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DA催化加氢的方法,对H12MDA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RC系列负载钌催化剂进行了活性、选择性、寿命评价和筛选,并考察了温度、压力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对吸氢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选择RC3-2作为MDA加氢催化剂,在8.0MPa,150℃的条件下,3~4h内MDA转换率可以达到99%以上,H12MDA收率大于90%,且反一反异构体含量低于24%.催化剂套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5次套用,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依然维持在较好的水平,证明该催化剂耐用性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通过减压精馏的方法,制得了纯度大于99.5%的H12MDA.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涂法将自制的介孔空心SiO2纳米粉体涂覆到堇青石基体上,然后采用微波法负载活性组分Pd和助剂Ni制备了纳米涂层整体式加氢催化剂,并考察空速、涂层增重、Ni助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其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涂覆后的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加氢性能与未涂覆时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且添加适量的助剂Ni有助于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改进。在反应温度为54℃、压力为0.1 MPa、空速为3 800 h-1的条件下,使用涂层增重质量分数为6%、Ni与Pd物质的量比为4∶1的催化剂,当乙炔接近完全转化时,乙烯选择性能够到达40.9%。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聚苯乙烯(PS)产品的多样化、专业化成为了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聚合物催化加氢工艺作为提高PS专用料性能的重要改性手段,近几年来已成为不饱和聚合物化学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主要综述了国内外PS非均相催化加氢制备聚环己烷基乙烯(PCHE)体系中加氢工艺的改进、加氢催化剂的设计优化及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催化剂的结构设计、物化性能以及反应过程中传质扩散阻力等对PS加氢活性的影响,探讨了PS非均相催化加氢体系中的"Blocky"加氢机理,提出未来PS非均相加氢催化剂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上,既要保证聚合物分子与活性中心高接近性,又要实现在加氢体系中的传质扩散与催化剂载体上活性位点高分散的最佳平衡。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剂的综合性能,需要加强对聚合物加氢反应机理和催化剂合成改性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化工软件研究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aterial Studio化工软件计算、研究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结果证实α-Al2O3为适宜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载体,Pd为适宜的主活性组分,Ag为适宜的助活性组分。确定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温度为70℃,适当提高CO含量可以提高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可以进行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设计及其使用工艺参数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5.
如何制备性能高效、稳定的纳米Pt催化剂,对提高肉桂醛C=O加氢选择性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Mg Al水滑石(LDH),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t/LDH催化剂,研究不同形貌的LDH对Pt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利用不同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形貌、表面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LDH载体的形貌对Pt/LDH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影响较大,具有片层结构的LDH纳米片与活性组分Pt之间的相互作用易于贵金属Pt的分散和稳定。同时,LDH载体中存在丰富的碱性位点和表面羟基,有利于提高催化加氢活性和稳定性。催化性能评价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反应压力为1 MPa、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肉桂醇(CMO)的选择性为82.1%,肉桂醛的转化率为79.8%,经过5轮循环测试,催化剂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经催化加氢后可制得物理性能更为优越的聚环己烷基乙烯。综述了国内外聚苯乙烯催化加氢制备聚环己烷基乙烯的研究,主要包括改善加氢催化剂和改进加氢工艺两个方面,并对聚苯乙烯催化加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梅  夏建陵  黄坤  连建伟  唐小东 《材料导报》2011,(Z2):405-407,424
以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制备高碳脂肪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脂肪醇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Cu-Zn复合催化剂加入量为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的40%(质量分数)、氢压12MPa、250℃反应3h,脂肪醇纯度为99.16%,产物主要为十六碳醇和十八碳醇。  相似文献   

8.
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Ni-Zr-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的反应,并通过XRD,TEM和H2-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Zr含量对Ni-Zr-B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其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Zr助剂的引入减小了催化剂非晶态结构短程有序范围和催化剂粒径,粒径由60nm减小至10nm左右;增多了Ni活性中心数,并减弱了Ni化学吸附氢强度,使得吸附的氢物种更易于在各吸附中心间迁移并参与反应,导致Ni-B非晶态合金催化硝基苯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提高。当Zr含量为8%时,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加氢性能,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分别高达99.6%和100%。  相似文献   

