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色毛霉是东北地区生产腐乳用的菌种之一。该文对黄色毛霉在腐乳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时黄色毛霉生长良好,5d左右菌丝量达到最大;后酵七周,腐乳的蛋白含量降解到26.1g/100g;脂肪含量较为稳定,达到23.5g/100g,其中游离脂肪酸达到6.10g/100g;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52g/100g,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腐乳的成熟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色毛霉是东北地区生产腐乳用的菌种之一。该文对黄色毛霉在腐乳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时黄色毛霉生长良好,5d左右菌丝量达到最大;后酵七周,腐乳的蛋白含量降解到26.1g/100g;脂肪含量较为稳定,达到23.5g/100g,其中游离脂肪酸达到6.10g/100g;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52g/100g,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腐乳的成熟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35℃高温前酵条件下毛霉、根霉复合酿造腐乳及相同条件下毛霉单菌酿造腐乳为研究对象,对后酵成熟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感官评分及蛋白质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以常温前酵毛霉单菌酿造的腐乳为阳性对照,对后酵9周的两组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高温前酵的混菌酿造腐乳的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化学组分与感官评分一直优于相同条件下单菌酿造腐乳。经高温前酵的混菌酿造腐乳比同条件下单菌酿造腐乳的大分子量蛋白质降解更为迅速彻底。高温前酵混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43种,高温前酵单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33种,而常温前酵单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42种。  相似文献   

4.
云南腐乳发酵菌种的分离鉴定及其低盐腐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牟定腐乳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适用于腐乳发酵的菌种,并将其应用于低盐腐乳生产中,探讨低盐发酵对腐乳品质的影响。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种;采用标准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分别分析了低盐腐乳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从腐乳前发酵毛坯中分离纯化获得了白色的优质总状毛霉(M2)并应用于低盐腐乳的制备;随着盐含量的降低,腐乳中总酸、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水解程度逐渐增大,腐乳凝胶孔径逐渐缩小,结构更加致密均一。低盐腐乳中共检测出了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盐含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盐含量对腐乳的滋味和质地影响较大,且M2-70%的接受度最高。实验所获得的总状毛霉适用于云南腐乳的发酵,适当的低盐发酵可提高腐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腐乳是传统发酵型豆类食品,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是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基因测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传统培养鉴定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提供了先进技术;根霉和毛霉是腐乳发酵中常见的真菌,而芽孢杆菌、乳杆菌、不动杆菌等则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紫外诱变和混合发酵技术可改善腐乳发酵条件和品质;微生物种群在腐乳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作用,可提高腐乳脂类、脂肪酸类、游离氨基酸、乙酸乙酯等物质的含量。本文阐述了腐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方法、常见发酵菌株生理特点和应用、发酵过程微生物种群结构演替,展望腐乳食品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腐乳发酵科学研究及工艺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腐乳是一种在半开放式环境中发酵生产的大豆制品,由于在后发酵阶段加入特有的红曲汤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在红腐乳发酵过程中除了接种的毛霉外,还有包括细菌在内的外界微生物进入,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菌群结构,对红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红腐乳的风味形成机制、微生物组成、风味成分、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通过微生调控手段来改善红腐乳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在腐乳中的生长情况,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35℃左右生长良好,2天左右即可生长成熟。腐乳后酵7周后,蛋白含量由后酵起始的25.7g/100g缓慢降解到20.1g/100g;脂肪含量先是缓慢上升,后酵2周后稳定到24.5g/100g左右;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达到6.4g/100g;游离氨基酸含量后发酵5周就可达到1.51g/100g,达到腐乳成熟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腐乳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传承传统的发酵食品。介绍了腐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豆定量后。经磨浆、煮浆、点浆、制坯、前期发酵、腌坯、后期发酵制得腐乳。腌坯时不同的配料,经后时发酵可制得红方、青方、糟方、辣方和白方等不同风味腐乳成品。  相似文献   

