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XRD、DSC、VSM等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软磁材料的最佳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合金经550℃×1h退火后可获得由纳米晶α-Fe(Si)相和少量非晶相所组成的复相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Si)软磁相晶粒尺寸逐渐增加,Fe2B硬磁相不断析出,从而导致合金的软磁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羰基铁粉为原料,DISPER-Y220为分散剂,制备出粘度为0.55 Pa·s,流动性良好的料浆,以此料浆作为打印"墨水",利用直接喷墨打印成形技术制备出纯铁软磁材料制件。喷头直径分别0.5、0.8和1.0 mm,打印成形后通过脱脂和烧结制备出制件。结果表明:分散剂添加量为1%时(质量分数),料浆粘度最低,随着固含量的增大,料浆粘度变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料浆表现为剪切变稀特征;喷头直径为0.8 mm所打印的烧结体,表面粗糙度(R_a)最低,其R_a为0.8μm;在1300℃保温2 h烧结后,喷头直径为0.5 mm打印的烧结体致密度最高,为96.3%,其磁饱和感应强度Bs达到1.53 T,最大磁导率μmax达到263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FeCo基软磁材料的种类和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添加合金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粉末冶金软磁材料 作为改善高频特性的软磁材料,将磁粉与树脂结合的压粉铁心即其典型实例,由于树脂对于磁粉的绝缘从而减低了涡流损耗使得高频磁特性得到改善,这在静噪器和开关元件等方面已广为应用。但是由于添加较多的树脂以致磁通密度减低,且机械强度取决于结合树脂强度的高低,因而较之烧结材料和铸造材料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6.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退火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种类和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制备纳米晶的退火工艺的新发展,并展望了非晶和纳米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铁钴基纳米晶软磁性材料具有高居里温度的非晶纳米晶两相结构,通过两相结构的匹配完成纳米晶粒间的磁矩交换耦合,使得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具备优异的软磁性能。通过采用VSM、TEM、XRD等技术对材料软磁性能、组织结构以及软磁性能的热稳定性的研究与分析,优化了FeCoHfBCu合金成分。试验表明(Fe0.6Co0.4)86Hf7B6Cu1合金在500-600℃的工作温度区间范围内具备最佳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低矫顽力,并且550℃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热稳定性。该材料是高温软磁应用领域的重要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FeCo基合金软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FeCo基晶态、非晶态以及纳米晶合金的成分特点、组织性能、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制备技术等。并展望了FeCo基软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电源技术中应用的软磁材料发展回顾和分析(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电源技术中应用的软磁材料的发展史,所介绍的材料包括:硅钢,软磁伯氧体,坡莫合金,非晶和微晶合金,薄膜材料等,并且分析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本文系全文的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0.
1  1J2 2软磁材料的特点1J2 2是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钴钒软磁材料。由于该材料磁饱和强度高 (2 4T) ,各向异性小 ,在制作同等功率的电机时 ,可显著缩小电机的体积 ,而在同样的电磁铁截面积下能产生大的吸合力。另外 ,由于该合金的居里温度高 (980℃ ) ,使得该合金能在其他软磁合金已经失效的高温环境下继续工作 ,保持良好的磁稳定性。与其他软磁材料相比 ,由于该合金的含钴量(5 0 % )较高 ,故其价格比较昂贵。除此之外 ,该合金在退火时易产生有序化 ,致使该合金脆性大增 ,难以进行冷加工。2  1J2 2软磁材料的真空退火1J2 2软磁材料在…  相似文献   

