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雅彬  席军  韩磊  方永辉  郭卓团 《炼铁》2019,38(1):14-17
对包钢3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炉缸炉底存在"象脚状"侵蚀,侵蚀部位在炉缸炉底交界处,侵蚀的最薄处炭砖残存厚度只有400mm,侵蚀了800mm;风口下方砖衬侵蚀较为严重,风口下方6层大炭砖环裂较为明显,环裂是造成高炉大炭砖破损的主要形式;炉缸自上而下的黏结物中都有碱金属、锌等有害元素的存在,有害元素大量沉积、渗透侵蚀和炭砖体积膨胀是3号高炉炉缸破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邯钢1号高炉(3200m~3)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已超过了9年,其长寿经验是:①合理运用操作制度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维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保证炉缸活跃,减少对炉缸侧壁的侵蚀;②加强原燃料质量管控及严控有害元素的入炉和富集,调整入炉料制结构,最大限度地控制入炉碱金属负荷;③严密监视炉体的侵蚀情况,利用检修机会对温度异常的位置进行压浆修补,确保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3.
石横特钢3号高炉开炉仅1年后炉缸炉底电偶温度急剧升高,为了对其侵蚀进行及时准确地监测,在原有50个测温点的基础上新增了45个测点,并根据炉缸炉底侵蚀机理研究对新增测点的位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进一步开发了包含凝固潜热和诊断知识库的三维非稳态侵蚀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炉缸炉底侵蚀内型、温度场、渣铁壳变化的在线计算,得知炉缸侧壁相同高度的圆周方向上侵蚀不规则,不同高度越靠近炉缸炉底交界侵蚀越严重,炉缸砖衬最薄剩余厚度为734mm,其原因可能是入炉碱金属负荷过高使得炉内焦炭劣化严重、炉缸中心焦堆透液性恶化,进而导致高温铁水在拐角处形成环流;由于隔热法炉底的缺点,炉底陶瓷垫整体侵蚀较严重,最薄剩余厚度为138mm。  相似文献   

4.
唐文华  肖国梁  胡峻峰  刘佳  尹凯 《炼铁》2023,(3):24-27+32
衡钢1号高炉大修投产后不到2年,炉缸个别点温度最高上升到900℃左右,危及安全生产,被迫停炉中修。停炉后观察发现,炉缸炉底呈“象脚状”侵蚀,炉缸第1层炭砖侵蚀严重,最薄弱处炭砖残余厚度仅240mm,从残铁口扒渣门两边炉缸第7~9层炭砖中部可见明显的环裂缝。认为1号高炉炉缸炭砖侵蚀过快的原因主要是:(1)高冶炼强度操作,且炉缸直径偏小,致使炉缸铁水环流强;(2)炉缸炉底耐材部分指标不达标;(3)炭砖冷面与冷却壁之间的炭素捣打料层存在气隙;(4)Pb、Zn及碱金属等有害元素控制不力;(5)铁口深度合格率低。  相似文献   

5.
对长钢8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调查及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8号高炉一代炉役寿命9年10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10640 t/m3,停炉后进行的炉缸炉底破损调查结果表明,炉缸与炉底交界处侵蚀最为严重,呈象脚状侵蚀,炉缸炭砖部分环裂,炉底5层满铺炭砖完好,炉缸侵蚀的原因主要是铁水环流、铁水溶蚀、有害元素侵蚀和热应力等。8号高炉这一代炉役的长寿经验:一是均衡稳定的生产组织;二是长期稳定顺行的炉况;三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炉生产措施,四是合理应用炉体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三钢炼铁厂5号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状况调查,并对侵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铁水环流机械冲刷、有害元素Zn的影响是高炉炉缸侵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韶钢7号高炉(2 500 m3)在生产近8 a以后,炉体出现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铜冷却板烧损、炉体涨高及炉皮开裂、冷却壁管头拉裂和烧损等现象,通过采取了优化操业、控制入炉有害元素、加强冷却设备管理、加强高炉炉缸维护等措施,改善了炉体状况,为高炉后期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6,(3)
宝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最高超过500℃,并有3处残厚处于500~700 mm的危险区域。重点分析了炉缸侵蚀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焦炭质量下降、高炉顺行状况不稳定、炉缸局部传热不畅等。提出了延缓1号高炉炉缸侵蚀、实现长寿的对策:一是,改善入炉焦炭质量;二是,减小并罐布料偏析,改善高炉顺行;三是,定期压浆维护,增强炉缸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9.
