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易致癌 (主要对消化器官 )和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 (尤其是婴儿青紫症 )。水中的亚硝酸盐不稳定 ,易在微生物或氧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和氨氮 ,因此对亚硝酸盐的含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中的NO2-N浓度没有明确规定 ,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II类水体应符合NO2 -N <0 .1mg/L ,因此净水厂的出水至少应将NO2 -N控制在 0 .1mg/L以内。一般净水厂出水NO2 -N的含量 <0 .0 0 5mg/L ,而在管网中有时达 0 .4~ 0 .6mg/L ,…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中铝含量调查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我国部分城市水处理厂使用铝盐类混凝剂的情况以及部分城市饮用水中的铝浓度进行了实地调查,认为所投加的铝盐类混凝剂是饮用水中的主要来源。在所调查的范围内,有32.5%的城市饮用水中铝浓度>0.2mg/L,这些城市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重复取样表明,在同一城市饮用水中铝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一般是混凝剂投加量越高残留铝浓度越高。统计分析还表明,水的浊度越低,水温越高,则残留铝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水中银饮用水中含银量过高,会使皮肤、眼睛和粘膜着色。我国在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银的含量每升水不得超过0.05mg。故及时准确地测定水中银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很有意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规定,银的检验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氢预氧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生产试验证明,过氧化氢预氧化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都具有相当高的去除率。预氧化采用固体催化剂(包括炭锰催化剂,人工锰砂)的方案是可行的,处理后出水过氧化氢含量大大低于国外饮用水标准,可用于饮用水处理,采用二氧化锰催化剂不会增加铁锰,而且能够去除铁锰。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8个城区和10个郊县120个样点的饮用水中Cu、Hg、Cd和As的浓度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饮用水中的Cu为0.47~34.04μg/L,Cd为0.15~1.05μg/L,Hg<(0.10~1.33)μg/L,As<(0.10~6.38)μg/L.水样中四种重金属的浓度大多低于我国和美国环保局(EPA)的标准,仅有顺义、通县和昌平一些样点的水样中重金属的浓度值超过了我国国家标准和EPA标准,这表明这些地区的饮用水中重金属对该地的饮用暴露人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多个水体及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时有检出且浓度较高,现有饮用水水质标准已不能充分反映水污染特征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水体及给排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情况。分析归纳了内分泌干扰物中雌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来源,3类化合物在饮用水中的分布以及水处理对其影响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可为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同时,初步探讨了将雌酮、雌二醇、雌三醇、乙炔基雌二醇、己烯雌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壬基酚、辛基酚纳入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压力式电絮凝SS滤料过滤除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含铁量不得超过0.3mg/L。根据报道,目前我国有近3亿人饮用高铁水。 饮用水除铁常用的方法是曝气氧化锰砂过滤工艺。该方法必须充分曝气,工艺流程比较复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农村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浊度和氨氮浓度高、微生物污染严重等特点,采用改性沸石-石英砂/超滤膜/紫外一体化装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浊度为25~36 NTU、氨氮为0.6~0.8 mg/L、细菌总数为140~290 CFU/mL的条件下,出水浊度、氨氮、细菌总数分别可降至0.3 NTU、0.15~0.18 mg/L和零,同时一体化装置对UV254和CODM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控制指标的探讨 氯化是当今世界饮用水消毒普遍采用的方法。氯与水中有机物作用,同时具有氧化和取代过程。前者促使去除或降解有机物:而后者则是氯与有机物结合的根源。氯取代后形成的卤化有机物在动物试验中证明是有致突变或致癌活性的。从对长期饮用含卤化有机物人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证实癌症发病率较高。因此,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制订了饮用水中代表卤化有机物的最大浓度指标。美国环保局1979年规定三卤甲烷(THMs)的最大浓度为  相似文献   

