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用动刚度系数方法对转子和轴系列余振动进行预测。对转子系统只需一镒加重便可通过微机模拟预测出各组配重时的残余振动,可以方便地找到合适的成组配重。该方法在各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用动刚度系数方法对转子和轴系残余振动进行预测。对转子系统只需一次加重便可通过微机模拟预测出各组配重时的残余振动,可以方便地找到合适的成组配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用动刚度系数方法对转子和轴系残余振动进行预测。对转子系统只需一次加重便可通过微机模拟预测出各组配重时的残余振动,可以方便地找到合适的成组配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动平衡原理与方法-动刚度系数法,它可自动计算出支承系统在若干转速下的瞬态动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并求出所需配重,经1-2次配重,即可完成平衡。为此采用了锁相环电路和自动跟踪滤波电路,智能以八位单片机8051为核心,以十二位的高速数模转换芯片AD574为基础,设计一套智能电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的逐步迫近修正影响系数法是在目前普遍采用的将最小二乘法用于多平面,多转速的影响系数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改变了单面加重一次确定影响系数进行配重计算存在的配重误差较大的缺点,而是采用成组加重计算影响系数的方法,在平衡过程中,根据不断改变测量得振动参数的结果来修正影响系数。此法在实验台上试验结果证明,只要一、二次修正影响系数进行配重加重计算,就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提高了平衡效果,减少了平衡中的开车次数,这对大型汽轮机等转子的平衡将大大提高平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理想力学模型,推导出发电机转子由于质量不平衡所造成转子重心偏移距(e值)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值,求出转于不平衡力的大小、用电气测振示波图,找出转子不平衡力的方向,再做动平衡配重,达到消除或减小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纱锭配重打包大多由人工完成或者由机器完成部分工序。人工重复工作易疲劳,打包效率低,并且纱锭重量误差大。无法满足纱锭交易市场要求的重量控制在较小误差范围。本文研究一种纱锭配重组合打包的立体库方法,首先在传统纱锭流水线基础上优化,设计出立体仓储提高库存与利用率。对纱锭流水线动态称重后跟踪出入库,利用配重相关理论和智能算法,将纱锭分拣配重打包,实现纱锭动态运输。针对人工配重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重量组合法,给出改进的回溯配对方法,横向纵向动态遍历仓储中不同重量的纱锭。经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智能配重方法能大大提高纱锭配重效率,可实际运用于企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高速转子电动平衡头的设计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速转子自动动平衡的关键部件校正平衡头。介绍了一种新的电动平衡头的结构、特点、参数,以及为保证控制精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平衡头采用中空式环形结构,滚动小车式配重和红外线遥控工作方式。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动机。本文给出了在试验台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质量替代法中复数质量法是机构惯性力平衡配重的主要方法之一,按照与给定配重组合有关的质量流程图来建立平衡方程,可避免运动方程的推导。探讨以基本杆组为例引入独立环路的几个特性来建立机构的质量流程图,对机构惯性力平衡配重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测与计算的起重机安全性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以某港口的一台门座起重机为实例,对其圆筒结构进行静态强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的数据核算该门机配重配置的合理性,将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出一致的结论:该门机的结构出现裂纹是由于现有的配重配置不合理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斜盘同步旋转内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动不平衡问题,分析了斜盘组合的动不平衡原因和平衡方法,使用IBM-II智能化多功能动平衡测试仪,测量了双斜盘同步旋转内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斜盘、压盘、配流盘、配重体等组合体的动平衡,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使重心与旋转中心吻合而达到平衡。为这种变速器的动平衡补偿提供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复摆颚式破碎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求得机器各运动构件在各瞬时产生的惯性力以及它们在各运动副中引起的动反力。按机架轴承处动反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求得最优的平衡重重量和平衡重安放位置。  相似文献   

13.
实施了可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基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特征.试验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场地液化与结构破坏的主要宏观现象.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反应较小,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后几秒内达到峰值,并很快进入消散阶段,近桩区与远桩区峰值孔压差别很小,砂层上部轻微液化;桩-柱墩表现为弹性动力变形,地基对桩地震反应约束效应较大,桩在砂层中动应变大于粘土层中动应变;由于上覆粘土层对桩的嵌固与墩顶配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致使桩在上覆粘土层中动应变远大于柱墩动应变.大震输入下,砂层很快全部液化且发生强烈剪切流动,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瞬间增大,而后缓慢上升至峰值,消散也很慢,近桩区峰值孔压远大于远桩区峰值孔压;墩顶配重产生较大惯性力作用,加之砂层全部强烈液化使得桩-柱墩动力反应十分强烈,导致桩上部嵌固点发生大幅度上移,且在砂层与上覆粘土层过渡带附近出现大范围破裂、在粘土层中折断.  相似文献   

14.
安装平衡锤是减少拍门阻力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研究给出了计算平衡锤质量和拍门开启角度的计算公式.现场测试表明,安装平衡锤后,泵站能源消耗降低、泵站效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可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试验很好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场地液化与结构破坏的主要宏观现象。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反应较小,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几秒内达到峰值,并很快进入消散阶段,近桩区与远桩区峰值孔压差别很小,砂土层上部轻微液化;桩-柱墩表现为弹性动力变形,地基对桩地震反应的约束效应较大,桩在砂土层中动应变大于黏土层中动应变;由于上覆粘土层对桩的嵌固与墩顶配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致使桩在上覆粘土层中动应变远大于柱墩动应变。大震输入下,砂土层很快全部液化而发生强烈剪切流动,孔压在输入波峰值到达瞬间增大,而后缓慢上升至峰值,消散也很慢,近桩区峰值孔压远大于远桩区峰值孔压;桩-柱墩动力反应十分强烈,由于墩顶配重较大惯性力作用,加之砂土层全部强烈液化,致使桩上部嵌固点发生大幅度上移,并在砂土层与上覆粘土层过渡带出现大范围破裂且于粘土层中折断,下伏粘土层对桩的嵌固作用失效。试验成果,有利于合理认识可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并为可液化场地桩基桥梁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计积累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