实有效.将试验模态参数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参数比较分析,找出了试验模型的加工缺陷,即船壳模型上部平板存在初挠度,致使试验模态与有限元计算模态的某些阶模态参数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甘蔗剥叶机机架模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蔗剥叶机机架进行了单点脉冲激振和多点拾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准确地提示了影响甘蔗剥叶机机架动态性能的因数,从而为甘蔗叶机的模态分析,动力响应分析和动态优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MM7120H平面磨床的模态实验,利用模态参数的整体识别法对该机床结构进行参数识别.确定了动态参数并分析了机床的薄弱环节,找到了与机床磨削颤振所对应的主要薄弱模态,并提出了提高机床动态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Impact of Modal Parameters on Milling Process Chatter Stability Lob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Nowadays, millingis widely usedinfabricating of components of autos ,aircrafts , moulds and dies . With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iqu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 are in theli melight . However ,as millingis anintermittent process ,a periodic forceinteracts betweenthe cuttingtool andworkpiece which makes the chatter vibration developed at specific conditions . This phenomenon may result in areduced productivity,increased cost andinconsist…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专用铣床CX056串联式的结构和它运动部件质量大的特点,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机床的动态特性.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的结果作为该大型铣床动态设计和结构优化的依据,通过设计不同的结构和预置不同系列的参数,以整机固有频率的提高为目标函数,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提出了机床大件和整机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切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颤振失稳现象,是限制机床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传统切削稳定性预测模型大多基于机床静止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并采用恒定的切削力系数表征不同的切削条件。但在加工过程中,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切削力系数会随着主轴转速等影响因素而变化,导致预测的切削稳定性叶瓣图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出现偏差。针对机床运行状态下切削稳定性的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切削稳定性叶瓣图修正方法。该方法以刀具系统动力学特性与切削力系数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主轴转速样本信息,将考虑转速效应的主轴轴承运行刚度写入机床有限元模型中,获取刀尖频率响应函数及其对应的各阶模态参数,以此结合模态拟合法和插值算法重构任意转速下的刀尖频响函数,同时以各切削参数为变量构建切削力系数响应面预测模型,进而将与转速对应的刀尖频率响应函数和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系数作为传统切削稳定性预测模型的输入,并通过结合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共同求解各转速下的极限切削深度,从而在全转速范围内绘制切削稳定性叶瓣图。将该方法应用于1台3轴立式加工中心的实际工序中,采用多组预测的无颤振切削参数进行切削实验,并通过切削力信号的频谱分析判定切削过程中未出现颤振,验证了稳定性叶瓣图修正方法的有效性,为无颤振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对先前研制的一种基于电流变液阻尼器的切削颤振抑制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证明,这种结构可以显著改变车刀刀杆的固有频率、阻尼性能等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在零电场下刀杆的静柔度约0.5μm/N,电场强度为1.5kV/mm时减小到约0.3μm/N,2kV/mm时减小到约0.2μm/N;在零电场时刀杆的加载和卸载曲线是大致重合的,近似一纯弹性体;而在电场强度为1.5kV/mm和2kV/mm时加载与卸载曲线包绕的面积都明显增大;刀杆的阻尼比在3kV/mm时为0.05127,而1.5kV/mm和0kV/mm时分别为0.02882和0.02163。动柔度曲线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结构的阻尼比增大,共振峰值减小。利用这种结构具有可控动态性能这一优点,可以在线对机床车削振动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1780热连轧机机组第五架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发生振动为背景,建立其弹簧质量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轧机机座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出其各阶模态参数。第2,3,6阶主振型上下工作辊运动方向相反,第2阶主振型频率为124.62Hz,同三倍频振动特征有较好的吻合,易于形成轧制厚度波动。本文的研究可为轧机机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寻找出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approach,which can be used f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machine tools based on unit structure(US),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s of unit structures for design of machine tools are defined.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equirement of high natural frequency and light-weight of US,a design method of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of NSGA-II about unit structures driven by natural frequency and mass is developed.Through analyzing the unit structures,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mass are extracted,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mass about unit structures are also established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odel.The goal of high natural frequency and light-weight is reached by using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The Pareto optimal set is also obtained.The dynamic behavior of US is investig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To sh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novel method,the example of YKW51250 gear shaping machine bed is used.Through optimization of NSGA-II about US of YKW51250 machine bed,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YKW51250 gear shaping machine bed is increased by 30.4%and its mass decreased by 5.2%comparing with the original design.By study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plified machine tools bed,useful laws are obtained,and these laws can be used in primary design of NC machine tools structures.The optimal method based on US can be also applied to the dynamic optimal design of machine tools and other similar equipment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大直径菲涅尔透镜模具加工机床的加工稳定性、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基于ANSYS Workbeach软件,对机床整体进行静动态分析.首先,通过静态分析得到大直径菲涅透镜模具加工机床整机的薄弱环节;然后,利用模态分析法得到机床整机前六阶的模态振型并分析了机床结构的模态频率及振型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横梁稳定性较低,为机床的薄弱环节,横梁内部x向筋板需要加强;机床最大位移发生在横梁位置,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脚,需要改善优化地脚数量与布局.改进方案为:横梁筋板厚度不变,将内部原垂直构成的十形结构筋板改为V型结构;箱体前段需要增加3个地脚并成等距排列以提供支持力,从而加强机床刚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定子感应电机在两定子绕组串联、转子通过中间环电阻联接的运行方式,利用矩阵分析理论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该电机的起动性能和转子中间环电阻对该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实验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