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储集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隙结构,分析了成岩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区砂岩储层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7项参数,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叠系进行了成岩储集相的识别.识别出了4类成岩储集相,即不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剩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确定了各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2.
渤南油田义941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比较大。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身油藏特点采取了小井距、一套井网逐层上返、早期注水等开发技术;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油层污染、受效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施了水力压裂、复合酸酸化、大炮弹重复补孔和不稳定注水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了油藏的生产潜能,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实现了义941块高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4.
渤南油田义941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比较大。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身油藏特点采取了小井距、一套井网逐层上返、早期注水等开发技术;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油层污染、受效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施了水力压裂、复合酸酸化、大炮弹重复补孔和不稳定注水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了油藏的生产潜能,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实现了义941块高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做为砂岩储层建模重要方法之一的"相控建模"法的基础是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研究,应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研究来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对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本文以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介绍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划分了三类成岩-储集相,指出有利储集相带,为相控建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碳酸盐强胶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控,成岩作用微观改造的特点。压实作用是导致其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性能。在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沙三段储层划分为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高岭石晶间孔—石英自生加大、充填/半充填微裂缝—碳酸盐胶结交代和强压实—杂基充填4种成岩相组合类型。据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 相似文献
8.
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非均质储层储渗特征受成岩作用控制的特点,基于GGY油田长4+5、长6成岩作用特征、孔隙度演化及成岩储集相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分析,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分为Ⅰ类弱胶结强溶蚀的粒间孔-溶孔型、Ⅱ类中胶结中溶蚀的溶孔-粒间孔型、Ⅲ类较高胶结弱溶蚀的剩余粒间孔型、Ⅳ类高胶结弱溶蚀微孔型共四类成岩储集相,并阐明了该四类成岩储集相在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孔隙类型、结构、压汞图像等方面的分类特征。通过不同类别成岩储集相在压实、胶结、溶蚀等主要成岩阶段孔隙度演化模式的差异,建立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评价划分的指标体系。评价出的Ⅰ类、Ⅱ类成岩储集相广泛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带,且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和渗流、储集特性,是筛选相对高产高渗储集单元的有利层位和井区。 相似文献
10.
靖安油田延长组长6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是九十年代中期发现的储量亿吨级大油田,储层厚八十余米、油层厚二十多米。储层成岩作用强而岩性致密。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成岩作用等系统研究,建立了以成碉系数C^「1」为核心的成岩储集相评价研究,从而为油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单井产能分析、油田勘探、开发有利区块筛选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1砂岩储集层主要由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组成,平均孔隙度8.32%,平均渗透率1.33×10-3μm2,属低孔低渗型储集层。储集层经历了成岩作用及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的改造,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B期。其中,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成岩阶段含铁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根据成岩作用特点,在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划分出压实压溶成岩相、弱压实-碳酸盐胶结相、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4个成岩相带。其中,主砂体核部的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的砂岩物性好、含油性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2.
神经网络在低渗透油田试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A油田是吉林油区开发较好的典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其试井解释比较复杂,压力恢复曲线出现径向流的井次仅占总井次的20%~30%。图形识别+神经网络BP算法+试井解释软件三位一体的联合技术能使未出现径向流的大部分井的压力恢复资料得到很好应用。该技术具体步骤为:(1)分析解释有径向流的井的双对数图和半对数图,找出续流段的伪斜率(m1)、拐点处的伪斜率(m2)、过渡段的伪斜率(m3)和径向流直线段斜率(m);(2)利用神经网络BP算法,构建m1,m2,m3与m之间的数学关系;(3)将未出现径向流的井的基础测试资料录入到试井解释软件中,求出m1,m2,和m3,利用BP算法求出m;(4)把以上参数代入进行拟合,直到双对数图、半对数图和历史拟合图三条曲线完全拟合为止。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肢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安塞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长6。油藏储层的实际应用,对目的层段开展了Ⅰ,Ⅱ,Ⅲ和Ⅳ类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和油气富集描述,有机地集成和综合了多种信息,实现了成岩储集相对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特征的综合表征,并划分出有利成岩储集相区域,为指导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的筛选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渤南油田义65块为开发了30多年的低渗透油藏,主力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9砂组。在开发后期,利用岩心、地质和丰富的测井、开发资料,对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再认识,确认其为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分小层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中扇亚相是义65块浊积扇体的主体部分,根据沉积特征可细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辫状水道侧缘微相、朵状体微相。中扇辫状水道微相和朵状体微相储层最为发育。平面上,各小层以辫状水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水道间、辫状水道侧缘和扇缘沉积微相,在部分辫状水道末端发育朵状体,水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或东南-西北向。 相似文献
15.
16.
安塞油田高52区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安塞油田油井产能,针对该区低渗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定量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52区长10段低渗透储层整体存在强水敏性(水敏指数平均为77.80%,临界矿化度为10 000 mg/L)、弱碱敏性(碱敏指数平均为15.82%)、强酸敏性(酸敏指数平均为90.58%)损害;储层速敏性不仅与储层黏土矿物组成含量有关,还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有一定关系。对该区块储层的敏感性研究为下一步的油气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