9.
霍静  柳学全  徐萍  李一 《材料导报》2005,19(Z2):141-143
超细镍粉由于具有优异的加氢催化特性,使其在加氢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超细镍粉加氢催化理论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镍加氢催化的反应机理、超细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前镍加氢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从而为我国在超细镍粉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己烯具有活泼的双键,被广泛用于医药、农药、食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中。工业上生产环己烯的方法主要有环己烷脱氢、环己醇脱水、卤代环己烷脱卤化氢、Birch还原和苯部分加氢等。相比于其他方法,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工艺由于具有安全可靠、原子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热力学角度看,苯加氢生成环己烯的标准Gibbs自由能比生成环己烷的标准Gibbs自由能低75 k J/mol,极不利于环己烯的生成。另外,苯环共轭大π键的化学性质较环己烯双键更稳定,在催化剂存在下环己烯极易深度加氢生成环己烷,反应难以停留在环己烯阶段。除引入水相外,催化剂是实现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工艺过程的关键,因此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显得格外重要。1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探索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工艺。自1957年Anderson在Ni膜催化苯加氢产物中检测到环己烯的存在以来,一些研究者陆续报道了钌催化剂催化的苯加氢反应,在苯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能检测到中间产物环己烯,并发现钌催化剂最适合该反应。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进展是在含油相、水相、气相和固相的四相反应体系中,以过渡金属盐为添加剂,在剧烈搅拌下反应,环己烯收率可高达60%,提高了技术可行性。1989年日本旭化成公司率先实现了Ru-Zn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工艺的工业化。1995年,我国神马集团引进日本旭化成苯部分加氢技术。随着技术的引进,国内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多个课题组相继加入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优化和完善催化反应条件、研制新催化剂、探索提高环己烯选择性的本质原因。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通过合理设计Ru催化剂来提高环己烯选择性,如采用Na OH溶液对Ru/ZrO_2催化剂进行锌刻蚀以增加催化剂表面羟基量,提高催化剂亲水性;又如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La、Cu、Fe、Mn等对催化剂进行改性,从而提高反应选择性。虽然报道的催化剂体系很多,但目前国内工业化生产使用的均是传统Ru-Zn催化剂,且日本旭化成公司一直控制着催化剂的核心制备技术。本文介绍了苯部分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热力学特征及传质现象,着重概述了近年来苯部分加氢钌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包括催化剂前驱体、催化剂制备方法、载体、助剂以及添加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平  傅吉全 《纳米科技》2012,(5):62-65,75
采用镍、铜、镧和铁为活性组分制备单一活性组分催化剂和混合活性组分催化剂,利用反应评价装置,在常压条件下对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单活性组分和混合组分催化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加压冷氢化法水平,混合组分催化剂的稳定性优于单一活性组分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分析硝基苯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制苯胺中影响cu/sio2催化剂活性的因素,阐述催化剂再生与活化机理,确定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新型Rh-Ru双金属加氢催化剂研究液体丁腈橡胶(LNBR)加氢成液体氢化丁腈橡胶(LHNBR)的工艺。主要讨论LNBR胶液浓度、催化剂浓度、三苯膦用量、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液体丁腈橡胶加氢的影响。得到较佳加氢工艺参数:NBR的质量分数为3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35%、三苯麟用量为催化荆用量的6~8倍、加氢温度140C、压力1.4MPa、反应时间6h,加氢度可达87%以上。获得的LHNBR用做氢化丁腈(HNBR)的增塑剂,可使HNBR具有好的耐油性和更高的耐热性能。因而LHNBR是一种新型、特种的耐热、耐油增塑剂。  相似文献   

14.
以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制备高碳脂肪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脂肪醇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Cu-Zn复合催化剂加入量为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的40%(质量分数)、氢压12MPa、250℃反应3h,脂肪醇纯度为99.16%,产物主要为十六碳醇和十八碳醇。  相似文献   

15.
以稻壳活性炭作为碳源,硝酸镍为金属前驱体,采用浸渍法结合碳热还原和催化石墨化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香草醛加氢脱氧催化性能的稻壳基活性炭负载镍催化剂。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稻壳活性炭作为金属前驱体的还原剂,金属镍作为稻壳活性炭催化石墨化的催化剂。以生物油模型化合物香草醛加氢脱氧制备4-甲基愈创木酚为探针反应,考察制得催化剂的加氢脱氧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仪、氮气吸附仪等手段对催化剂中Ni的价态、粒径和分散情况,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孔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和其催化性能存在密切联系。随着碳热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出现了先降低而后提高的趋势。这是由于较高的碳热还原温度引起镍纳米粒子的聚集和长大,不利于其催化性能;同时较高的碳热还原温度促使催化剂石墨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催化性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对经Y型分子筛改性前、后的加氢处理催化剂Ni-W-γ-Al2O3样品的W的LⅢ吸收边和Ni的K吸收边进行了结构要现,经Y型分子筛改性后的催化剂Ni-W-γ-AlO3体系中活性组分Ni和W的局域原子环境有所变化:催化剂中组分的八面体结构变得松散,W-O键较弱,O易于在加氢脱硫反应中被替代,而催化剂表面金属Ni组分浓度略有增加,这些变化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对称催化法是获得手性化合物最有效、最有经济价值的方法,其中不对称加氢反应是制备手性化合物的主要途径。综述了用于C=C、C=O、C=N不对称加氢的催化剂,主要介绍了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非晶态催化剂,以及它们用于不对称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石油裂解生产得到的乙烯中存在的少量乙炔会毒化乙烯聚合反应中的催化剂,进而劣化聚合物的品质。选择性催化半加氢法可有效除去富乙烯流中的少量乙炔,钯因其优异的氢气解离性能及碳碳三键亲和性能被公认为是乙炔半加氢反应中催化效率最高且最具前景的催化剂。但是,纯钯催化剂对乙烯的选择性较差,容易过度加氢生成乙烷。因此,必须对钯催化剂进行改性和优化。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调节钯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分散度、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引入助催化剂及选择合适的载体等。本文综述了不同钯催化剂在乙炔半加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各改性方法对钯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油脂加氢制备的第二代生物柴油具有辛烷值高、氧含量低等特点,可以直接与石化柴油混合使用。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制备和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依赖,并能缓解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中,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油脂加氢领域的催化剂的种类、催化转化路径以及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其中,贵金属基催化剂催化加氢活性比较高,主要以脱羧和脱羰反应路径为主,但是制备成本昂贵;传统的钼基催化剂主要以加氢脱氧反应为主,但是使用过程中需要硫化,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新型的碳化钼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的催化反应路径分别为加氢脱氧和脱羧-脱羰;以沸石分子筛作载体时,油脂加氢产物中异构化烃类得率较高。同时,文章还对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对ZrO2的复合和掺入电子助剂CeO2的考察,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的复合催化荆.在固定床鼓泡式反应器连续反应装置上对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各组分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CuO-ZrO2-CeO2/TiO2催化荆,用于处理高浓度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T=240℃,反应压力P=6.5MPa,空速=2.0h-1,V(气):V(水)=230:1,进水pH=8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96.9%,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的湿式氧化CODcr去除率只有4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