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该地区发育过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港油田千米桥古潜山探区新完钻的板深 6井 ,经试油测试 ,获得了日产 2 6万 m3天然气的高产气流。大港油田千米桥古潜山探区于去年首次发现了具有亿吨石油储量的大型储油构造 ,结束了以往 30多年勘探从未发现亿吨级大油田的历史。板深 6井位于千米桥古潜山南坡下降盘 ,是大港油田公司 1 999~ 2 0 0 0年度确定的重点勘探目标 ,其目的在于预探千米桥古潜山南麓奥陶系油气构造和含油气量 ,扩大整个千米桥古潜山的含油气面积 ,寻找更多的油气储量。大港千米桥古潜山油田的含油气面积达 4 0 km2 ,油气储量已超过了 1 .3亿 t,是渤海湾周围陆上油…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武清凹陷的油气勘探潜力,开展了该区重点生烃层系(古近系沙三-沙四段、石炭-二叠系)的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生烃灶不完全吻合,呈现平面部分交叉,由于断层或不整合面等贯通,局部存在油气混源的复合性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二维盆地模拟研究成果,分层系划分出了6个有利的油气运聚区带,指出武清凹陷含油气系统运聚叠合区带(即黄花店-泗村店古潜山一带)是中浅层勘探最有利的区带;其次,凹陷深部洼槽区也是有利的深层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荣兴屯地区元古界古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实践表明,潜山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荣兴屯地区元古界古潜山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研究,讨论了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优选出4个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高勘探程度区进一步挖潜的领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经过了40年的勘探,目前已进入了高勘探程度区.油气聚集的复杂规律表明,渤海湾盆地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进一步挖潜的领域非常广阔.以第三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的勘探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必须将以古生界、中生界和中上元古界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作为今后挖潜的重要领域.渤海湾盆地任何层系都可能形成和聚集油气,因此仍有多种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尚待进一步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40年前的4月16日,位于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的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揭开了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序幕,40年来,华8井的勘探成果激励着几代石油工作者难若奋斗,使中国断鲜明构造最复杂的陆相大盆地-渤海湾盆地成为中国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中勘探时间最短,探明油田数量和石油地质储量最多,勘探开发成果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发现40年来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油区。同时,也形成与建立了第三系裂谷系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理论,包括裂谷系对含油气断陷和含油气层系的控制、普遍存在多含油气结构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形成、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圈闭边界组合以及含油气单元序列与油气勘探评价阶段的划分等。勘探特点与储量增长受新领域突破和理论技术与勘探融合的明显影响。渤海湾盆地至今仍有许多勘探领域和很大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藏的区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潜山油藏是渤海湾盆地重要油藏类型之一。其类型的进一步划分,以圈闭方式为主,以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为辅,并结合油藏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七个亚类。古潜山油藏的类型和发育程度与前第三系“基岩”地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藏的区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古潜山油藏是渤海湾盆地重要油藏类型之一。其类型的进一步划分,以圈闭方式为主,以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为辅,并结合油藏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七个亚类。古潜山油藏的类型和发育程度与前第三系“基岩”地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是继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发现之后,在我国东部地区所发现的另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包括辽宁省南部、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北部和西部、河南省北部和渤海海域。  相似文献   

11.
孙兆元 《石油学报》1989,10(4):19-26
在青藏高原南南西统一应力场作用下,三维空间展布的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十分发育。北西西向隆、坳相间带,被北东东与北北西向两组共轭扭压带所交接,形成了复合断隆、断陷带。在此格局下,西北部形成左行斜列盆地带,东北部形成四条右行斜列盆地带,于两带之间形成了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这种格局对柴达木盆地内部的各级构造单元育着控制作用。本文按其断裂组合的交接情况,分为五种断陷类型,其中以三、四组断裂形成的历史复合断(坳、凹)陷最有利于生油。断陷形成的早期多在盆地边缘,而后随着沉降向中央迁移,生油中心亦随之迁移。与生油断(坳、凹)陷相关的扭压带上所形成的隆起有利于聚油。同时总结了六种断裂构造油气藏类型,并阐述了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对我国西部压性区油气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13.
