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新的形式下,要适应建设“人文北京”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北京市的文物建筑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存在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法国、日本等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了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探索出适合北京文物建筑保护和再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我国一个近代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近代革命史迹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大量近代优秀建筑.从80年代起,迄今已公布为国家级和市级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的有398处.对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国家和上海市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确定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妥善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03,(3):5-5
北京市近日决定停止旧城区危改,以保护和修缮为主,以政府为主导,从整体上保护“北京旧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体系建设,大力保护四合院建筑。北京市从过去对单体的文物建筑保护转向对“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使文物、建筑界的专家感到高兴。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德高望重的谢辰生先生、中国考古协会会长、业界泰斗徐苹芳先生和以保护古代村落著称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先生对此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谢辰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文物的保护是有区别的。保护文物要求的是保护它们全部的真实性、完整性,结构形式、位置等一…  相似文献   

4.
从文物建筑保护立法、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公民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的现状,并依据文物保护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明确相关责任人责任、对文物用途做出明确规定等策略,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文物建筑。  相似文献   

5.
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在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交叉应用,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和提高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理论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蒙徽 《华中建筑》1992,10(2):22-26
梁思成是我国文物建筑和古城保护工作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作者介绍了他在这方面思想的发展变化,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存现状,保护整体环境,古为今用等原则。最后文章对梁思成的文物建筑和古城保护思想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北京规划建设》2001,(3):52-56
2001年5月15日,历时八个月之久的“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活动终于尘埃落定。峻工于90年代的中央广播电视塔、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等十座建筑,从三十个候选建筑中脱颖而出。由市民投票评选产生的“十大建筑”,被称为北京建筑艺术创作的“百花奖”,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第一届评选产生的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和第二届评选出的以北京图书馆新馆为代表的“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都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建国以来首都建筑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城市的繁荣进步。“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活动得到了首都市民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共收到选票63万张。此次评选出的“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更加注重环境的整体美,力求与原有建筑和谐共处,注意融入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建筑更细腻耐看,同时建筑设计更加紧随新技术的进步。本刊特别用五个版面对“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进行了较翔实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建筑师界人士在探索“古都风貌、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游昊星 《安徽建筑》2011,18(5):14-16
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在我国已逐渐得到重视,保护方式也在逐渐改善。文章通过对重庆华岩寺的基本调查和研究,浅析了我国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有哪些优缺点;同时通过华岩寺价值分析、华岩寺保护的现状及利用、不足之处的建议等方面,阐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王琪  王芳 《新建筑》2004,(5):89-91
我国现行文物建筑的确认采用的是以文物保护为基础的指定制度。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旧城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大量富含地方特色的历史性建筑无法得到文物建筑保护体系的有效保护。介绍了英国登录建筑的选定制度与我国文物建筑的指定制度,通过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认为借鉴英国登录建筑选定制度在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面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别治明 《山西建筑》2007,33(19):21-22
通过对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内的文物建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保护或被毁灭现状的分析认识,提出了保护的“质”和“量”是随着城市发展深度的不同而异,文物建筑是在发展中求保护的观点,针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与抢救这一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问题,总结了文物建筑保护与抢救的一系列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11.
徽州建筑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研究价值。目前徽州文物建筑的保护落后以及利用不够,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对徽州文物建筑面临的问题做了调查,从徽州文化遗产构成情况、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国子监     
国子监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市1990年代初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立的唯一一个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其保护、整治工作以1995年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个阶段,保护工作主要以孔庙、国子监两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保护和国子监街两侧的部分环境治理为主.其中包括:拆除文物建筑中的搭建建筑、修缮主体建筑;改建沿街公共厕所;迁移沿街市场等.  相似文献   

13.
彭秀涛 《南方建筑》2006,110(6):15-17
文章对国际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我国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做了比较,阐明了国际上对历史建筑修复“真实性”原则的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2013,(8):26
3月26日,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提请审议《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简称《条例》)。陕西省将从立法方面保护历史建筑和优秀现(当)代建筑,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家。《条例》明确,对建筑实行分类保护,即根据建筑的年代、价值和重要性等因素,分为文物类建筑、历史建筑、优秀现(当)代建筑和普通建筑四类。历史建筑根据其历史文  相似文献   

15.
文物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一直受到世人重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对文物建筑进行数字化的保护成为可能。但是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方能稳妥推进。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技术的程度,操作的维度对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要从思想、政策、人才、资金、产业等方面开展数字化保护,同时文中明确表明设计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施质量兴业战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韩立群艾永祥(北京建工集团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是一个有45年历史的特大型企业集团。50年代,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80年代以来,建造了北京图书馆、中央电视塔等新的十大建筑,创建了亚运会一大...  相似文献   

17.
李章 《山西建筑》2009,35(32):25-26
阐述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和价值体现,探讨了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指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文物建筑保护的重点,也更有利于对文物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六十年的建筑史是伴随城市化变迁的历史,本文从分析并盘点中国建筑六十年的史料入手,探讨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传媒人的使命与责任。特别从北京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十大建筑评选活动研究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文化产生的影响,近而结合全国正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提出了编研《新中国优秀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价值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物建筑勘察是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分为法式勘察和残损情况勘察。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勘察,勘察设计贯穿、引导着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的整个过程。勘察水平与勘察质量直接影响保护工程的质量。勘查水平的高低在对文物实施科学有效保护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断代是古建筑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历经多次修缮并更换构件是古代木构建筑保存的常态。现存的大量宋元明建筑中都包含多种时代特征的构件,尤其在江南地区,断代标准如何选取、年代分析方法如何建构是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虎丘二山门为案例,讨论了古代木构建筑年代与价值认知、年代研究方法、江南地区构件样本库等问题,以及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的启示。着重讨论了类型学方法在实物年代分析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