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塔里木油田山前地区常用的典型钻具组合为例,计算与分析了震击器在处理卡钻事故过程中的震击力及相关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上提拉力以及下压力对随钻震击器的影响最大;提高震击效果的最有效方式为增大大钩上提拉力或下压力;震击器上方钻铤或加重钻杆数越少,震击器产生的震击力越大,深井的解卡效果比浅井好;震击器距卡点越近解卡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震击器的结构、震击过程、影响震击力的因素等方面对震击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震击器作用过程中钻柱的摩阻、重力以及不同的下部钻具组合结构对震击器震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随钻震击器安放位置优化设计模型,可根据震击载荷对使用随钻震击器或打捞震击器安放位置进行设计。分析结果可对随钻震击器的工程实际应用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文在Skeem理论基础上,对随钻震击器在震击作业期间产生的震击力、冲量和卡点位移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为震击作业期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震击器的过拉力提供依据。文内还详细地分析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关系,为钻柱设计时确定震击器的安放位置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液压震击器性能,提高井下作业效率,分析了试验台架上液压上击器的震击过程,建立了试验台架上液压上击器震击效果的计算模型。采用弹性波理论与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台架上心轴撞击垫与缸套承击体撞击时的冲击能以及心轴对缸套产生的撞击力,为后续的现场测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上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机械动力学及机械振动的方法,建立起机械式活环震击器工作过程的运动方程式,推导出震击时冲击能、震击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在研究中,不只是对震击器本身进行分析,而且也考虑了与震击器配合使用的绞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液压上击器台架试验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液压震击器震击性能,提高井下作业效率,分析了试验台架液压上击器的震击过程;建立了试验台架液压上击器震击效果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性波理论与动力学相结合的办法,得出台架上心轴撞击垫与缸套承击体撞击时的冲击能以及心轴对缸套产生的撞击力,为现场测试和上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钻井施工作业中,为了有效地预防钻柱卡钻,常常需要在钻柱的某一部位安装随钻震击器。随钻震击器安放位置的不同,将极大地影响着震击效果。现文结合随钻震击器的震击原理,综合考虑震击作用中钻柱的摩阻、钻柱的重力以及不同的下部钻具组合结构的影响,建立了随钻震击器安放位置优化设计模型。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实用有效,可用于定向井、水平井和大位移井中随钻震击器安放位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钻井过程中常见的井下卡钻事故,研制了新型全液压式随钻震击器。该震击器主要由连接机构、机械锁紧机构、扭矩传递机构、打击机构和密封机构等部件组成。全液压式随钻震击器是一种上下击为一体的新型井下解卡工具,实际操作时,若在起钻过程中遇卡,则启动下击解卡;若在下钻时遇卡或钻头在井底遇卡,则启动上击解卡。厂内台架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显示,整套震击器设计合理,机械锁紧力线性稳定,液压延迟时间稳定,能充分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石油钻井震击工具向上震击动载荷计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美国BowenTools公司将震击器井下动载荷定为上提拉力的4~6倍。我国的打捞专家根据经验判断为2倍多,而有的学者计算出上击器的打击力为上提拉力的9倍多。文中根据上击器的工作原理,在三个假设条件下,推导出上击动载荷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出上击动载荷为上提拉力的3.2倍。必须注意的是,在假设条件下计算上击动载荷,既忽略了部分能量损失,又进行了简化处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夏元白 《石油机械》1992,20(4):21-28
建立了判别绳索式液压震击器震击效果的计算模型,确定了震击效果的判断原则。指出震击效果的判定应以绞车操作者能直接控制,且通过模型能准确计算的冲击能为重要参量,而不是以震击力作为依据。在试井作业中,以此为判定原则可获得较好的震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震击器解卡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弹性波理论与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震击器解卡动力学过程,提出利用震击力和震击冲量来衡量震击器解卡效果。用有限元法对直井中的震击解卡作业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上提拉力、落鱼深度、钻铤长度、震击器安放位置、震击行程大小和落鱼遇卡程度等各种因素对震击器解卡效果的影响,所得的结果能更好地解释现场震击作业中的一些现象,对震击器的工程实际应用与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击器的震击动载荷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弹性动力学分析方法, 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建立了震击作用动力学模型。模型将上击器震击解卡过程分为储能阶段、震击前阶段、震击阶段和震击后阶段。根据该动力学模型, 对现场某直井进行了实例计算, 结果表明, 在上击器震击解卡过程中, 只有作用在卡点的震击力才是真正起作用的震击动载荷, 如果该动载荷小于粘卡力, 则难以解卡。上击器震击时产生的震击力与上提拉力的比值不是固定值, 而是随钻柱结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 上击器越靠近卡点, 解卡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夏元白  李宗明 《石油机械》1991,19(8):29-34,47
上、下击释放提升器在工作时,将震击力传至被卡工具,可进行并下解卡作业;用震击力剪断剪销,撑开卡爪,可释放工具。经模拟试验可测得剪销断裂功A_k和算出最大冲击力P_(dmax)。只要操作者掌握冲击能U_d和断裂功A_k的大小,就能比较可靠地进行井下解卡并打捞或往井下投放其它工具等作业。  相似文献   

14.
震击器动载荷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钻事故在石油钻井工业中时有发生,计算震击动载荷的方法各不相同。结合现场实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得出震击动载荷是上提拉力的3.3倍。该结果和现场实际非常接近,对震击器的使用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连续管震击工具作为连续管作业管串的标配工具,在连续管打捞、冲砂、定向钻井、复杂井和深井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介绍了国外NOV、Baker Hughes、Weatherford、G-Force和Welltonic等公司震击工具的技术现状及结构特点,随后简要介绍了国内研制连续管震击工具的技术现状及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连续管震击工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子丰 《石油学报》2019,40(5):604-610
钻采作业中经常遇到管柱冲击动力问题。具体工况包括:①射孔和爆炸松扣解卡时,炸药爆炸引发的管柱冲击振动;②用震击器解卡时,突然泄流和震击力引发的管柱冲击振动;③钻柱、套管柱、油管柱、抽油杆柱断脱或刹车不灵或操作失误,导致管柱沿井筒向下滑落冲击井底或泵阀,以及管柱下放时突然遇阻的情况。对文献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油气井管柱力学三原理、油气井管柱动力学基本方程、油气井管柱的屈曲和拉力扭矩分析、钻柱动力学、直杆和薄壁管在轴向冲击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以及有限元力学仿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管柱冲击动力研究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预期结果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