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词汇空缺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语与原语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增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2.
从话语交际参与者的话语角色类型这一角度切入,对有声广告加以考察,并揭示有声广告话语交际中有关的语用原则、策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认为广告发话者是否采用了适当的语用策略决定着广告话语能否打动、说服或诱使受众采取广告主所期待的消费行为,而语用策略得当与否与发话者的话语角色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最终要实现跨文化的语用等效,即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文中从关联—顺应理论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公示语实现语用等效翻译不仅需要关联原文,推断原文的交际意图,还要评估译语读者语境,适应译语特色,顺应读者的心理、社交和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是广告中最重要的载体,一定的语用策略是广告传播用语必不可少的"包装"技巧。文章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了语用预设策略、言语行为策略、违反合作原则、最佳关联策略在英语广告传播语中的应用,认为这些语用策略能够使广告语言准确的表情达意,使其达到吸引力强、感染力深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从认知语用推理的角度来探析诗词翻译中的认知推理过程。认为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注意原语的隐形,根据感知中突出的信息点进行推断,通过逐步超越诗词语言表达的潜能与限制来达到认知意识的默契与协调,以最终完成原语与译语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促销的目的。因此,广告翻译是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由于中、英文化形态、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语用失误这一现象。通过广告实例具体分析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在广告翻译中的表现;结合广告实例指出如何通过翻译来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以道歉言语行为为例,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模式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原语用知识,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锻炼语用能力机会.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目的是利用广告的语言特征来影响消费者,扩大销售。语用预设相对于话语而言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它本身也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广告中巧妙地利用语用预设,可以更好地达到其说服之目的,增强广告的促销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目的是利用广告的语言特征来影响消费者,扩大销售。语用预设相对于话语而言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它本身也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广告中巧妙地利用语用预设,可以更好地达到其说服之目的,增强广告的促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离不开语境分析,如果忽略原语赖以产生的特定语境去进行翻译,则往往会导致误译。从分析一则误译出发,运用语用学理论,探讨如何在翻译中进行语境分析,并阐.目月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语境分析中最重要的是上下文的分析,在分析上下文仍不能确定原语的语用意义的情况下,还应该分析其文化语境。做到了这两点,原文的字面语义和语用语义就能准确地传译到译文中,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得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于社交指示语的翻译,如果刻意追求语义等值,译文往往会使读者误读或使译文太过晦涩,反而会造成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而通过语用翻译达到源语和译语语篇之间交际功能上的等值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的目的在于诱导人们采取某种购买行为或接受某种观点。 为此,广告制作人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加强广告文体的语用功能。本文以实例探讨了广告文体的修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语境"和生态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二者都关注原语文本、原语作者、译语及译语读者对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起到制约作用。揭示了与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语境相比,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范畴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14.
广告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用语和社会文化。英汉广告的翻译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文章从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广告翻译中所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探讨了文化背景在广告翻译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跨文化广告翻译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文化补偿的四种方法.由于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对应性,译者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补偿手段,以充分传达原文信息,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汉语散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立足于译语文化,通过多种翻译方法与手段构建译语文本,并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三个层面(话语层、形象层与意蕴层)之美,并最终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原作的美学效果。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再现三个层面之美的过程中,译者采用音韵补偿,文化图式构建,背景信息加注等翻译手段在审美再现中的效用,以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近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无论新闻报道、法律文本还是商务报告,都存在语言模糊现象。文章首先就模糊语言与广告活动的关系作了筒述,并分析归纳广告话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认为模糊语言是广告主为调整话语说服力度和效度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话语建构策略之一,恰当运用模糊语言对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文化补偿的四种方法。由于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对应性,译者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补偿手段,以充分传送原文信息,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19.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翻译理论。本文的目的是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晋商文化外译研究之中。笔者认为,"模拟"是翻译的本质属性。译者是本着"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对原语文本进行模拟。原语文本实质上是译语文本的原型,译语文本实质上是原语文本的模型。研究表明,"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晋商文化外译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译者外译晋商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语用等值翻译是追求语用语言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为目标的等值翻译。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运用语用语言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深刻领会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在对文化信息的传达方面,也能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利于译者对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传递原作的思想内容。作为儒学经典,《论语》的英译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但是目前从语用等值视角下研究《论语》英译的文献相对较少。语用等值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可以为《论语》英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