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新  李培军  张萍 《橡胶工业》2014,61(5):288-291
试验研究硫化剂氧化锌和硬脂酸用量对溴化丁基橡胶(BII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硬脂酸用量为1份时,随着氧化锌用量的增大,BIIR胶料的门尼粘度总体增大,硫化特性、交联密度和物理性能变化不大;当氧化锌用量为1份时,随着硬脂酸用量的增大,BIIR胶料的门尼粘度总体减小,硫化时间缩短,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物理性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滑石粉用量及其与不同阻燃剂复配对三元乙丙橡胶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用量的增大,胶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提高;当滑石粉用量为80份时,加入十溴二苯乙烷胶料的氧指数明显增大,热释放速率明显减小,但生烟速率增大;加入聚磷酸铵或硼酸锌胶料的氧指数增大,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滑石粉用量及其与不同阻燃剂复配对三元乙丙橡胶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用量的增大,胶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提高;当滑石粉用量为80份时,加入十溴二苯乙烷胶料的氧指数明显增大,热释放速率明显减小,但生烟速率增大;加入聚磷酸铵或硼酸锌胶料的氧指数增大,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环氧树脂/金属氧化物硫化体系对氯丁橡胶(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对CR具有增塑和抗焦烧作用;与金属氧化物硫化体系相比,环氧树脂/金属氧化物硫化体系胶料硬度和拉断永久变形较大,3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小,弹性较好,老化后拉伸强度变化率较小,拉断伸长率变化率较大;随着环氧树脂用量增大,环氧树脂/氧化镁/氧化锌硫化体系胶料的硬度增大,300%定伸应力变化不大,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减小,回弹性提高;环氧树脂用量为4~6份的环氧树脂/金属氧化物硫化体系胶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在NBR密封制品胶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拾景阁  严家宏  殷保林 《橡胶工业》2002,49(12):731-732
对纳为氧化锌替代间接法氧化锌在NBR密封制品胶料中作活性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用量3-4.5份)减量替代间接法氧化锌(用量6份),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提高,回弹值增大,密度减小,耐油性明显改善,生产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6.
马连湘  张方良  崔琪  何燕  刘振 《橡胶工业》2007,54(3):166-167
试验研究炭黑N115用量对SBR/BR胶料动态性能和生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料tan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0℃左右的tanδ在炭黑用量40~70份范围内随炭黑用量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在70~90份范围内则呈减小趋势;炭黑用量为70份时胶料的湿抓着性最佳;60℃左右的tanδ随炭黑用量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胶料损耗模量和生热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炭黑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聚氨酯硬泡阻燃配方中加入纳米金属氧化物,利用氧指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和热重红外联用,研究了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铁这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阻燃改性聚氨酯硬质泡沫的热分解过程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纳米氧化物的加入可以减少材料热解过程中可燃性物质的含量,促进不燃性物质的生成,提高残碳量,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锌和氧化镁单用用量及并用对HNBR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能对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产生活化作用提高胶料的交联密度及耐热性能且氧化锌活性要高于氧化镁,并随其用量增加耐热性能变优;热重分析表明HNBR胶料热降解呈现两个阶段,且5份氧化锌能显著提高胶料的热稳定性能;氧化锌和氧化镁并用比例为7/3时对胶料的耐热性能产生协同作用,耐热性能最佳,但氧化镁对胶料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高岭石为载体,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金属氧化物掺杂高岭土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在紫外光下降解云母珠光工业废水来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掺杂浓度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铁、氧化锌掺杂使锐钛矿二氧化钛晶相特征衍射峰宽化,掺杂生成钛铁矿、红锌矿新相,影响锐钛矿二氧化钛结晶度。在紫外光下降解6 h,掺杂质量分数为0.5%的三氧化二铁对废水降解率为98.8%,掺杂质量分数为1.5%的氧化锌对其降解率为91.4%。  相似文献   

10.
调整胎面胶配方中氧化锌的用量,分析其对胶料性能的影响。胎面胶中氧化锌用量一般为1~5份,用量为5份时综合物理性能最佳。为提高胶料导热性能和加工安全性能,氧化锌用量可提高到5~10份。随着氧化锌用量增大,胶料硫化交联度提高,但硫化速率降低,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延长。用量在5份以内时,随着氧化锌用量增加,胶料动态生热下降,超出5份后由于填充效应,生热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11.
氧化锌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协效剂氧化锌(ZnO)对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氰尿酸三聚氰胺(MCA)膨胀阻燃聚丙烯(PP)体系的阻燃协效作用。采用氧指数(LOI)、热失重法(TG)、锥形量热仪(Cone)、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了ZnO对膨胀阻燃PP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可提高该体系的LOI和阻燃性能,还可促进阻燃体系形成炭层,且可提高其炭层的强度,该体系氧化锌最佳用量应为1.0份。  相似文献   

12.
环氧树脂和ZnO对微胶囊红磷阻燃HIPS体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氧树脂和ZnO对微胶囊红磷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胶囊红磷用量为8 phr时,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HIPS的阻燃性能提高;当环氧树脂用量大于20 phr时,阻燃HIPS 的垂直燃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LOI)为28.8%。在微胶囊红磷-环氧树脂复合阻燃HIPS体系中添加 ZnO具有阻燃协同作用,仅需加入2 phr。的ZnO就能使微胶囊红磷/环氧树脂质量比为8:15的阻燃HIPS体系垂直燃烧达到UL 94 V-O级,LOI也可达到29.2%。  相似文献   

