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巴楚蘑菇多糖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巴楚蘑菇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蘑菇多糖,并将粗多糖液配以复合果汁开发出色、香、味俱佳的复合保健饮料。着重探讨了巴楚蘑菇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和复合汁液的配比。  相似文献   

2.
优化软化-酶法高黄酮山楂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楂汁制取过程中黄酮提取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还原糖提取率为次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析固试验设计、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山楂汁制取工艺,并建立山楂汁制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将山楂去核,90℃软化4 min后打浆,冷却,以水用量3 mL/g、酶用量1.1 mL/L加入水和果胶酶,54 ℃下浸提148 min.所得山楂汁营养保存最佳.山楂中黄酮提取率为92.36%,还原糖提取率为96.40%.  相似文献   

3.
以猴头菇和山楂为主要原料,采用酶解和均质技术制备猴头菇山楂浊汁型果肉饮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功能性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猴头菇酶解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2%,底物浓度5%,pH5.0,温度40℃,酶解时间2.5 h,猴头菇汁固形物得率65.83%。将猴头菇汁与山楂汁、蔗糖调配得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猴头菇酶解汁添加量15%,山楂汁添加量25%,蔗糖添加量8%。为提高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的稳定性,经正交实验确定的饮料复合稳定体系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2%,黄原胶0.2%,海藻酸钠0.1%。最优工艺验证试验的结果为感官评分93.1分。调配好的饮料经均质、热灌装、巴氏杀菌等关键生产环节获得酸甜可口、具有猴头菇风味和淡淡山楂清香味的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  相似文献   

4.
红枣山楂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枣和山楂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红枣山楂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枣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5℃、时间4h、枣水质量比1∶7、pH值为5.0。最佳配方为:复合汁含量70%(枣汁与山楂汁体积比为8∶3),糖度为12%,柠檬酸含量为0.10%。最佳杀菌条件为:135℃,5~10 s。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山药醋为原料,加入山楂汁、白砂糖制备山楂山药果醋饮料。试验结果表明,山药醋8.7%、山楂汁15%、白砂糖为10%的条件下,所制备山楂山药果醋饮料的感官评分达到95分,总酸达到6.5 g/L,呈淡橙色,具有山楂山药醋的复合香气,澄清透明,口感酸甜适宜。  相似文献   

6.
山楂及山楂黄酮提取物调节大鼠血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山楂和山楂黄酮调节血脂的效果 ,本课题观察了山楂黄酮和山楂汁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和肝脏脂水平的影响。大鼠高脂饲料含有 1%胆固醇、10 %猪油、10 %蛋黄粉和 79%基础饲料。结果显示第五周末实验结束时 ,山楂黄酮和山楂汁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肝脏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P <0 0 5 ) ,山楂黄酮和山楂汁使肝脏胆固醇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两种受试物都未降低血清胆固醇。本研究提示山楂和山楂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甘油三酯代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而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冷桂华 《饮料工业》2008,11(12):38-40
以枸杞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山楂汁及其它原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质量稳定的枸杞山楂汁保健饮料,探讨了枸杞、山楂的最佳浸提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饮料的最佳配方及生产工艺参数。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枸杞汁15%、山楂汁40%、白砂糖8%、蜂蜜3%、柠檬酸0.05%。  相似文献   

8.
以淮山药、荷叶、山楂、甘草作为原料,加纯净水榨汁或浸提后,加入柠檬酸和复合稳定剂等制备饮料。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淮山药浆22%,荷叶汁17%,山楂汁12%,甘草汁15%,柠檬酸0.18%,复合稳定剂为0.07%琼脂、0.07%羧甲基纤维素和0.11%黄原胶。饮料红色澄清、酸甜可口、味道协调。  相似文献   