9.
克东腐乳是典型的细菌发酵腐乳,它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文章综述了传统发酵食品克东腐乳的生产工艺、微生物的种类、酶、化学成分、挥发性风味和营养与功能,该研究可为克东腐乳的科研和质量稳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特色腐乳“茶陵豆腐乳”的生产工艺,以及在此传统食品中添加“松茸”而制成独特风味的腐乳新品种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腐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研究腐乳,介绍了腐乳的营养价值、生理活性物质与保健功能、腐乳的生产菌及腐乳中的微生物、腐乳与酶的关系、腐乳的风味与评价和腐乳生产中废液、废渣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腐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腐乳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腐乳中生物胺的产生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胺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低分子有机碱,主要通过微生物分泌的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对应的氨基酸而产生,具有潜在的毒性。腐乳生产过程中,半开放式的发酵环境使其存在生物胺含量过高的风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该文主要总结各地不同腐乳中的生物胺存在情况,并介绍腐乳中生物胺的产生机制以及现有的控制方法,提出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整汤汁的NaCl和乙醇含量以减少生物胺的产生,以期为降低腐乳中生物胺含量,提高腐乳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6种香型白酒对酿造腐乳品质的影响,对腐乳样品的理化、质构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评价其气味和滋味特征异同。结果表明,6种腐乳样品的理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凤香型白酒腐乳样品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及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0.56 g/100 g、5.84 g/100 g、67.64%;白酒香型对腐乳的硬度、易碎性、弹性等质构指标影响较小;短链烷烃类物质、硫化物、含氮类物质是造成腐乳样品气味差异的主要物质;咸、鲜类物质是造成腐乳样品滋味差异的主要物质;米香型腐乳感官品评评分最高(27.2分)。综合分析,米香型、凤香型白酒在腐乳发酵过程中提高腐乳主香的丰满和回味程度等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腐乳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其生产过程多为开放式生产,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风味。该研究通过对车间空气、主要接触面以及低盐腐乳生产过程中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取样,采用传统培养及微生物计数的方法,进行了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汤料车间菌落总数为4.53 lg(CFU/m3),冬季白坯车间菌落总数为4.48 lg(CFU/m3);主要接触面的微生物在冬季的菌落总数较夏季略低,白坯造型工序工人的手表面检出较多的大肠菌群。确定了大豆、生产用水、白坯、前酵和灌汤为影响低盐腐乳微生物产生的关键工序,煮浆、盐腌、后酵工序可降低半成品及成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对保证低盐腐乳的卫生质量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确定了低盐腐乳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Sufu is a form of food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ed soybean. It has a unique flavor and contains abundant nutrients. With demands for healthy food on the rise, a higher level of sufu functionality is required. In fermentation of soybean-derived products,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re widely used as an adjunct culture, which provides health benefits and enhances flavor of food. Among LAB, Lactobacillus brevis has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which is well-known for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this study, L. brevis was added to bacteria-fermented sufu to evaluate its impacts on sufu quality. Sufu was produced via co-inoculation with Bacillus subtilis and L. brevis (group A sufu) or a single inoculation with B. subtilis (group B sufu). Metabolite change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L. brevi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GABA and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histamine and seroton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volatile compounds, such as esters and acids, especially 2-methyl-butanoic acid ethyl ester,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enylethyl alcohol and 3-methyl-butano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Inoculation of L. brevis changed the metabolite profile of sufu and improved its functionality and safety of edibility.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applying L. brevis to the manufacture of bacteria-fermented sufu.  相似文献   

17.
腐乳白点常见于成品腐乳,无食用安全问题,但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销售。该研究以白腐乳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腐乳生产过程中发花温度、发花相对湿度、发花时间、摆胚间距、毛霉接种量对腐乳白点及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乳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摆坯间距2.0 cm、毛霉接种量(显微镜单视野下孢子数)5个、发花温度28 ℃、发花相对湿度90%、发花时间38 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腐乳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9 g/100 g,未见腐乳白点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