13.
以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等作阻燃剂,以超细芳纶浆粕短纤维作耐烧蚀材料,通过共混方式制备了EPDM阻燃材料和耐烧蚀材料。研究了EPDM阻燃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燃烧炭化层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锑/硼酸锌/DBDPE用量分别为8份/20份/20份时,阻燃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可达26.9%,垂直燃烧级别达到UL94—V0级;加入60份DBDPE时,极限氧指数达到36.3%;DBDPE/三氧化二锑/硼酸锌用量分别在60份/15份/20份以下时,对EPDM硫化胶拉伸性能无不利影响;三氧化二锑能明显提高DBDPE的阻燃性能;加入硼酸锌后氧指数略有提高,且明显改善抑烟效果和成炭效果;加入芳纶浆粕短纤维,对阻燃性能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改善炭化层致密性。  相似文献   

14.
硼酸锌在膨胀型阻燃聚丙烯中的协同阻燃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氧指数,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硼酸锌在膨胀型阻燃丙烯中的协同阻燃作用,硼酸锌的加入在用量低时可显著增加膨胀型阻燃聚丙烯(PP)的氧指数,而当用量超过一定值后,氧指数则急剧降低,TGA显示硼酸锌用量为2.5份时,500℃的剩焦量出现最大值。这与氧指数的数值非常吻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硼酸锌用量为2.5份时,燃烧剩炭出现大泡孔结构,这种大泡孔具有非常薄的壁,为此,我们认为该体系的阻燃机理是聚磷酸铵分解后形成的玻璃状物与硼酸锌分解物形成一种乳液体系覆盖在燃烧物表面,该体系使聚磷酸铵分解产生的气泡稳定,形成有效的隔离层使阻燃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阻燃协效剂对PVC/P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龙  张军  褚杰 《橡胶工业》2005,52(12):720-724
以PVC和粉末丁腈橡胶(PNBR)为主体材料,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制备PVC/P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研究阻燃协效剂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七钼酸铵、氧化锌和二氧化锰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C、PNBR、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氢氧化镁的用量分别为77,23,50和31份时,PVC/P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良好;氢氧化镁的用量对弹性体氧指数基本无影响;在弹性体中分别单独使用4.6,6.2,1.5和6.2份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七钼酸铵和氧化锌时,弹性体的氧指数明显提高,综合物理性能较好,但二氧化锰协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6.
吕强  苟登峰  庄涛 《轮胎工业》2009,29(7):407-410
试验研究复合氧化锌对NR和SBR胶料及斜交轮胎胎侧胶和胎面基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锌用量超过2.5份后,采用复合氧化锌的NR或SBR胶料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与采用间接法氧化锌的胶料接近;采用复合氧化锌等量替代间接法氧化锌用于斜交轮胎,胎侧胶性能变化不大,胎面基部胶物理性能有所提高,胶料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7.
陈岭军 《轮胎工业》1997,17(11):662-664
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对比试验法,考察了硫黄、氧化锌、促进剂、炭黑以及某些工艺条件对胶料与镀铜钢丝帘线粘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黄品种对粘合力的影响不大;氧化锌用量增大,粘合力增大;用1.0份促进剂CZ时的粘合力大于用1.3份促进剂DZ;使用高结构炭黑可增大粘合力;胶料的混炼方法和硫化时间对粘合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度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氨酯中的阻燃性最好;3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V-0级,氧指数(LOI)从17.7%上升到28.8%;在适当的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粒径的逐渐减小,材料氧指数值逐渐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粒径增大而略有降低;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与微胶囊红磷/十溴联苯醚复配具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4和1.4,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韧弭酸锌什溴联苯醚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为1.6,LOI为34.9%。  相似文献   

19.
原位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对NR胶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纳米氧化锌进行原位表面改性,研究改性纳米氧化锌对N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氧化锌相比,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团聚程度减轻,粒径分布均匀;在改性纳米氧化锌用量为5份时,胶料的t10延长,t90缩短,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2.89%和6.12%.  相似文献   

20.
Viscosity, loop tack, and peel strength of 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 (ENR 25 grade)‐bas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oxide. The zinc oxide concentration was varied from 10–50 parts per hundred parts of rubber (phr). Coumarone–indene resin with loading from 20 to 100 phr was chosen as the tackifier resin. Toluene was used as the solvent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The adhesive was coated on the substrate using a SHEEN hand coater to give a coating thickness of 60 μm. Viscosity of the adhesive was determined by a HAAKE Rotary Viscometer whereas the loop tack and peel strength were measured by a Llyod Adhesion Tester operating at 30 cm/min. Results show that viscosity and loop tack of adhesiv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zinc oxide concentration. For the peel strength, it increases with zinc oxide concentration up to 30–40 phr and drops after the maximum value. This obser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 of varying degree of wettability of the adhesive on the substrate. However, for a fixed zinc oxide concentration, loop tack and peel strength exhibit maximum value at 80 phr resin loading after which both properties decrease with further addition of resin, an observation which is attributed to phase inversion. From this study, the optimum adhesion property is achieved by using 40 phr zinc oxide and 80 phr coumarone–indene resin.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