9.
山楂醋酸功能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楂醋酸功能饮料是以干山楂片浸提得到的澄清山楂汁、9°米醋、木糖醇、蛋白糖等为原辅料,经调配、灌装、杀菌(80℃,30min)等工艺制成的优质功能性保健饮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方为:山楂汁60%,9°米醋1%,糖10%,加净化水定容至100%。  相似文献   

10.
吴存兵 《粮油加工》2009,(11):138-140
对红枣汁提取条件及红枣山楂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红枣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60℃下浸提4h,料水质量比为1∶6,pH值为5.5。优化后的最佳配方:原汁含量65%,红枣汁:山楂汁为7∶3,糖度为11%,柠檬酸含量0.12%。  相似文献   

11.
富含香菇多糖的山楂功能性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一种风味良好、营养丰富的新型复合功能性饮料,该实验以香菇和山楂浓缩清汁为主要原料,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优的香菇粗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25、pH=8.5、提取时间2h、温度45℃、加酶量0.5%,此时香菇多糖提取率达到6.25%。通过配方筛选正交试验,得到最优配比为香菇粗多糖0.3%、山楂浓缩汁12%、安赛蜜0.012%、柠檬酸0.3%、白砂糖8%、香精0.002%、色素0.002%。实验所得到的山楂复合饮料,实现了风味和营养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李宏高  吴忠会 《食品科学》2009,30(4):286-289
以蒲公英、山楂为原料,主要研究了蒲公英、山楂汁复合保健饮料的加工工艺,并对山楂汁浸提时间、温度、料水比、复合饮料澄清方法的确定作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感官评价,得出原料最佳配比。研制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蒲公英、山楂复合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山楂多酚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率,以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复合壁材,山楂多酚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山楂多酚微胶囊,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表观形貌、稳定性、缓释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芯壁比1:3(v/v),进风温度165℃,乳化时间11.4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山楂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4.45%±1.03%,载药量为17.99%±0.20%。微胶囊平均粒径为6.77μm,颗粒完整,近似球形,在胃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肠液中有良好的释放性能,模拟胃液消化2 h后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释放率分别为13.38%和9.75%,肠液消化6 h后释放率分别为95.99%和72.53%。包埋后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山楂多酚对DPPH、OH、O2-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12.669μg/mL,1.131、0.581 mg/mL;山楂多酚微胶囊分别为0.939μg/mL,0.129、0.546 mg/mL。光照10 d,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的保留率分别为64.99%和86.74%...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出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取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添加量0.4%,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35℃,加水量为2倍果重。以酸度为指标确定了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9%,发酵温度32℃,初始酒精度6%。文章还对发酵型山楂果醋和市售食醋中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发酵型山楂果醋中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几种食醋。  相似文献   

15.
周智明  张宏康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282-284,287
对山楂、苹果、胡萝卜复合果蔬汁生产工艺及其成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配方是:山楂汁、苹果汁与胡萝卜汁比例为1:4:3、砂糖7%,复合稳定剂的最佳组合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黄原胶0.05%。该工艺生产的饮料色泽明亮,口感清爽,富含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山楂、苹果、胡萝卜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邓勇  王蓉 《食品科学》1993,(3):39-43
对市售9种山楂汁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目前市售山楂汁某些重要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和总酸的含量普遍较低,维生素C的平均含量仅为1.53mg/100mg,总酸含量为0.16%。30%的供试样品的苯甲酸钠含量超过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所允许的最大的使用量。分析了影响山楂汁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山楂汁质量的技术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试验优化冻融软化-酶法制备山楂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的山楂汁,以山楂汁中的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将冻融软化与酶法浸提工艺相结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制汁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山楂汁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冻融软化处理可显著改善山楂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酶法浸提效果,有利于提高山楂果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各因素对冻融软化-酶法制备山楂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浸提时间、冻结时间、酶解浸提温度、加酶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冻结时间10 h、加酶量1.0 mL/kg、酶解浸提时间2.15 h、酶解浸提温度60 ℃,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山楂汁中的总黄酮含量可达到241.59 mg/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