10.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类强致癌物质。国内外检测和研究表明,亚硝胺在食品和饮用水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腌制蔬菜、肉类、水产、乳制品、啤酒以及霉变食品中浓度较高,局部区域的饮用水中亚硝胺风险也较高,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综述了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生成条件,对食品和水中亚硝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控制食品和水中亚硝胺产生的方法和措施,并对相关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的国家,研究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非常重要。笔者通过介绍目前饮用水中主要除氟方法,针对目前除氟方法的研究进展,探究在实际除氟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今后饮用水除氟研究方向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不同产地粉末状沸石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粉末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差别较大,按吸附容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缙云沸石≈阜新沸石〉信阳沸石〉赤峰沸石;不同产地的粉末状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时的pH值不同,缙云沸石和阜新沸石在pH值为6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信阳沸石和赤峰沸石则在pH值分别为8和10时最高。对沸石吸附前、后水中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沸石吸附氨氮不会增加水中有害离子的浓度,用于对饮用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两个中心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大多数水厂日常监测指标中无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只对三氯甲烷进行一些分析。因此,我国饮用水中有关消毒副产物的信息较少。对两个水质相当好的中心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展开分析调查的结果表明,消毒副产物浓度满足国际上最先进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建议对更多地区进行水质调查,争取早日将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列入国家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消毒的控制标准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二氧化氯净化饮用水的国内外相关控制标准进行了详细分类论述并探讨了饮用水中微量二氧化氯的分析方法,同时对控制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据我国“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病调查”结果证实,由于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污水排入地表水中,使水质日益恶化,已构成威协11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全国现在有70%的人口在饮用被污染的有害水,其中约有7亿人饮用超过标准量的大肠菌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氢预氧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明过氧化氢预氧化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都具有相当高的去除率,采用固体催化剂(包括炭锰催化剂,人工锰砂)方案是可行的,处理后出水过氧化氢含量大大低于国外饮用水标准,可用于饮用水处理。采用二氧化锰催化剂不会增加铁锰,而且能够去除铁锰。  相似文献   

17.
多孔钛板负载Pd-Sn电催化去除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多孔钛板负载催化剂Pd-Sn(4:1)作为阴极,利用电化学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在通常饮用水水源的硝酸盐氮含量范围内,电化学催化反硝化的活性可达39.97me/(g·h),在pH值为7,电流密度为2.3 mA/cm2,反应600 min后,NO3--N的浓度从22.6 mg/L下降到0.3 mg/L,去除率达到98%,出水浓度远远低于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的10 mg/L.然而此催化剂负载比例下对副产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尤其是对氨氮的选择率非常高.低电流密度和低pH值时,NO3-N去除率比较高,而中间产物NO-2生成较少,NH4+的生成量则随着电流密度和pH值的降低而增加,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硝酸盐还原的电流效率显著降低.Pd-Sn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反应活性和氮气的选择率.  相似文献   

18.
国内饮用开水习惯导致饮用水水垢问题在国内供水企业和用户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用户尽管不断质疑饮水安全,但普遍不得已只能自行解决。水垢是水中钙镁离子和碱度在烧水过程中共同作用而产生,饮用开水习惯差异使得国内外用户饮水水质和感官不同,国内用户感受到了标准之外的烧开后浊度,饮用开水中包括了钙镁离子和水垢。运用Meta方法分析了国内外425篇水垢健康风险研究成果,流行病学和动物试验的多数结果证明直接饮用钙镁离子有益健康,但关于饮用水垢的健康风险成果不多且不统一,国内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调查表明饮用水是钙镁离子重要补充途径,保证饮用水中钙镁离子不流失和水垢不产生是解决用户质疑水质的适宜方法。结合国内饮水习惯,建议将"沸后浊度"列入国内《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以提高用户对满足标准饮用水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0年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被首次报告出现在饮用水中之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加氯消毒后的饮用水中卤乙酸(HAAs)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某些种类的卤乙酸的致癌风险性高于三卤甲烷(THMs)。目前,卤乙酸问题已经国外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在1993年提出的消毒剂与消毒副产物准则(Disinfectants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 Rule)中,就提出对卤乙酸的浓度加以规定。而我国对卤乙酸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卤乙酸的测试工作还未能全面展开。现本文把国外对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测试方法介绍我国水质分析人员,以促进我国给水工作者加强对卤乙酸问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氟化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标准限值的规定,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的氟化物浓度的分布、超标、超检(检出并超过标准值的50%)和检出情况,并针对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标准限值的修订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