11.
塑料包覆铁粉制作的软磁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硅钢片相比,塑料包覆铁粉制作的软磁复合材料,因其各向同性而便于设计,且通过粉末冶金生产工艺易于生产复杂的最终形状的部件,温压工艺可达到比传统铁粉压块更高的密度与生坯强度,在高频下,塑料包覆铁粉压块的总损耗低。因而塑料包覆铁粉可经济地制作高频应用的软磁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MXene含量2%、3%、4%、5%、6%(质量分数)的磷酸铁锂(LFP)/Ti3AlC2(MXene)复合材料并将其制备成墨水,通过喷墨打印方法得到锂离子阴极电池,并研究MXene含量对LF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Xene含量的增加,LFP/MXene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以4%MXene的添加剂制备得到的LFP/MXene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最佳,其电容量达到181.2 mAh·g-1,100次循环后其库仑效率为99.4%。MXene材料具有手风琴层状结构,使得磷酸铁锂的接触比增加,此外,MXene材料比石墨烯材料具有更多的官能团结构,有助于LFP的电化学性能改进。但如果MXene加入过多,MXene材料发生结块,会降低LFP/MXene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声波使金属有机化合物Fe(CO)5在低温和惰性气氛环境中分解生成纳米尺寸Fe颗粒,并使其包覆在硬磁颗粒表面,制备出Sm-Fe-N,Fe和Nd-Fe-B/Fe纳米复合粉末。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表明,Fe(CO)5声化学分解得到了纯净的Fe颗粒,其尺寸约为5nm;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包覆产物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Fe在两种永磁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均匀包覆,且包覆的Fe含量可调;能谱分析表明,超声化学包覆过程中未生成其他副产物。此外,讨论了纳米Fe颗粒的包覆制备工艺条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金属材料直接接触加热熔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秀芳  张仁元  陈观生 《铸造》2003,52(8):561-563
采用准稳态法对电加热管直接接触加热金属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金属材料在熔化过程的温度分布、界面移动规律以及电加热管表面温度的变化与表面热负荷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电加热管在金属熔化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电热管加热功率密度较大时,其表面温度和金属材料温度均不会大幅度升高;理论和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电热管表面温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软磁绝缘铁粉的制备方法、成形技术和应用进展。通常采用化学反应、热固性树脂包覆和无机物粉末包覆等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绝缘化处理获得绝缘铁粉,然后通过压制成形得到所需形状的软磁复合材料,最后进行低温热处理。近年来,温压成形、高速压制成形等新技术开始用于制备绝缘铁粉基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和磁性能。目前,绝缘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已应用于汽车ABS刹车伺服电机、冰箱压缩机用电机和无刷伺服电机等。  相似文献   

16.
王莹  董威  孟林波  胡娟 《物理测试》2011,29(6):18-21
 针对目前只能检测软磁材料标准环形样或棒状样品,不能检测异形件质量这一问题,设计了相关的试验,针对软磁材料1J50,通过差值对比法,找到合格与不合格异形件之间矫顽力差值最大的条件,达到检测异形件质量的目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磁化电流、不同制样方法、不同样品模块下矫顽力测量差值。试验结果表明,在450、500 mA的磁化电流下,反向电流分别在7,5 mA左右,在这些点,加不合格样与加合格样的两条曲线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因此可以达到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属磁性液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利用羰基铁蒸气在载液中热分解制备金属磁性液体的方法。研究了羰基铁蒸气的浓度、热分解温度等条件对纳米级颗粒形成的影响,同时对界面活性剂、载液的选择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Fe-Cu-Ta-Si-B纳米晶金属薄带可以通过快淬技术直接制备,而无需退火过程。对比Fe-Cu-Ta-Si-B快淬纳米晶薄带,发现相同Cu含量下,α-Fe(Si)更易在Fe-Cu—Nb-Si—B快淬态薄带中析出。在快淬态Fe-Cu-Ta-Si-B金属薄带中,适当高的Cu含量有利于α—Fe(Si)的成核;但过高的Cu含量反而弱化了纳米晶化,这是由于团簇效应粗化了Cu颗粒的尺寸,却减少了α—Fe(Si)的有效成核位置。  相似文献   

19.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特殊的制造工艺使其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是硅钢、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的替代产品.本文介绍了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发展过程及其在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建华 《现代铸铁》2005,25(3):16-19
球铁曲轴原采用C2H5OH+NH3+CCl4(催渗剂)软氮化工艺,其中CCl4有毒性,易产生粉尘阻塞管道,氮化质量易受酒精质量干扰。为此进行了用CO2+NH3气氛软氮化工艺试验,以缩短工艺时间,并减少对设备的不利影响。经过优化,最后确定工艺为:550℃保温3.5h,NH32200±200L/h,CO25~6L/min(排气时仅通CO2)。结果表明,工艺时间从5h缩短为4.5h,并可免除粉尘对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