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及功能化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化功能化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表面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将胺基化的碳纳米管与表面经过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胺基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在碳纤维表面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使碳纤维表面未完全与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反应的羧基充分胺基化,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及功能化碳纤维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羧基化功能化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表面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将胺基化的碳纳米管与表面经过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胺基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在碳纤维表面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使碳纤维表面未完全与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反应的羧基充分胺基化,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预聚合反应,得到功能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  相似文献   

3.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及功能化碳纤维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化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将胺基化的碳纳米管与经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胺基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在碳纤维表面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使碳纤维表面未完全与胺基化的碳纳米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化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化功能化后,再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表面胺基化的碳纳米管与表面经过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再在碳纤维表  相似文献   

5.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及功能化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功能化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将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纳米管与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再将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进行后胺化处理,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氨基化碳  相似文献   

6.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及功能化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化功能化,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的表面氨基化的碳纳米管与表面经过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再将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进行后氨化处理,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增强体;将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及功能化碳纤维改性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羧基化功能化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再将氨基化的碳纳米管与表面经过羧基化的碳纤维反应,得到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将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碳纤维进行后氨化处理,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增强体;将聚四氟乙烯与聚酰亚胺树脂混合搅拌均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碳纳米管/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纯化的碳纳米管和干燥的碳纤维经过表面羧基化和酰氯化后,再在其上引入具有特征结构的二元胺或多元胺,则碳纳米管和碳纤维表面上接有大量的二元胺或多元胺,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改性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多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和碳纤维经过表面羧基化、酰氯化后,再在其上引入二元胺或多元胺,将接有此胺基的碳纳米管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以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的双马来酰亚胺树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碳纳米管/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纯化的碳纳米管和干燥的碳纤维经过表面羧基化、酰氯化后,再在其上引入具有特征结构的二元胺或多元胺,则碳纳米管和碳纤维表面上接有大量的二元胺或多元胺,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表面胺基化处理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化学反应法在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引入一系列多胺基化合物,用Fragment法测定了胺基化表面处理的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合强度;未处理的碳纤维界面粘合强度为7.61MPa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后提高到了12.8MPa,而经不同胺处理后其值为14.83MPa ̄31.50MPa。  相似文献   

12.
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超支化聚(胺-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酸氧化,使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羧基,再分别以接出法(grafting from)的方式在碳纳米管表面"长出"超支化大分子;以接入法(grafting to)的方式将由"一步法"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通过酯化反应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通过SEM、FTIR、TGA-DSC以及XRD等表征手段并结合酸碱滴定法测定修饰后碳纳米管表面的羟基密度,对功能化修饰的碳纳米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以"grafting from"和"grafting to"方式接枝超支化聚(胺-酯)后,碳纳米管的羟基密度分别为24.74 mmol/g和20.04 mmol/g,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分散性能明显提高,同时末端丰富的官能团为碳纳米管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以及不同处理方式对碳纤维力学性能及其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有电化学氧化法、偶联剂涂层处理、气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和等离子体处理,其中,气相氧化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电化学氧化法是目前唯一能够在碳纤维制备时可在线连续运行的技术,且经电化学氧化处理过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均得到提高。采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碳纤维表面处理的低成本化、绿色化和连续生产化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上所引入的羧基和十八叔胺聚氧乙烯醚之间的酸碱反应,制备了长链醚胺修饰的碳纳米管衍生物,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醚胺功能化前后的碳纳米管上的功能基团,验证了酸碱反应形成的羧基盐的存在。通过热失重分析得出该衍生物中醚胺的质量分数高达76.8%,为改善碳纳米管在极性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及与聚合物基质间界面相互作用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碳纳米管的功能化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方法。共价键功能化的机理是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在碳纳米管表面生成极性或反应性基团(表面基团化),继而通过化学反应使碳纳米管表面有机化或聚合物化。非共价键功能化的机理是基于碳纳米管表面的?体系和疏水性可与含?电子的芳烯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或与含疏水链的表面活性剂发生物理吸附。本文综述碳纳米管功能化的研究进展,完善了Kim等提出的碳纳米管功能化表面的代数表示:表面基团化的为1G,表面有机化的为2G,表面聚合物化的为3G。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CNTs),将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与碳纤维有机结合,能够增加碳纤维表面粗糙度,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是一种新型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本文对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以及界面增效效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增强效果,探讨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方法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处理方式分别对碳纳米管进行酸化和胺化改性,处理后的碳纳米管溶于水进行超声、剪切等步骤制成相应的分散液并进行分散性对比。然后将该分散液与纸浆混合,经高速剪切制成可运用于电子器件的碳纳米管导电纸。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能成功改性碳纳米管,在其末端引入羧基或酰胺基,经过酸化后的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保持25 d才沉淀完全,酸化后的碳纳米管导电纸与胺化后的导电纸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将该导电纸用于电池集流体代替传统的石墨时,最多可以提高电池的50.56%电压放电时间,为改善电池的放电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塑料科技》2016,(4):109
正专利名称: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申请公布号:CN201410451185.8申请公布日:2016.03.09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将石墨烯羧基化、酰氯化后,再引入具有特征结构的二元胺或多元胺,然后利用此氨基化的石墨烯与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  相似文献   

19.
<正>公开号:CN104194336A公开日:2014-12-10申请人:丹阳丹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强韧化碳纳米管接枝玻璃纤维多尺度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将碳纳米管经过纯化、羧基化后,得到表面接有羧基的碳纳米管,再将羧基化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与玻璃纤维反应,使玻璃纤维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再将表面接枝有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入  相似文献   

20.
氧化石墨烯接枝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纤维的改性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解决现有碳纤维表面活性低,表面张力下降,与树脂基体浸润性变差,导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1石墨氧化;2氧化石墨母液剥离;3氧化石墨烯功能化;4碳纤维的表面功能化;5碳纤维表面氧化石墨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