对兴澄3号高炉炉缸炭砖宏观破损状况及微观形貌进行调查研究,绘制炉缸侵蚀内型,分析炉缸破损的主要原因及侵蚀机理。调查结果表明:3号高炉经过一代炉龄的生产,炉缸侵蚀为"宽脸"型侵蚀,侵蚀严重区域主要位于铁口下方1.35m~1.85m,侵蚀最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1#和3#铁口区域;碳不饱和铁水对炭砖的熔蚀和有害元素侵蚀是3号高炉炭砖破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方大特钢4号高炉因炉缸异常开裂被迫停炉,通过调查分析,其最主要原因是Zn对高炉内衬的严重侵蚀破坏作用,其次是碱金属Na的侵蚀和炭砖质量问题,Pb的渗入及渣口一侧冷却壁受损漏水是炉壳开裂过大的原因。此事故的深刻教训:高炉炉缸应采用材质为Q235B、厚度为50mm及以上钢板;新设计高炉取消渣口,炉底设置排Pb口;高炉开炉后应有一定护炉期,形成炉缸保护层;控制原燃料有害元素负荷,做好排Zn、Na、Pb研究工作;高炉炉缸多次开裂时,应有准备并及早彻底处理;采取炉顶加入钛矿结合风口喂线对高炉进行连续针对性护炉,延长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1.
自焙炭砖侵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K、Na、Pb、Zn等有害元素对自焙炭砖混合侵蚀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昆钢2 000 m3高炉炉体连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弄清了有害元素对自焙炭砖的侵蚀膨胀机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高炉炉体连续上涨进行控制,确保了高炉安全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2.
高炉炉缸安全是高炉长寿的主要限制环节,首钢股份公司环保限产期间对2号高炉进行了在不切割炉壳情况下的炉缸保护性清理和浇注修复施工。在此期间对高炉炉缸的破损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了首钢股份公司 2 号高炉风口以下炉缸渣皮、风口区域、出铁口前泥包的状态和炉底陶瓷垫的侵蚀状况,并分析了造成炉缸炭砖侵蚀的原因及炉缸中钛和锌元素的物相。研究发现炉底陶瓷垫未形成锅底状侵蚀,越是靠近炉墙位置,陶瓷垫侵蚀越严重,说明了炉缸活跃度不够。而象脚区炭砖侵蚀主要是受铁、钾和硫等元素的渗透侵蚀;炉底象脚区域发现大量古铜色碳氮化钛沉积物,沉积物呈带状分布;破损炉缸中发现的大量ZnO富集物是黄绿色而非传统的白色。此次破损调研为后期炉缸浇注、高炉操作以及今后的炉缸设计提供现实可靠的依据,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昆钢6号高炉长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炉长寿是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高炉寿命直接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昆钢6号高炉已连续生产10年,在高炉服役期间一直伴有炉体上涨的情况,对高炉长寿构成较大威胁.结合6号高炉实际生产情况,探讨了影响6号高炉寿命的限制环节,同时提出延长高炉寿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转底炉生产金属化球团工业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红全 《云南冶金》2010,39(1):50-53
昆钢根据对各种非高炉炼铁工艺进行基础调研,并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进行了昆钢原料条件下转底炉生产金属化球团的实验室试验研究,找到了昆钢原料条件下转底炉的适宜操作参数。根据研究结果,决定利用山西瑞拓熔融还原炼铁有限公司的转底炉,进行生产金属化球团的工业性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林安川 《云南冶金》2009,38(6):26-29
对红钢3号高炉配套的Kalujin顶燃式热风炉技术装备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1号高炉投产不到3年时间,铁口以下炉缸局部环炭温度快速上升,严重影响炉缸安全,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建1座软水站,使冷却水流量增加到4 600 m3/h、定期使用含钛球团护炉、高炉利用系数长期维持在1.9 t/(m3.d)以下,同时保证烧结矿质量稳定,且严格控制含锌高的杂料入炉,在干熄焦用量不足时,及时提高入炉焦比20~40 kg/t,从而保证高炉炉缸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17.
红钢炼铁工序有害元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钢炼铁工序中的有害元素来源、平衡及生产进行总结,并就各有害元素在高炉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分配比率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红钢条件下S、KNa、PbZn等有害元素负荷分别达到5.0kg/t、5.5kg/t、2.0kg/t,对产品质量、炉型、生产技术指标均产生了不良影响;采取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后,各有害元素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5%、95%、85%以上,不但使高炉继续保持了一定水平的稳定生产,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地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低品质原燃料条件下保持高炉顺行的合理热制度,推导出红钢3号高炉新的理论燃烧温度经验公式。对新旧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原燃料条件改变时风温、富氧率、煤比、鼓风湿度对高炉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燃料条件不同,保持高炉顺行需要的理论燃烧温度不同;当原燃料条件变差时,保持高炉顺行的理论燃烧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袁晓东 《冶金动力》2013,(4):84-85,92
宣钢炼铁厂对3#高炉及其外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积累的能源消耗高等矛盾进行研究和改造优化,主要进行了炉顶设备、外围附属设备的节能改造,满足了高炉高强度稳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