酒东,酒西盆地的异同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都是祁连褶皱系为山前盆地,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育,有很多相似性。酒西盆地自3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批浅层油气藏,酒东盆地多年勘探却无重大突破。分析二者的异同,认为:(1)盆地边界条件不同,导致局部应力作用方式有别,酒西盆地逆冲-褶皱变形强列,酒东盆 构造变形微弱,中浅、浅层断裂少;(2)主要是油源层都是深部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3)酒西盆地的深部油气以断裂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的构造分带与油气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辽盆地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沉积和构造演化特征出发,将盆地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带:西部主断拗褶带;中央断隆褶带;东部次断拗褶带;边缘超覆褶带.前三者是盆地的主体.对局部构造,划分为三大环带.岩性油藏带(内带);构造油藏带(中带);零散油藏带(外带).指出了各带的勘探前景.对深部地层的勘探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东部盆地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层广泛发育的异常流体压力和复杂断裂系统是2个重要特征,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在综合分析陆相断陷盆地流体压力和断裂特征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典型例证,充分应用钻、测井资料,建立了高精度的凹陷异常压力分布模型;结合断裂系统特征,探讨了在三级构造单元格架下,流体压力与断裂系统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断裂系统对流体压力纵横向分布及封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断块运动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渤海湾盆地断块运动的机理出发,对其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及运聚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盆地的断块可划分为倾斜断块、翘倾断块和陷落断块3种类型。据此可将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或洼陷划分成倾斜断块区、翘倾断块区和陷落断块区等3个区。断块运动不仅形成古潜山构造,而且对其储层、圈闭及油气运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运距较近,圈闭油气充满度高,断裂带控制油气聚集。陷落断块区虽然埋藏最深,但仍具有较好的油气潜力,提高地震采集及信息处理的技术是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倾斜断块区油气前景较好,翘倾断块区更好,并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应是未来深部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弧形构造带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宁国 《石油学报》1982,3(2):21-27
柴达木盆地内部共划分出六个弧形构造带.它们是在印度板块的水平挤压下,沿着阿尔金深断裂剪切牵引而形成的弧形构造带,是基岩断裂带控制下的基岩隆起带,盖层背斜带的构造复合带,从而提出该盆地是基岩断裂控制盖层构造的观点.弧形构造带的发育伴随和控制着盆地的三大生油气区从北向南,自西向东地形成和迁移;弧形构造带是同生构造复合带,也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和多种油藏类型复合带;正牵引构造是弧形构造带上最有利的含油气同生构造.  相似文献   

18.
M盆地的构造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位于非洲的M盆地为前寒武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该盆地主要由EW向和NW向两大构造体系组成,前者控制盆地构造的总体发育方向。依据断裂规模,控盆作用及形成、活动时间,此盆地的断裂可分为 5个级别。与盆地三大演化阶段相匹配,盆地内发育 5个期次的断裂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后期(第三、第四纪)发育的断层对早期油藏有破坏作用,后期形成的圈闭不具成藏条件。由于断层发育,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发育较早(AM组沉积前)的断层具有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82,自引:16,他引:8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具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次沉降隆升的复杂构造演化历史。古生界油气聚集受克拉通古隆起和斜坡构造控制,中、新生界油气聚集受喜马拉雅期逆冲构造控制。此外油气分布还受油气系统、区域盖层、断裂及不整合等因素控制。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岩、多个油气系统、多套储盖组合、油气多源多期多种类型的特点。储集层条件好、天然气资源丰富和整体勘探程度低是在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时不可忽视的三个特点。塔里木盆地已成为我国三大天然气区之一,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Use of the model of a hot, deep, origin of oil places rigid constraints on the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of crude oil. Specifically, oil originating from depth migrates vertically up faults and is emplaced in traps at shallower depths. Review of petroleum-producing basins worldwide shows oil occurrence in these basins conforms to the restraints of this hypothesis. Most of the world's oil is found in the very deepest sedimentary basins, and production over or adjacent to the deep basin is cut by, or directly updip from, faults dipping into the basin deep. Generally, the greater the fault throw, the greater the reserves.
Fault-block highs next to deep sedimentary troughs are the best target areas by the present concept. Traps along major basin-forming faults are quite prospective.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a basin governs the distribution, types, and amounts of hydrocarbons expected, and hence the exploration strategy. Production in delta depocenters (Niger) is in structures cut by or updip from major growth faults, and structures not associated with such faults are barren. Production in block-fault basins in on horsts next to deep sedimentary troughs (Sirte, North Sea). In basins whose sediment thickness, structure and geologic history are known to a moderate degree, the main oil occurrences can be specifically predicted by analysis of fault systems and possib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routes.
Use of the concept permi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targets, which have either been downgraded or ignored in the past, such as production in or just updip from thrust belts, stratigraphic traps over the deep basin asociated with major faulting, production over the basin deep, and regional stratigraphic trapping updip from established production along major fault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