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华祖 《黄金》1998,19(11):40-43
含有机碳砂页岩型胶体金矿石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金矿类型。采用浮选-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的选冶工艺流程处理这种金矿石,获得的试验指标为:浮选精矿含金27.33g/t,回收率80.15%,氰化浸出率90.02%,活性炭吸附率99.67%。  相似文献   

2.
侯满堂  吕义鹏 《黄金》1995,16(2):35-38
砷金矿石属于难处理金矿石之一。通过对惠家沟高砷低品位金矿石采用碱浸预处理-渗滤氰化提金试验,获得了金浸出率80.17%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工艺条件简单、经济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难浸金矿石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和评论了近年来文献中所报导的难浸金矿石的处理方法。难浸金矿石的直接浸出包括加压氰化,炭浸和非氰化浸出法;在传统氰化浸出之前进行的预处理过程包括焙烧,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发展状况,适应性及可行性给予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某中硫含铜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盛艳玲  韩晓光  李珊 《黄金》2003,24(3):38-40
河北某金矿矿石属中硫含铜难浸金矿石,其中包裹金含量达28.77%。该矿石常规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51.78%。本试验在堆浸前对矿石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0-5mm粒级矿石经45d氧化后,Fe的氧化率为28.16%,S的氧化率为25.43%,Cu的氧化率为44.62%,氰化堆浸金的浸出率可达80.35%。  相似文献   

5.
关于难选金矿石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涛  胡熙庚 《黄金》1991,12(5):26-33,43
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难选金矿石的分类;难选金矿石的预处理方法,以及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后氰化、强化氰化、非氰化浸出等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氯化还原焙烧处理含锑,砷金矿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晓军  陈庆邦 《黄金》1998,19(5):44-46
对广西某含锑、砷难处理金矿石提金代艺进行了探索试验,通过对预处理条件的研究,提出了采用氢化还原焙烧-碱浸-氰化浸出工艺,获得了较高的指标,Au的浸出率在在90%以上。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易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的生物催化氧化—氰化浸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晓辉  魏德洲 《黄金》1998,19(4):42-44
选育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含砷金矿石进行了生物催化氧化-氰化浸金的研究。探讨了介质条件、生物活性充气条件等因素对浸金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催化经对于提高金的取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含砷硫铁矿型难浸金矿石进行了热压碱浸预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碱的浓度,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的氰化浸出率的影响。从理论上及实践论证了热压氧化-氰化工艺技术吉行性,认为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此工艺在经济上将更趋合理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国内某难处理金矿金品位为14.80×10-6,含有0.47%的有机碳,95%以上的金为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常规氰化浸出率仅有21.89%。采用酸性热压—氰化工艺,研究矿浆浓度、时间、温度、氧分压和转速条件等因素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压预氧化处理金矿石能有效打开金包裹,硫氧化率98%,预处理后金的氰化浸出率97%。  相似文献   

10.
广西某地区金矿石为含砷碳难处理氧化金矿石,常规选矿回收率较低,仅为83.00%;金精矿氰化回收率为50.30%,选冶综合回收率为41.50%。为了提高该矿石选冶回收率,综合采用全泥氰化法、焙烧氧化预处理、细菌氧化预处理、加压氧化预处理及常规浮选后精矿再氰化等多种选冶方法开展试验研究,最终选用细菌氧化预处理后精矿再氰化的生产工艺处理该矿石,实现选冶回收率达到95.00%的良好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梁自坤 《黄金》2013,(8):63-66
长坑金矿矿石属于以黄铁矿为载体的次显微结构难选难浸金矿石。对该矿矿石进行了浮选、催化预氧化-氰化、焙烧氧化-氰化、碱浸预氧化-氰化等工艺试验研究,为选矿工艺方案的确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凤  高玉玺  胡春融  范晓峰  王宁 《黄金》2013,34(4):56-59
阐述了极难处理金精矿的特点以及提金难点。对含砷、高碳型金矿石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金回收效果并不理想,金浸出率为80.26%;而采用生物氧化—焙烧—氰化联合工艺提金,能获得较佳的金回收指标,金浸出率可提高到91.94%。  相似文献   

13.
徐祥彬  张勇  郑艳平 《黄金》2012,(12):44-46
简要介绍了国内生物氧化技术在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上的特点,从精矿再磨矿、生物氧化、氧化渣洗涤液中和以及氧化渣氰化提金等作业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生物氧化厂设计和生产的异同,探讨了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某金矿石金矿物粒度细小且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属于高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常规氰化浸出率仅为11.84%。经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连续扩大试验研究,磨矿细度-0.071 mm占96%,矿浆浓度20%,矿浆温度45 ℃,矿浆pH值1.5~1.8,细菌氧化采用二级氧化,氧化时间9 d,金浸出率达到93.24%,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81.40%,各项指标大幅提高,解决了销售难题,达产后年利润提高了5 000万元,为含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选冶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某含砷含碳微细粒嵌布难处理金矿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了原矿细磨后直接氰化浸出,浮选预处理后尾渣氰化浸出,氧化焙烧预处理后烧渣氰化浸出工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焙烧-烧渣氰化浸出工艺可获得83.45%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16.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李俊萌 《稀有金属》2003,27(4):478-481,490
本文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定义、分类,简要分析了难处理金矿石难浸的原因,指出该类金矿石浸前须进行预氧化,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详细综述了氧化焙烧、加压氧化、细菌氧化和化学氧化等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对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镇源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该矿石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嵌布粒度极微细,除有60%左右的裸露自然金外,其它为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致密氧化矿物包裹金。采用单一的选矿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本试验采用浮选氰化浸出(树脂吸附)重选的原则提金工艺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3.12%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难浸金矿石的加压氧化预处理工艺及其设备本发明为一种难浸金矿石加压氧化预处理工艺及设备,工艺包括矿石粉碎,加水制浆,加酸或碱,氧化、氰化等步骤,其特点为矿石粒度小于0.074毫米占90%  相似文献   

19.
夏青  邱廷省 《黄金》2008,29(5):36-38
某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石Au品位为3.18g/t,44.18%的金被硫化物包裹,常规氰化浸出率低,仅为24.25%;通过采用浮选—细菌氧化—磁场强化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金浸出率显著提高,金浮选、氰化综合回收率达82.55%。  相似文献   

20.
石吉友  赵喜民 《黄金》2014,(4):67-69
针对某高硫高碳双重难处理金矿石,采用常规浮选法、全泥氰化炭浆法和全泥氰化炭浸法进行处理,金浸出率均很低。最终,通过采用钝化—全泥氰化炭浸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较好指标,金浸出率达到8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