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法。压榨浸出法的提油率为33.4%,直接浸出法为26.1%,压榨浸出法提取的油脂其过氧化值比直接浸出法高26.09%。另外,从酱油渣中回收的油脂已发生酸败,不宜作为食用油,只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生产脂肪酸等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平洋磷虾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太平洋磷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太平洋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制备的油脂进行了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95%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5℃,时间5h,料液比1∶10 (g∶mL),此条件下太平洋磷虾油的提取率为22.67%.太平洋磷虾油脂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20.00%,多不饱和脂肪酸35.90%,饱和脂肪酸26.00%,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6.7%和15.2%,因此太平洋磷虾油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油脂,具有很高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双相溶剂萃取技术提取酱油渣中油脂和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己烷-乙醇-水构成的双相溶剂萃取技术同时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和大豆异黄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温度、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正己烷用量对油脂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温度60℃、乙醇浓度80%、乙醇用量0.071g/mL、正己烷用量0.1g/mL、时间2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效率为99.2%,大豆异黄酮提取效率为94.5%。  相似文献   

4.
以脱脂酱油渣干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酱油渣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4%(v/v)乙醇为溶剂,液料比17∶1(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酱油渣异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14%(脱脂干基)。酱油渣异黄酮提取物的ABTS+·清除能力及螯合金属离子能力显著高于黄豆异黄酮提取物,二者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酱油渣干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酱油渣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4%(v/v)乙醇为溶剂,液料比17:1(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酱油渣异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14%(脱脂干基).酱油渣异黄酮提取物的ABTS+·清除能力及螯合金属离子能力显著高于黄豆异黄酮提取物,二者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相当.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研究以酱油渣为原料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并采用吸附树脂AB-8对大豆异黄酮粗提液进行纯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可知,料液比对从酱油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效果影响最大,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获得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5(g/mL),异黄酮得率为1.22%,经吸附树脂纯化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达到41.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异黄酮产品进行组成分析,发现提取的异黄酮单体组分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酱油渣为主要原料,通过微波与酶法结合提取抗氧化性物质,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料液比、微波火力、时间等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时间为65 s、料液比为1∶12、微波火力为60 W.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酱油渣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十分丰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各种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大豆异黄酮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酱油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微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从酱油渣中微波结合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作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得到酱油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4℃、纤维素酶用量3.4%、pH值4.8、酶解时间为55 min时,酱油渣提取液中还原糖浓度可达到最大值12.12 g/L;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0.875 5 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相似文献   

11.
应用乙醇溶液和超声波辅助的提取方法,从大豆原粒酱油渣中提取酱油色素,并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醇提取液中的大豆异黄酮。结果表明,酱油渣中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75(g∶mL)、提取时间24 h、超声波时间35 min。在该条件下,酱油渣色素得率为1.8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豆异黄酮得率约为37 mg/100 g。光谱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在紫外和红外区间均有非常强的吸收峰。色素稳定性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容易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亚硫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蔗糖、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光照对酱油渣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偏酸性和80 ℃以上的高温环境对酱油渣色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媛媛  郭慧 《中国酿造》2019,38(11):125
探讨甜油和酱油中两种关键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含量差异,分析原料不同、工艺相近的两种调味品特征指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甜油和酱油存在的优势和缺点。结果表明,甜油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谷氨酸低于酱油,甜油和酱油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86~23.21 mmol/L和31.69~46.04 mmol/L,其中谷氨酸含量分别为2.94~7.54 mmol/L和20.62~35.34 mmol/L;但每类氨基酸含量差距不大,比较协调;甜油中甜味氨基酸比例较大,为49.41%,酱油中的鲜味氨基酸比例较大,为71.19%;甜油中还原糖含量(14.24~27.53 g/L)高于酱油(4.80~8.26 g/L)。因此,酱油因高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鲜味明显、口感厚重,适合烧制菜肴,而甜油口感协调、丰满,适合炒菜和凉拌菜;另外,甜油中高含量的还原糖含量能够改善菜肴质量、色泽和口感。  相似文献   

13.
以原粒大豆为主要蛋白质原料酿造的传统酱油,其剩余酱油渣中油脂氧化和酸败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降低了酱油渣的利用价值。该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酱油渣乙醇脱酸处理工艺,得出最佳脱酸条件为:酱油渣和95%乙醇1∶4(g∶mL),处理时间3 h,处理温度60 ℃。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酱油渣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降至1.41%,此时酱油渣酸价为6.26 mg KOH/g,与没脱酸处理酱油渣比较,降低了71.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脱酸处理酱油渣中7组游离脂肪酸特征成分峰的峰面积明显减小,除了3号成分峰的脱除率为52.2%外,其他6组成分峰的脱除率均达到61%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在此工艺条件下,对原粒酱油渣脱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大豆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对东北大豆酱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豆酱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预处理方法。所确定的大豆酱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将大豆酱加石英砂研磨后,在60℃下采用60%的乙醇,以1∶30的料液比,浸提6h。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384-387
酱油渣是酱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本文对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做了简要的概括,如将其用作饲料、肥料,或从中提取膳食纤维、油脂、大豆异丙酮等功能性成分,为今后更好地利用酱油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酱油香气成分的提取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原材料和酿造工艺对酱油香气的影响。其中,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NIST谱库和Wiley谱库定性、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香气稀释分析(AEDA)是确定致香成分最常用的技术;酱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复杂,致香成分因酱油种类存在异同;制曲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和热处理均会改变香气特征。通过综述酱油香气成分研究进展,以期对国内外深入研究酱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溶剂萃取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中日酱油在模拟蘸料和炒菜条件下挥发性呈香物质的差异,确定出典型呈香物质,为快速区分中日酱油的风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模拟蘸料条件(25 ℃)下,检测到日本酱油呈香酯类物质居多,其含量约是中国酱油的2倍;中国酱油呈香吡嗪类物质居多,是日本酱油的1.6倍。在模拟炒菜条件(95 ℃)下,日本酱油呈香物质种类增加35%,中国酱油增加59%,约是日本酱油的1.7倍。日本酱油中醇类、酯类和醛类物质表现突出,乙醇为日本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其浓厚醇香;中国酱油中吡嗪类、酯类和酮类物质占比较大,赋予其浓郁酱香,苯乙醇为中国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一定的花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18.
黄豆酱油渣油脂和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伟  朱新贵  刘滢  曾苑玲 《中国酿造》2013,32(10):109-112
黄豆酱油渣是传统酱油酿造后所产生的废渣,富含大豆油脂和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油脂和膳食纤维的条件。提取油脂最佳工艺:料液比(正己烷量∶酱油渣量)2.5∶1,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油脂的提取率为44.1%;脱脂酱油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脱脂酱油渣经酸处理,并水洗至中性后,按料液比10∶1加入浓度4%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7.0%。对提取产品进行分析,粗油脂颜色较深,过氧化值为2.26mmol/kg,酸价为51.51mg KOH/g;黄豆酱油渣的膳食纤维呈米白色,其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为3.20mL/g和4.53g/g。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回收利用酱渣资源,本实验探索酱渣蛋白质提取方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酱渣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65 W,料液比1∶37(g∶mL),提取液pH值9.8,超声时间50 min。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酱渣蛋白的提取率为73.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